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10

第10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7)

新一版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5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0万,暂住人口570万人,城市管理服务人口为1800万人(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环境和生活品质,强化城市配套功能,有力支撑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等。

在城乡一体发展框架下,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城市内部的组团发展,加强城镇之间功能协调,带动乡村地区发展。

广州市的各个发展组团因综合发展阶段不同,将呈现出上述几种组团模式动态演变,相互组合的空间发展规律。市域空间结构为“一主六副”。

在城乡空间体系指导下,构筑与市域空间格局相协调的“一轴一带多点”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轴指城市新中轴线,一带指珠江生态文化带,多点指支撑国家中心城市职能的多个战略性地区。

3.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

广州地铁线网规划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十”字线网规划、90年代初期的“五线”线网规划、90年代后期的“七线”线网规划、2000年后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背景下的线网规划。

第四阶段的线网规划于2003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市人大批复,2005年局部调整后线网共15条线,619km,含城际轨道、市郊列车线时共19条线,726km。线网基本构架由“交通疏导型”和“规划引导型”两类线路构成,形成既向心又交织的轨道交通系统,并有良好的辐射能力,使中心城区与人口大于50万人口的边缘组团、卫星城(除南沙片区)的时空距离,基本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广州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广州市将在国家和区域层面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2007年4月开展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深化研究工作初步成果,确定了线网结构由“网格+放射”提升为“环形+放射”。深化研究打造市域快线,支撑了一主六副的城市空间结构;锚固枢纽点,实现了轨道交通与海、陆、空、铁枢纽的无缝接驳;充分考虑了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增强了轨网的开放性。根据上述深化研究成果,2010年广州市重新编制了线网规划,广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共有31条线组成,其中城市线21条,城际线10条,总线网里程1221km,其中城市线905km,站点413座,城际线316km。

4.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08年,国家批复了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至2012年前后,广州市将建成城市轨道交通9条线路,290.5km,车站182座。

2011年初,广州市根据“十二五”发展战略、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需求,上报了广州市2015年建设规划,提出了在2011-2015年间继续建设328km的申请。2011年11月底,经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基本同意了将其中的228.9km线路纳入2015年前建设范围。目前,仍在国家审批过程中。

2.3.3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4号线南延线

4号线南延线自4号线金洲站经环岛西路至南沙客运港,全长12.4km。主要功能为支持南沙新区发展。

2.7号线二期

7号线二期由大学城南-黄埔大沙东,线路全长11.3km。主要功能为与一期共同增强广州南站客流集散能力,优化珠江后航道城市功能布局,支持大学城和长洲岛、黄浦区发展。

3.8号线北延段

8号线北延段由在建的文化公园站继续向北延至白云湖,全长15.0km。主要功能为疏解同德围地区交通并支持白云湖地区发展。

4.11号线(环线)

11号线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km。主要功能为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线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5.13号线(东西快线)

13号线起自朝阳,终点为新塘段,线路长62.8km。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

6.14号线首期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

14号线主线嘉禾-街口段,支线新和-镇龙段(知识城线),其中主线长51.2km,知识城线长21.6km。主要功能为落实城市“北优”发展战略、支持从化及知识城地区发展。

7.16号线(荔城线)

16号线始于新塘镇,沿荔新公路经清水塘-荔城,全长31.7km。主要功能为贯彻城市“东进”发展战略,优化广州市东部交通体系,支持增城发展。

8.21号线

21号线始于天河公园-增城广场,全长58.7km。纵贯萝岗区及增城中部,经过广州“两个新城区”中的东部新城,是连接奥体中心、知识城、国家级开发区至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产业转移带、增城副中心城区的东部拓展串联线。

9.3号线东延段

3号线东延段全长9.4km,主要功能为支持后亚运期广州新城及亚运城的发展,快速联系广州新城与中心区的联系。

10.8号线东延段

8号线东延段全长13.2km,主要功能为加强番禺北部与中心区联系,促进会展、汽车基地及商贸产业发展,支持化龙国际商品展贸中心。

2.3.4广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1.6号线一期

6号线首期工程(浔峰岗-长湴)24.3km,设22座车站,分别为浔峰岗、横沙、沙贝、河沙、坦尾、如意坊、黄沙、文化公园、一德路、海珠广场、北京路、越秀南、东湖、东山口、区庄、黄花岗、水荫路、沙河、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长湴、线路于2007开工,计划于2013年开通。

2.广佛线后通段

广佛线后通段(西朗-沥滘段),线路长11.6km,设7站,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于2014年建成并通车试运营。

3.6号线二期

6号线二期出长湴站后,继续沿广汕公路向东行进,经华南植物园、过华南快速干线,设龙洞站、柯木塱站、高塘石站,黄陂站、在开创大道路口折向东南,沿开创大道行进,止于香雪站。长17.6km。

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4.7号线一期

7号线首期西起番禺区的广州新客站,转向东北沿汉溪大道,经钟村、汉溪长隆,之后沿南大干线、经南村转向北,穿越珠江到达大学城南。全长约18.6km,共设9座车站,此中换乘站4座。线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5.8号线

8号线由在建的凤凰新村站继续向北延至文化公园站,长1.8km,中间设2站。线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在2016年建成通车。

