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48

第48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3)

线路连接本岛东部五缘湾商务区、厦门软件园、吕岭住宅区、海沧中心区等已开发区域,长度24.1km,设车站21座。线路于海沧马青路以北设置车辆段备选用地。

另外,2号线在规划远期将在海沧区内延伸至马銮城市副中心,线路总长39.1km。

3.厦门地铁3号线

3号线为西南至东北方向向骨架线,构建本岛与翔安片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线路南端预留向南延伸至漳州条件。

远期规划:线路西起厦门大学,沿思明南路转入镇海路向北敷设,后经市府大道穿越筼筜湖沿七星路向北穿仙岳山,后转至湖里大道、枋湖北二路向东,跨海后到达翔安片区,沿规划洪钟大道向北敷设连接新店、马巷组团,止于沈海高速北侧。

线路连接本岛传统核心区、市级行政中心、湖里区、翔安区等成熟功能区及规划开发区,长度42.4km,设车站29座。线路于新店、马巷设置车辆段备选用地。“十二五”规划:线路西起厦大、止于翔安区新店镇。

4.3.4厦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以“三主一辅连四轴连海湾”为未来15年轨道交通建设预想图。未来轨道交通将建一条以和平码头为起点,经过厦禾路,再转向金尚路,从机场附近穿过隧道或公铁桥出岛,一直抵达未来的火车西客站的L形走廊(1号线)。该线路建完后,厦门岛内将继续建设东、西两侧的两条南北向沿海轨道交通线。在初步规划草案中,厦门岛外的轨道交通线覆盖面更广,其中海沧、翔安方向将建两条公铁桥跨海而过,一条从体育馆直达海沧镇,另一条从五缘湾直达马巷镇附近(2号线)。这两条线路预计2011-2015年间建成。从2016-2020年,厦门还将建设海沧到马銮湾和枋湖到祥吴的两条轨道交通(3号线),另一条连接海沧、集美、翔安的东西向轨道交通“大动脉”也将于2020年后动工。

2011年5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8位专家,对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进行全面评审。这标志着,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进入国家评审阶段。

4.3.5厦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

2010年厦门市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并成立了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丁国炎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林国耀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正职或副职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4.3.6厦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10年,厦门市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成立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2010年12月24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1年3月11日,厦门市轨道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3月16日至31日,厦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2011年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专家来厦评审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

2011年5月31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正式上报国家环保部。

2011年8月15日至16日,国家环保部组织专家来厦评审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

2011年9月22日至23日,国家住建部委托省住建厅组织专家来厦开展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行业评审。

2011年9月28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国家环保部批准。

4.4兰州

4.4.1兰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通过审查。《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通过审查。

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也在紧张进行,1号线沿线的地质勘察、管网普查、建筑物基础调查及控制测量等前期设计已全面完成,同步开展的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总体设计、试验段初步设计也全面完成。

4.4.2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兰州市城市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陆域的几何中心,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的美誉。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市域总面积1.31万km2,其中市区面积1631.6km2。常住人口超过36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5个,近16万人。

2011年,兰州市预计生产总值达1360.03亿元,增长15%,居全国城市139位。2011年,兰州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7亿元,增长17.4%;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50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3亿元,增长23.0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52.57元,增长13.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9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左右。

2.兰州市总体规划

兰州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395万人,2020年达到45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4%。兰州市总体规划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兰白一体”的思路,在城市空间战略取向上提出了“北拓东进双城两团”战略构想。其中双城指兰州和白银,两团指秦王川和榆中。并提出了“兰白一体区域协调”的战略方案,通过区域协调实现兰州与白银跨越式组团发展。归纳起来,即以“一河、两岸、五城、五带、六片区”的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其中五城指城关旧城区、安宁新城、西固石化城、秦王川卫星城、榆中东城区。五带指以兰州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和河谷川地呈带状发展。六片区指以有色冶金深加工和煤电发展的连海片;以文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旅游为主的榆中片;以空港循环产业园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为重点的秦王川片;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沙中片;以生态建设土地利用为主的皋兰片和永登片。

