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88

第88章 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3)

(二)老年教育现代化可应用控制论的科学方法

自从1948年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发表了着名的《控制论》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义上控制论是一门研究系统的控制规律以实现优化目标的理论。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它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现代化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外,不仅存在着信息传递、交换,还有对信息的处理和控制。应用控制论方法,把老年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看成信息传递和存储,应用反馈控制的思想,探讨最佳控制方案,并对老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过程进行有目的的预测。总之,我们要应用控制论的方法、手段和成果来解决老年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从定性研究的描述性、经验性科学向定量研究的精确性科学过渡。

(三)老年教育现代化应融入信息论的观点方法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受和储存的科学。信息论引起了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不仅应用于安排教学程序和师生之间的日常交往,而且更普遍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各类传递手段。信息论认为,系统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老年教育现代化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也不能脱离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反馈等信息程序,通过对教育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反馈的研究,揭示老年教育的规律,以达到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为使老年教育现代化更加科学化发展,运用信息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依据

2010年7月29日,国家颁布了《纲要》。依据《纲要》提出的方针和战略目标,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坚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办老年人满意的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从老年教育的实际出发,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注重老年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老年现代教育体制,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我们还要努力使各级政府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同时,积极探索企业、社会、民间融资办学的战略性联盟和投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还要鼓励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广大老年人在现代化的老年教育中,与时俱进,精神面貌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成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现代老年人。

第三节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系统,是以教育思想现代化为前提,教育设施现代化为基础、课程现代化为核心、师资现代化为关键、管理现代化为保障的完整的科学系统,并由此形成了对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科学概念的界定。这一系统视角将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六个要素(思想、设施、课程、师资、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到一起,说明了每一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一个创新、科学、务实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教育现代化”思想的确立与办学理念

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不争前提作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中国老年教育要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中国老年现代教育理念,是从实践中产生,符合中国老年教育实际及发展规律,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一系列教育思想、观点以及对老年教育价值追求的总和。

老年教育理念现代化,主要体现在老年大学办学理念现代化上。老年大学办学理念现代化是指从创办到推进学校全面建设整个过程要确立有别于一般的、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老年教育教学理念,从指导思想、理论观念上实现过渡和转化,按照中国老年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点,优化办学质量和效果。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和最后阶段,其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是无功利性。这是老年教育关怀生命的本质决定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从传统向现代演进,即从单纯“育才”向“育才”和“育人”并重,再到生命关怀的演进。最先进、最现代的教育理念存在终身教育、老年教育之中。教育理念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

在全国老年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随着中国老年教育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伴随着争论、相互借鉴和达到共识,一个包括前提性理念、核心理念、各个方面理念的中国老年教育理念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为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我国老年教育推广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以惊人的快捷速度铺开、更新。经过28年的努力,现也有相当一大批拥有独立、装备先进的校舍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老年学校出现。

第一,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了老年教育质量。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以满足老年人的求知需要。

第二,现代教学手段引发了教学规律的变革。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布在知识链结构上,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进行相互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第三,现代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现代教学手段把图、文、声、像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大容量储存,从而积累教育成果,且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使得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速度、距离、范围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得教育资源在前所未有的时空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我国老年教育推广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总体上来看,尚属初创时期;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和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学手段赋予了“教”与“学”以新的含义,实现了教育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发了教学规律的变革,推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老年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选好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搞好多媒体与网络课件设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高质量的远程教学,对于实现老年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

在国民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人们基本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即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核心。借鉴和引申这一观点,研究分析中国老年教育教学课程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同样可以得到这一结论:课程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一)课程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老年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办学理念、体制等层面的现代化,而课程现代化正是理念、体制现代化的具体化。老年教育现代化最终要体现在对老年人的培养活动产生决定性作用上,就必须通过课程现代化直接作用于对老年人的培养,直接涉及老年学员的培养质量问题。这是因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课程设置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又可直接影响来校学习的老年人能否真正全面享受到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最终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

(二)课程现代化的关键是把按需设置和引导设置相结合

传统的观念认为按需施教是最科学的,其实不然。课程现代化关键是把按需性设置和引导性设置结合起来,就是把满足感受性需要和满足本质性需要结合起来。为此课程现代化应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起到引导老年人求知取向;不断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不断将当代思想和科学内容渗透到传统课程;不断开发现代科技知识含量高的课程。课程现代化肩负着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现代化的教学内涵构建。

(三)不断趋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过程,是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主通道

老年教育没有升学率压力,更无就业、升职的后顾之忧。所以在老年教育的课程现代化进程中,更可集中力量去探索、研究和引导现代社会中当地老年群体的求知需求,逐步形成既具地方特色、又含丰富现代科学知识、对口、配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优势。在这点上,相比学历教育,尚处“幼年”期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向现代化发展的可行程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发展空间都是极具优势的。

老年教育的课程现代化通道,可以通过对已有专业课程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对受欢迎的传统课程不断充实,融入当代思想和科学内容;加大开发现代科技知识含量高的课程等途径实现。这是老年教育形成最具自身特色的现代化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创新、调整充实,不断趋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过程,就是实现老年教育课程现代化的过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近来,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以他的《世界是平的》名扬世界。《世界是平的》第七章谈到“学会如何学习”问题,弗里德曼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跟定一个你喜欢的好老师。这个道理在老年大学得到无数的事实印证。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老年学校教育现代化必须首先依靠师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师资也就没有老年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师在老年教育现代化中作用主要在:

一是现代教师是培养现代老人的关键。培养现代化的人,是教师在教育现代化中地位与作用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老人。当代中国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因而对他们素质的要求也就比以往更高。

二是现代教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要促进老年学员的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决非拼时间、拼消耗所能达到的,它必须依靠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较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因此,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这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4000多所老年大学办学28年来的基本经验和结论。

三是现代教师是现代化老年教育的开拓者。任何有关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和措施,最终只能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只能通过千百万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来构筑。当代中国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开创者,更是新兴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当代教师要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这一历史使命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现代教师在老年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求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注意研究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的改进,增强教师的现代化意识,提高教师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

五、管理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现代化管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对传统管理理念、形式、能力方面的超越,是传统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实现人在管理中的现代化。对于老年教育管理现代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我们在探索中提出以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