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93

第93章 附录:构建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

(二)老年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实际条件

1.构建中国老年教育学在“内在建构”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系统的理论来源于学理的累积。需要有中国式的整体性思维,从总的方面考虑老年教育学的构建工程,但更需要重视人们对老年教育学各项学理的探索。我国老年教育界,在进行实践探索和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方面,已经作了刻苦的努力。这方面,近几年来涌现出不少可贵的成果。如:罗炳权同志对于老年教育“最高理念”的研究:金家鼐同志对于老年教育中老年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及其关系的研究;高峰同志对于老年教育中必须坚持“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研究;金陵老年大学课题组对于老年教育规律和老年教育中教学的五个“三者同一”的规律的研究;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牵头的课题组对于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必须坚持“特色规范”“适度规范”“分类规范”“逐步规范”的研究;重庆市老年大学牵头的课题组对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老年教育发展二者复杂关系的研究;《上海老年教育研究》组织的关于“老年教育”本质、定义、目标的研究;等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老年教育学的构建做了学理探索与积累的工作。

中国老年教育学构建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教育学和老年学作为基础。

老年教育学是要把教育学的一般原理特殊化。教育学有数百年的历史积累,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已经相当地成熟。我们研究老年教育学是要将这些概念和原理同老年教育的实际结合,而不是单凭经验或只凭遐思。老年教育学对于教育学概念原理的特殊化,又有其凭借,这就是不断发展着的老年学,特别是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老年教育学中有一个原理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这就是:必须“按需施教”,说详细一点就是,将时代的变迁、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发展同老年教育、教学的总体设计统一起来。那么,中国老年人的需要空间是什么呢?国外的老年心理学提供了科学的解答。前面已经说过:必须既了解老年人的感受性需要,又了解老年人的本质性需要,而本质性需要是现代文化所造就的需要。我们办老年教育,不但要满足老年人直接感受到的需要,而且要开设足以满足老年人的本质性需要的课程,引导老年人实现更高的生命质量。

2.构建老年教育学在“外在建制”方面也已有了长足进步

所谓“外在建制”,就是研究主体的实体性建设。人们认为: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建立,需要专门的学会,独立的研究院所,大学中单设系,专门的出版机构,在图书馆中专设的图书序号等条件。这些建制要求是目标性质的和最终性质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但是,“构建老年教育学”是一个过程,在中国,目前已具备启动阶段的条件。按照这样的判断,我们在“外在建制”方面已经有了启动的条件。单就刊物而言,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出版了中国第一份老年大学的学报,金陵老年大学在它的启示下于2005年创办了自己的学报,开始了老年教育学的学理探索;与此同时,《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武汉《老年教育研究》这两家杂志也在积极进行老年教育学的学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成立之后,编辑出版了《学术通讯》杂志,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出了6期,致力于老年教育学学术信息的汇总传播、老年教育学争论问题的介绍、国内外老年教育学术界创新见解的评论。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学主体构建正在展开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老年教育学学科构建的思路

(一)遵循“长过程”和“三阶段”的学科建设路线

构建中国老年教育学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长远目标是要构建老年教育学的学科,被中国教育界所承认,具有概念、判断、原理系统的学术体系。达到这个长远目标,需要分步骤实施。可考虑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启动阶段:这一阶段需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写出一部老年教育学基本理论探讨的专着。这部探讨性的着作,可以采取承认“多”、力求“一”的编撰方针。就是说,在事关老年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问题上,承认并收集、评价各种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意见的评价和整理是老年教育学从无到有的必然要做的工作;同时,要努力揭示多样性见解中的共同点,努力形成合本质、合规律的统一认识。第二,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需再用三年时间,写出一部具有合理学术范式的中国老年教育学的着作。这部完善性的着作,要采取重“一”带“多”的编撰方针。把老年教育学研究中的丰硕成果整合起来,形成大体统一的学术理解,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不同见解,在专着中,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第三,完成阶段:这一阶段历时可能较长,就是要在广泛的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把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立起来。

