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36

第36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7)

4.青岛地铁M6线

该线是一条贯穿黄岛区的L形骨干线路。自井冈山路起沿嘉陵江路、奋进路向北,经辛安、红石崖、到达终点胶南王台镇。线路总长30.6km。全线共设19座车站。

5.青岛地铁M7线

该线是一条横贯黄岛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路,自黄岛码头起沿黄河路经辛安到柳花泊镇。线路总长14.6km。全线共设10座车站。

6.青岛地铁M8线

该线是一条连接红岛与青岛城区的骨干线路。自青岛北站起,向西过海经红岛、上马、棘洪滩,到即墨南泉。线路总长33.7km,全线共设16座车站。

7.青岛地铁L1线

该线自莱西市起沿204国道南下,过华山镇后沿202省道至即墨市,后沿青银高速公路到长途汽车东站。线路总长89.4km。

8.青岛地铁L2线

该线自王台镇起向北,沿204国道经九龙镇、胶州市,向东转向正阳路经城阳火车站、流亭机场、长途汽车北站到丹山站接L1线,线路总长65km。

9.青岛地铁L3线

该线自平度长途汽车站起,沿218省道经张戈庄镇、南村镇、蓝村镇、南泉镇至城阳,向东沿正阳路、214省道经惜福镇到鳌山卫,线路总长104.9km。

10.青岛地铁L4线

该线自大珠山镇起,沿329省道和滨海公路经胶南市、大学园区、灵山卫镇到黄岛长江路接M2线,线路总长28.6km。

3.6.4青岛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1.青岛地铁3号线

青岛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4.9km,共设22个站点,其中换乘站6座。平均站间距1.165km,最大站间距在永平路站至青岛北站,为1665m;最小站间距在敦化路站至辽阳西路站,为795m。线路最小曲线半径350m,共有6处;线路正线最大纵坡3%,位于湛山站至五四广场站区间。地铁一期工程各站点站名为:青岛站、人民会堂、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太平角公园、延安三路、五四广场、江西路、宁夏路、敦化路、错埠岭、清江路、双山、长沙路、地铁大厦、海尔路、万年泉路、李村、君峰路、振华路、永平路、青岛北站。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地铁3号线于2010年6月进入正式施工阶段,计划2014年底全线通车运营。

2.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

在扎实有序推进一期工程的同时,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各项工作已依次启动。2号线一期工程自西镇至金水路,线路规划长约29.6km,共设27个站,建设年度为2012-2016年。

3.6.5青岛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情况

1.一期工程车辆主要技术特征

工程配车数量:近期144辆。

车辆编组:4动2拖。

轨距:1435mm。

车型:长19m、宽2.8m、高3.7m。

最小行车间隔:近期3分钟、远期2分钟。

运营速度:36km/h、最高运行速度80km/h。

供电:DC750V第三轨下部受电。

2.其他设施

通信:设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和公务通信系统;信号:中等技术水准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另设电力监控、环控、防灾报警及自动控制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自动扶梯。

3.6.6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介绍

青岛地铁项目自1987年开始筹建,1989年成立地铁筹建处,1991年更名为地铁工程办公室,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0人。1993年底成立地下铁道公司,主要承担青岛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管理及沿线相关物业开发经营项目等任务,与地铁办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08年为加快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地铁公司整建制划归青岛市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职员157人,其中9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具备高级技术职称资格,专业结构完善,具备地铁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长期经验。

地铁公司设有两个子公司:地铁房地产公司和地铁实业公司,另与香港美丽华合资成立益群地下城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经营火车站广场地下1.3万m2商城和停车场。

3.6.7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青岛市作为国内较早筹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最初于1989年形成“二线一环”线网,1994年扩充为“四线一环”,1998年对“四线一环”线网进行了深化和完善,达到了规划用地控制深度。该线网于1999年经市政府批准。2001年市政府颁发《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用地控制管理办法》,为线网规划用地控制提供了依据。2004年,完成了连接主城区与5个县级市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对主城区线网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了城阳、崂山、黄岛区线路),与市域线网衔接整合,形成了覆盖全行政区划范围的线网规划,并于2005年11月通过专家评审。期间结合火车站改造建成了火车站地铁车站,2000年完成了包括一座车站和1.2km区间隧道的试验段工程。

2008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关于加快推进发展轨道交通的议案”作为大会唯一议案并获得通过,使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议事日程。市政府于2008年9月23日批准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根据规划,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总长519.2km,包括中心城区线网和市域线网两个层次。中心城区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231.3km。2009年8月13日,《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到2016年,青岛市将实施地铁3号线及2号线的建设,总建设里程约54.7km。

3.6.8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大事记

1989年,编制完成市区线网规划。

1991年,一期工程获国家计委立项。

1994年,开工建设试验段工程。

1999年4月,完成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05年,编制完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轨道线网规划。