6.9号线一期

9号线以花都汽车城为起点,经花都中心城区至新白云国际机场,与3号线北延段于高增站换乘,线路长19.8km,设一座车辆段,设飞鹅岭、花都汽车城、广州北站、花城路、花果山公园、花都广场、马鞍山公园、清埗、高增九座车站,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7.13号线首期

13号线西起白云区槎头,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线路全长约56.2km,共设25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3座,平均站间距约2.32km。其中13号线首期工程为鱼珠-象颈岭段,线路长28.3km,设11站,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2.3.5广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已运营线路为8条。

1.广州地铁1号线

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首段开通西朗-黄沙段,全线于1998年12月28日竣工,到1999年6月28日正式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继北京、天津及上海后,第四座城市建有地铁系统。

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设有16个车站,分别是:广州东站、体育中心、体育西路、杨箕、东山口、烈士陵园、农讲所、公园前、西门口、陈家祠、长寿路、黄沙、芳村、花地湾、坑口、西朗,线路全长约18.48km。其中西朗和坑口是地面车站,其他为地下车站。

2.广州地铁2号线

经过一系列的拆解,2010年9月25日,2号线北延长线和南延长线开通。

广州地铁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全长约32km,设有24座车站,分别为广州南站、石壁站、会江站、南浦站、洛溪站、南洲站、东晓南站、江泰路站、昌岗站、江南西站、市二宫站、海珠广场站、公园前站、纪念堂站、越秀公园站、广州火车站、三元里站、飞翔公园站、白云公园站、白云文化广场站、萧岗站、江夏站、黄边站、嘉禾望岗站。

原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2号线首通段(三元里-晓港)于2002年12月29日开始运营。2003年6月28日地铁2号线三元里-琶洲段开始试营运。2005年12月30号,为了配合4号线大学城专线的开通,万胜围站正式启用。广州地铁2号线共有17车站,分别为:三元里、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纪念堂、公园前,海珠广场,市二宫,江南西,晓港,中大,鹭江,客村,赤岗,磨碟沙,新港东,琶洲,万胜围,全部为地下车站。

3.广州地铁3号线

3号线路全长36.35km,全部为地下线路,设18座车站,分别为:广州东站、林和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赤岗塔、客村、大塘、沥滘、厦滘、大石、汉溪长隆、市桥和番禺广场;支线站名如下: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其中主线全长28.80km,设13座车站;支线全长7.55km,设5座车站。该线一期于2001年12月开工,2005年12月开通广州东-客村段,2006年12月全线开通。其中,3号线一期工程呈南北Y形走向,主线北起广州东站,南到番禺广场;支线北起天河客运站,在体育西路与主线汇合。

3号线作为广州市南北向轨道交通骨干线,可充分满足中心城区天河、海珠与南部番禺地区大石、市桥及北部新机场、白云区、花都区等多组团间的乘客出行要求。3号线沿线以组团式规划发展,地铁主要解决组团与组团之间以及组团与城市中心区的客流运送,因此,采用大站距快速线的设计思路,是国内第一条最高运行速度达120km/h的地铁线路,采用120km/hB型车,旅行速度为57.5km/h,比常规地铁高45%左右,快速效果明显。

4.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线

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北延段于2010年10月30日开通,其由体育西路-机场南站,线路30.9km,设12座车站,分别是:体育西路站、林和西站、广州东站、燕塘站、梅花园站、京溪南方医院站、同和站、永泰站、白云大道北站、嘉禾望岗站、龙归站、人和站、高增站、机场南站。

5.广州地铁4号线

地铁4号线(万胜围-新造段)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新造-黄阁段也于2006年12月30日通车试运营(官桥站、庆盛站暂未开通),2007年6月28号蕉门和金洲站启用,2009年12月28日开通万胜围-车陂南段。2010年10月30日开通车陂南-黄村段。全线长46.7km,地下线长16km,高架线路长30km。

4号线南北走向,共设16座车站,分别为黄村、车陂、车陂南、万胜围、官洲、大学城北、大学城南、新造、石碁、海傍、低涌、东涌、黄阁汽车城、黄阁、蕉门、金洲。其中黄村-新造段车站为地下车站,其余车站为高架车站。

6.广州地铁5号线

5号线全长约40.5km,设28个车站,全线共有12个换乘站,于2004年5月28日动工建设首期工程(滘口-文冲段),5号线首期工程(滘口-文冲段)全长约31.9km,设24个车站,分别为滘口、坦尾、中山八、西场、西村、广州火车站、小北、淘金、区庄、动物园、杨箕、五羊邨、珠江新城、猎德、潭村、员村、科韵路、车陂南、东圃、三溪、鱼珠、大沙地、大沙东、文冲,其中滘口、坦尾是高架站,沿线有10个是换乘站,5号线首期工程于2009年12月28日开通,并立即对已有线网客流产生了极大的拉动,2010年元旦当天运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69万人次。

7.广州地铁8号线

广州地铁8号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15km,共有13个站,西起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北凤凰新村站,经昌岗站,东止于海珠区新港东路万胜围站。其中晓港-万胜围段是原2号线的一部分,该部分中晓港-琶洲段于2003年6月28日投入运营,琶洲-万胜围段于2005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2010年9月21日晚22:54随着原2号线发出了末班车,二八拆解工作进入拆解倒计时。2010年9月25日,拆解工程完成,新2号线、8号线顺利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