(二)遵循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相结合、内外互动的建构思路

所谓“内在建制”的建设,就是在学科内涵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致力于学科的概念、范畴、原理、理论体系的建设;所谓“外在建制”的建设则是研究主体方面的建设,包括研究队伍、研究机构、学术刊物的建设。从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实际推进过程来看,这两项建设是交互作用、相应提高的。现状是:“内在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外在建制”方面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一般说来是研究工作的需要带动和促进着队伍的建设;而研究主体的建设又推动着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的发展。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已经形成了《关于做好“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创建和评选工作的意见》,已经在今年4月上海召开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将要在全国实施。首先建成10个左右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然后逐步扩大;已经举办并将继续举办老年教育理论骨干研修班,着手培养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人才;已经提出建议,在评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大学的标准上强调:必须有专家型的学校领导班子,必须有实力足够的理论研究机构和理论骨干队伍,必须有在全国发生影响的立言立论的成果,必须举办具有学术性的刊物,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外在建制”的建设的措施。在外在建制的基础上,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基本概念、范畴、规律、本质等基本理论研究,不断推出老年教育的专业着作。这样才能推动学科内在理论的发展和成熟,而内在理论的发展成熟又将进一步推动理论体系的建设,有效地指导老年教育实践,从而提升老年教育学科的品质和地位。反过来,又将逐步扩大、加强和巩固老年教育学的外在建制。遵循这样一种内外互动的学科建设路线,具有目的性强、组织程度高、效率高等优势,可以以自觉的行动加速学科内外两方面的发展和成熟,避免学科建设长时间的无序、随机、徘徊,将为学科建设赢得时间。

(三)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构建原则

建构老年教育学必须有不断加厚的实践基础,这里的“实践”有两个方面:一是普及老年教育的实践。在地域上,中国的东、中、西部的城市、乡村都要发展老年教育;在层次上,中央、省、地、县、乡、村各级都要发展老年教育;在行业上,机关、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各行各业都要以离退休职工为对象办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普及,就意味着老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厚的积累。二是提高老年教育办学水平的实践。各行各业已办老年大学,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上升起来,再指导下去,越来越深刻地掌握中国老年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学的理论学术同老年教育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和老年学的理论学术同老年教育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在教育哲学方面,教育学关于教育本质、目的、规律的学说应当在老年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看是否真正具有普世性。例如有的教育学着作持“以社会为本位”的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培养人,培育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观点放到老年教育实践中去检验,我们就发现它是片面的、肤浅的。因为老年人的教育主要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是为了个人的自由、幸福、快乐而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继续“以社会为本位”,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适当方式与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教学论、课程论、管理论、发展论诸方面都有类似的检验和发展的问题。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是应用研究。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学科内在建制建设的根本,没有基本理论的成熟就谈不上学科的成熟,基本理论也是学科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基础。然而,基本理论需要以较长时期内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需要长时间的挖掘和提炼,然后再经过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年教育的应用研究,则能够以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揭示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学和教育学规律,同时,加强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工作,使之逐渐升华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及时用以指导实践,以对社会实践的实际功效来证明老年教育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学科的发展赢得支持。尤其在我国,老龄化社会形成中出现的各种老年教育问题有着不同于西方社会、不同于其他各类教育的特点,很难用以往的任何理论框架来解释,更难用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说明。因此,应用研究对揭示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学和教育学规律,对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学的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老年教育学构建的当前任务

按照“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构建老年教育学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会议达成的共识,对当前任务形成如下决议:

(一)可行性研究

拟定于2008年4月至7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开展子课题研究

拟从2008年7月起,将“构建老年教育学可行性研究”课题组更名为“老年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组,仍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王彬为组长,至2009年12月,分成若干子课题,并由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初步确定,10个子课题的名称如下:

1.老年教育学学科对象的性质;

2.当代中国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及学习需求(生理、心理);

3.老年教育的本质、目的;

4.老年教育的规律;

5.老年教育课程设置;

6.老年人的学习问题;

7.老年大学的教学方法、方式;

8.老年大学的管理;

9.老年教育的发展;

10.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编写出版理论专着

拟从2010年1月至12月,汇总、整合,编撰完成书稿,于2010年年底正式出版。

所编专着将面向全国1000多所有一定规模的老年大学,面向各级各类老年学校数以万计的管理者和教师。此外,论着还将强化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强化中国特色,尊重教育学本身的规律,借助国外理论和办学经验,以中国老年教育的现实问题为导向,走出课程论、教学论的误区,自成框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向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学体系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