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35

第35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6)

6.郑州地铁6号线

地铁6号线起于南三环路南,止于龙子湖大学城。主要经过大学路、陇海路、未来路、商城东路、商鼎路、黄河东路、龙湖外环路、龙子湖中路、龙子湖东路。全长24.30km,平均站点间距1.35km,全线共设站20座,分别是南三环路站、长江路站、航海路站、淮河路站、鑫苑花园站、乔家门站、紫荆山路站、货栈北街站、郑汴路站、英协路站、中州大道站、百富街站、黄河东路站、龙湖外环东路站、东风路站、彩云街站、文苑西路站、龙子湖西站、龙子湖中心站、龙子湖东站。换乘站7个,分别是:航海路站(与5号线换乘)、紫荆山路站(与2号线换乘)、郑汴路站(与3号线换乘)、中州大道站(与4号线换乘)、黄河东路站(与1号线换乘)、龙湖外环东路站(与5号线换乘)、龙子湖中心站(与1号线换乘)。

地铁6号线工程总投资估算约140亿元,每公里的成本约5.56亿元。最初规划时,6号线的建设时序基本在2020年后,为最后开建的线路。

3.5.4郑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郑州市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2条,包括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地铁2号线一期。

1.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

郑州地铁1号线西起西流湖公园站,经郑上路、建设西路、中原东路、人民路、金水路、黑庄路、金水东路、商鼎路、碧沙岗公园、郑州大学、郑州火车站、紫荆山立交、会展中心、东风东路、新郑州火车站,止于穆庄站。线路全长26.2km,站点数量20个,1号线一期工程共19个区间,平均站点间距1.33km,其中最大站间距2.35km,为博学路站至体育中心站区间;最小站间距0.94km,为郑州大学站至中原东路站区间。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在2009年6月6日正式开工,2011年11月26日上午10时许,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在中原东路站正式开始铺轨,标志着郑州地铁建设进入了铺轨的全新阶段。按计划,2012年12月底,郑州地铁1号线将实现全线“轨通”。预计于2013年通车运营。

2.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

地铁2号线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起于广播台站,止于向阳路站,全长18.27km,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包括换乘站6座,车辆段一处。二期工程长9.43km,共设站6个,均为高架站,停车场一处。一期工程拟设15个站,分别是广播台站、新龙路站、国基路站、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农业东路站、黄河路站、紫荆山站、东大街站、陇海路站、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南三环站和向阳路站。

2010年6月16日,郑州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2011年11月20日,“中铁31号”盾构机在中铁七局郑州地铁2号线向阳路站顺利下井,这是郑州地铁2号线首台下井的盾构机,标志着全线进入盾构始发前紧张的拼装调试阶段。

3.5.5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介绍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22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郑州市国资委为轨道交通公司的出资人,履行出资人职责。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为公司的业务主管单位。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经政府授权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投资、建设、运营,轨道交通的广告、通信、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及其他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投融资业务等。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财务投资部、人力资源部、建设事业部、总工程师办公室、质量安全管理部、合约法规部、社会事务部、纪监审计部、企业发展规划部、设备物资管理部、开发事业部等12个部门,1号线、2号线、城际线3个工程项目部,以及负责运营工作的运营分公司。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将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形成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还款等方面的良性循环,降低财政风险和负担。

企业基本宗旨:求实、创新、和谐、奋进、优质、高效、廉洁、为民。

工作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大起步,三年出精品,五年投营运。把郑州地铁建设成为精品地铁、人文地铁、科技地铁、平安地铁、环保地铁。

3.5.6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早在2001年,郑州市规划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就提出了建设地铁的设想。2003年10月下旬,郑州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方案”,正式通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证,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2006年年初,郑州将原来设想的“轻轨线”调整为“地铁线”,规划了郑州地铁“三横两纵一环”的框架性方案。

随后的两年,《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5)》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国家环保部等部委的审批。

2008年年底,郑州市地铁规划经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联合会审后,呈报至国务院。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大背景下,2009年2月6日,郑州市地铁规划获得国务院同意,终于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

