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101

第101章 图书馆管理的本质——管人还是管事

余斐珍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限制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是受众变化快、战略执行不利、多元化不成功、制度不完善、人员不团结,是图书馆本身组织意识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组织意识,就没有能够激励人、约束人和发展人的文化架构。图书馆管理的有形与无形、制度与文化、硬性与软性的关系如何保持和谐与平衡,本文作出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和谐

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企业并不具有可比性,两者之间的成本逻辑和价值标准是不同的,企业更关注的是工作流的质量和效率,而图书馆作为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更追求它的人文软性环境。它的管理需要将成本价值和情感价值这一矛盾通过整合,达成价值的统一。

观点一、管理是管理事,不是管理人

很多图书馆的管理者都把管理归纳为——管人,把时间精力等一切宝贵资源都投放到对人的管理上来。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管理不断地提升图书资料的传递效率,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以实现信息利用率的最大化。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管理是对“事”的管理,而不是对“人”的管理。对事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的标准化、操作分解的流程化——信息传递效率的加速度;对事的管理还表现在对各种信息的分解,降低信息的浪费,精确计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开展各种信息质量的评估活动,降低不良信息传播所造成的损失,达到信息传递的精准可靠;通过对效率和成本的管理达到信息利用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因此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是管“事”,把作业对象的操作时间进行分析、优化,规定单位时间必须完成的作业任务,从而来保证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观点二、管理要以人为本

图书馆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团体,这种团体我们称之为组织。组织的建立并非难事,但是一个组织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形成一个成熟的组织意识,而很多组织的领导者都非常强势,画出了近乎完美的工作流程图却忽略了培育组织意识的工作。这种组织意识其实就是对某种精神的坚定信仰,对前景规划的清晰意识,对外界刺激的敏锐察觉能力和采取行动的力量,图书馆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通过其组织成员的通力协作,才能达到细胞般新陈代谢的程度。具有意志的组织,对于志同道合的人来说有一种强烈的吸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与之相背离的人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很多时候,即使一个治理架构相当稳定的组织也会在某个时期突然出现最高人事的变动,这其实就是一个意志对抗的结果。

一个真正完美的组织,不一定每次都能完美地面临所处的环境,各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的合并,工科与文科图书馆的分化,其策略也不一定就没有瑕疵,但它一定能够在变化中感受到风险和挑战,并据此快速地更新自我,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抓住未来的机会。当一个组织达到一定规模仍没能形成独立成熟的意志时,是相当危险的。这将会让组织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而风险却在成倍放大。一个组织,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具有了意志,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人性化的强大生命体,通过对以上两种观点的阐述,其实笔者已经把图书馆管理的侧重点放在了对人的管理上,当然前提条件是图书馆的运作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业务的管理系统。由于目前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过分强调了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更新,当然这些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往往由于硬件的改善是立竿见影的,而软件的发展是躲在幕后的,所以很多时候管理者更喜欢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硬件,所以很多时候会忽视对图书馆从业者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一个储藏了很多文化的图书馆,对于本身的文化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很多图书馆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受众的变化快、发展战略执行不利、多元化不成功、制度不完善、人员不团结,其实质还是图书馆组织意识或者说是图书馆本身文化建设的问题,不能激励人、约束人和发展人才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图书馆管理的有形与无形、制度与文化、硬性与软性的关系,以及高层管理者如何保持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我们可以拿“做馒头”来比喻:有句话叫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做馒头的基本方法。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图书馆管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们暂且称之为“馒头之道”。面是做馒头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馒头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的品质。

面是什么?面是图书馆管理上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设备和人员。有了这些,图书馆就可以运作了,控制这些要素,图书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日常的运作,所以很多管理者更关注精挑细选“面”,战略要合理、组织要高效、制度要完善、流程要顺畅、设备要先进、人员要精干。

只有面你能做成馒头吗?不行,我们需要加水。

水是什么?水者,清澈、透明、无形、无味。你吃馒头的时候不会想到水,你也不会觉得水很美味,但是没有水,面怎么凝结?

水是一种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没有这些,面再多,都不能做成馒头。他们无形,但却渗透在管理的每个角落;他们无味,但优秀的文化却让你如沐春风,身心爽朗;他们无争,但却是管理运作获得持久的金钥匙。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过于“务实”,过于重视对“面”的挑选,加强了管理,加强了控制,有了各种制度、流程,也做了战略,做大了,规范了,但是发现没有了活力,效率开始下降,人情开始冷漠。“面”是战略、组织、制度、流程和人员,是有明确规定的,比较硬性的东西。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馆,能够正常运作,这方面无疑是优秀的。战略明确了组织的发展方向,组织是落实战略的有效途径,制度是战略的保障,流程可以有效的实现战略,而人员则是战略的执行者。但是由于没有“水”的参与,有战略,但执行不利,贯彻不了:有组织,但条块分割,本位主义:有制度,但钻空子,不执行:有流程,但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有人员,但人心涣散,貌合神离。看起来资源很多,人才济济,但是组织整体却如同一迟暮老者,步履蹒跚。

图书馆的运作要讲求和谐,硬性与软性、制度与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这就如同我们建设高速公路的道理是一样的,先是平整地基,打压结实,然后放入石砾这些“硬性”的东西以加固,但是只有这些东西汽车可以高速前行吗?还不行,我们还要浇注沥青,沥青是“软”的,但却可把缝隙填平,变成一马平川。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沥青是先“软”后“硬”,它们凝固后,就变成汽车可以飞速行使的大道了。

图书馆的运作也是这样,战略、组织、制度、流程,都是在“确定路线、平整地基和放入石砾”,但是由于他们是“硬性”的,所以彼此之间的衔接有空隙。于是我们要注入“文化、学习力和竞争力”这些软性的“沥青”,等这些“沥青”由“软”变“硬”,那“石砾”与“沥青”也就浑然一体了,文化力、学习力和竞争力就成为致胜的利器,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才是图书馆运作的理想状态。

馒头中的面与水,是浑然一体的,面中有水,水中有面。图书馆管理的有形与无形、务虚与务实、硬性与软性,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浑然一体,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图书馆与图书馆管理的参与人员才会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泰勒.科学管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