4.4.3兰州市轨道交通规划

兰州市轨道交通网有两个层次,一为中心城区线网,另一为市域线网,市域线网用以解决市域内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两个层次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全局性的轨道交通网络。另一为市域线网。

兰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由3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约82km,其中地面及高架线路约35km,地下线约47km,全线网共设车站64座,其中高架站25座,地下站39座。

1.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

1号线西起陈官营站,途径崔家大滩、营门滩、马滩、西客站、西关十字、东方红广场、东岗镇,线路全长约26km,其中地下段约23km,高架及地面段约3km,共设车站21座,高架站3座,地下站18座。1号线是兰州市从西向东的一条主干轨道交通线路,东西向贯通了兰州市一条东西大通道,线路基本走向沿既有主客流走廊布设,连接了西固组团、七里河组团、东岗组团等主要功能区块以及西客站和五里铺批发市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1号线与线网中的其他各线均有换乘,主城区内各方向的客流可通过1号线实现快速便捷的疏散沟通,在主城区范围内均以地下线敷设。

2.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西起安宁区元台子,途径西客站、理工大学、沿庆阳路经东方红广场,再沿平凉路经过火车站,线路过公交五公司站后转向北沿瑞德大道直至雁北路。2号线线路全长约32km,其中地下段17km,地面及高架段15km,设车站27座,高架站12座,地下站15座。2号线主要是连接整个安宁组团、七里河组团与雁滩组团,并在城市蜂腰地段形成东西第二通道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在东、西两端基本走向沿既有主客流走廊布设,连接城市副中心与城市核心区,把安宁组团和七里河组团和雁滩组团以及既有火车站联系一起,实现贯通运营。

3.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起于五泉山广场,由火车站西路向西转向白银路,经中山路与1号线、2号线形成换乘后下穿过黄河至盐场堡,而后线路又东转穿过黄河沿着雁滩组团的雁北路布设,最终到达和平镇,线路全长约24km,其中地下段7km,地面及高架段17km,共设车站16座,高架站10座,地下站6座。3号线是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连接了城关组团、盐场堡组团和雁滩组团。

4.市域线网

市域线由3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20km。其中各线规划如下。

(1)中川线:该线是兰州-中川-张掖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目前甘肃省和铁道部已签署相关建设协议,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兰州-中川段。中川线起自兰州市铁路西客站,沿既有铁路通道途径秀川、陈官营、福利区、西固城,出城区后过黄河、经沙中片区沿机场高速路至中川机场,线路全长约63km。

(2)榆中线:该线起自3号线末端和平东站,向东经定连片区,至榆中县城后向东北转至夏官营大学城,线路长约40km。

(3)青什线:该线起自3号线联合大学站,向北越过黄河,经青白石开发区向北终止于什川,线路长约17km。

根据《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兰州市2011-2020年轨道交通的建设任务如下:1号线全线(东岗-陈官营),线路长度26km,设车站21座;2号线一期(雁北路-南关什字段),线路长10.5km,设车站9座。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区构建一条贯通的东西通路,共建成轨道交通线路总长36.5km。建设方案计划安排如下。

2011-2016年:1号线一期,即东岗-土门墩站,长18.5km;

2012-2016年:2号线一期,即兰州站-南关什字,长4.5km;

2015-2018年:1号线二期工程,即土门墩站-陈官营,长7.5km;

2017-2020年:2号线二期:雁北路-兰州站,长6.0km。

4.4.4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兰州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10年,完成第一条线路开工前科研报告的编制及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目标。2011年,兰州市又成立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政策和管理措施等,并同有关部门编制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督促落实兰州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目标等。

4.4.5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10年11月16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兰州召开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这标志着兰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国家程序,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4月,庆阳路段轨道交通1号线地质勘察全面开始,预示着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实质性阶段。

2011年4月,《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通过审查。

2011年4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通过审查。

2011年8月,兰州市1号地铁线一期工程(陈官营-东岗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勘)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

4.5济南

4.5.1济南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1月,《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审批要求,济南市正在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步开展了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规划、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等配套规划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为上报审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5.2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济南市城市概况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地处山东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连京津,南接沪宁,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华文明中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第11届全国运动会和第7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