2007年1月19日,完成《青岛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审批工作。

2008年2月,正式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2009年5月,青岛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指挥、三十个部门及单位为成员的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

2009年8月13日,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

2009年11月30日,青岛市地铁建设工程奠基仪式在地铁河西站隆重举行。

2010年3月26日,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0年6月,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进入正式开工阶段。

2010年12月22日,青岛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11年1月16日,《青岛市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综合利用规划》、《青岛市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综合利用调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为下一步青岛地铁沿线综合利用明确了方向。

2011年2月28日,在东方饭店召开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地质勘查及管线调查工作动员会,青岛市地铁2号线勘察设计工作全面启动。

2011年3月3日,在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召开2011年度青岛地铁建设工作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地铁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建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要加快推进3号线工程建设。

2011年5月11日,举行青岛地铁2号3线设计合同签约仪式及青岛地铁勘察设计工作座谈会,青岛市地铁2号线设计工作全面启动,5月13日至15日,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通过专家审查。

2011年6月1日至2日,地铁公司组织召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年会。提高了青岛地铁知名度,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

2011年6月3日,组织召开“大干二百天”动员大会,在3号线全线范围内启动“大干二百天”竞赛活动。

2011年6月26日,公司举行青岛地铁运营人员委培签约仪式。青岛地铁委培订单班正式启动,全年共招录委培生413名。

2011年9月17日至19日,住建部督查组到青岛专项对地铁安全质量进行督查,督查组认为:青岛地铁安全质量成效显着、值得肯定。

2011年11月7日,在地铁青岛北站组织进行了青岛地铁工程市级突发事故应急演练,达到了磨合机制、检验预案的目的。

2011年12月10日,举行3号线地铁车辆、牵引、信号系统签约仪式。

3.7东莞

3.7.1东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同年6月29日,试验段天宝站盾构始发,标志着东莞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进入隧道掘进阶段。年底顺利攻克了东莞轨道交通建设2011年最大风险源,天宝站-东城站区间左、右线盾构顺利下穿通过DN2200mm供水管。

3.7.2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东莞市城市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

市辖32个镇(街道),其中包括4个街道,28个镇。全市陆地面积2465km2,截至2010年11月,东莞市户籍人口为181.7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11.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822.02万人。2011年,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着名的侨乡。

东莞市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广东四小虎”之一,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东莞市是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其资讯科技类产品规模居全球第一。

2011年东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财政收入8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3元,比上年增长10.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495元,同比增长6.8%。

2.东莞城市总体规划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提出将以“一个中心连接东西两翼”的方向进行城镇建设,以市区、虎门、常平、塘厦为中心建设四大经济片区。规划确定市区两大发展轴,即东北-西南发展轴和西北-东南发展轴;五个发展方向,即南部体育中心至白马方向、东部东城中心一带、东北部莞龙路方向、万江新区方向和同沙片区方向。根据《规划》,东莞市区将形成由十七条对外道路、两条东西向快速路,两条南北向高速公路组成的完整的对外公路运输网络。市区路网采用环形放射式布局,规划在2015年左右建设干道系统总长约347.3km,干道网密度为4.71km/km2。

3.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随着《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的提出,以及东莞相邻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和东莞各镇区规划的调整,2011年,东莞市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方案。根据2011年《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轨道交通规划由4条市域骨干线路构成(1至4号线),总长218.3km,共设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街。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预计于2015年通车,该线初、近、远期全日客运量将分别达到32万、53万、115万。2号线采用钢轮钢轨制式,车辆选型为最高速度为120km/h的B型车。

3.7.3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

途径麻涌、望牛墩、洪梅、道滘、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松山湖、大朗、黄江,共11个镇区,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全长69.6km,设站24座,5座换乘站。该线是4条市内轨道交通线路中最长的一条,并预留与穗莞深城际线和广州地铁5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的衔接条件。1号线分三期实施,一期(望洪站至黄江中心站)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7年建成通车;二期(望洪站至麻涌西站)计划于2019年开工,2022年建成通车;三期(黄江中心站至黄江南站)计划于2019年开工,2022年建成通车。

2.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原R2线)

2号线起于石龙镇的东莞火车站,经石龙、茶山、东城、南城、厚街、虎门和长安7个镇区,止于长安新区东站,连接东莞西部的密集城镇带,呈北至西南走向。全长55.7km,地下线占约50.6km,计划设站23个,其中5个为换乘站,分别是与广深市郊铁路换乘的东莞火车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的西平站、与广深港高速铁路及穗莞深城际线交汇的虎门火车站、与1号线换乘的鸿福路站和与3号线换乘的长安新区站。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至虎门火车站段)计划2015年完工;三期(虎门火车站至长安新区站)预计2016年动工,2019年完工;南延段(长安新区站至长安新区东站)预计2019年动工,2022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