郑州地铁1号线工程及2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3.5.7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04年依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局部调整。同时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8月,河南省发改委召开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专家审核会,会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远期线网方案和意见。

2007年10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纲要成果,再次对城市快速交通线网提出了调整方案,完成了《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上报。

2008年1月8日,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主办的“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开始对郑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专家评估。

2009年6月6日,轨道交通1号线的一期工程将开始建设。

2010年1月,桐柏路、碧沙岗、中原东路站开工。

2010年3月,二七广场站开工。

2010年3月,七里河-农业东路区间隧道打通,成为1号线首段打通的隧道。

2010年6月16日,郑州地铁2号线,于上午在紫荆山公园的紫荆山站正式动工,地铁2号线的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评审,现已进入立项程序。

2011年3月,郑州地铁1号线光大广场站开工,至此1号线一期20个站点全部开工建设。

2011年4月,郑州地铁1号线郑州大学-中原东路区间打通,是全线第一段采取暗挖而非盾构方法打通的隧道。

2011年6月,郑州地铁2号线全线车站土建工程全面动工。

2011年11月26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在中原东路站正式开始铺轨。

2011年11月20日,郑州地铁2号线首台盾构机在向阳路站顺利下井,标志着全线进入盾构始发前紧张的拼装调试阶段。

3.6青岛

3.6.1青岛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青岛市地铁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目前,3号线全线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开工率达90%以上,全线22个车站均已开工建设,明挖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已完成40%,土石方开挖已完成43%;暗挖车站土建工程量已完成15%;18个区间施工竖井全部进入隧道正线施工,区间土建工程量已完成20%;控制中心已进场并实施工程围档,车辆段项目已进场勘察,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

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物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也分别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批复。地质初勘已全部完成并于5月提交初勘报告,详勘外业工作基本完成。总体设计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11月底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待可研报告获批后申报审查。

3.6.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青岛市城市概况

青岛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总面积10654km2,常住人口870万人。2011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5.6亿元,财政总收入146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6亿元。

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我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为进一步彰显滨海环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特色,近年青岛确定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

青岛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贯通城区东西的滨海步行道,将栈桥、小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国家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接在一起,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老城区的德国总督府旧址、青岛啤酒博物馆、红酒坊都是游人如织的景点。青岛辖区内有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滨风景区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岛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帆船中心和水上运动条件,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帆船运动广泛普及,正努力打造中国的“帆船之都”。

2.青岛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确立“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的海阳、莱阳、高密、诸城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全面融入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思想,将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向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引导、控制与发展。要继续深化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强化中心城的作用,直辖市次中心城的职能分工,相对集中发展重点城镇,建立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按照构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现代化国际城市框架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来制定青岛市城市发展策略,满足了青岛市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青岛市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组成,线网总长231.5km;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287.9km。青岛将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按照规划,烟台和威海之间将直接轻轨相连,并有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城际轻轨线路;青岛的轻轨则主要是连接中心市区与卫星城。最终,烟威、青岛两大轻轨系统将与蓝烟线、桃威线电气化铁路和青岛地铁连成一片,共同构成胶东半岛的高速轨道交通网络。

3.6.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2008年2月青岛市正式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9月25日,《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相关附件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2009年8月13日,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到2016年,青岛市将实施地铁3号线及2号线的建设,总建设里程约54.5km,总投资约292亿元。

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M1~M8)组成,线网总长231.5km;市域轨道线网由4条市域线(L1~L4线),线网总长287.9km。

1.青岛地铁M1线

该线是一条纵贯青岛城区西部的南北向主干线,将老城区与青岛北站、流亭机场和城阳区等联系在一起,是青岛主城区内南北向的重要交通走廊。线路总长36.6km,全线共设24座车站。

2.青岛地铁M4线

该线是一条东西向线路,从青岛城区中部东西向连接老城区、东部新区以及崂山区沙子口镇。线路总长22.3km,全线共设17座车站。

3.青岛地铁M5线

该线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加密线,自大麦岛起,经辛家庄,沿江西路、山东路、瑞昌路到达终点湖岛。线路总长13.3km,全线共设12座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