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80

第80章 中国老年教育管理论问题的研究(6)

(三)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的发展中,出现了形式多样化的状况。这些管理形式,哪些好,哪方面好;那些差,哪方面差?各有什么问题?值得审视现实,作出辩证评价,观察其未来发展。

1.关于老年学校是否列入政府编制的问题

在老年学校的现实发展中,在有无编制的问题上,形成三种情况:第一种,学校全部管理人员列入政府事业编制。这样的学校的长处是:有稳定的政府事业单位的地位,有稳定的干部队伍,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在外面人看,这些学校似具有绝对的优越性。但在实践中,这样的学校也遇到两大问题:第一,学校领导班子变动较快。有些校长,本来不熟悉教育,接近退休年龄才来校工作,这不利于他们学习教育、积累经验,成为内行。第二,干部队伍中,一般行政干部多,专家学者难有来者。在“人才兴校”方面,这些学校反而不如没有人员编制的学校。第二种,学校全部管理人员均非在编人员,而由离退休人员挑起办学担子。在外面人看,这些学校似具有绝对的劣势。这样办学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没有稳定而有力的领导关系,涉及人、财、物的问题,解决难度大。但是,这样办学也有它的优势:第一,学校领导班子基本由身体尚健、学有专攻的热心人组成。他们已经退休,没有功利计较,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反而显得稳定而有效。第二,学校干部队伍由许多专家学者参与,德能水平往往高于在职人员。由于有这样的优势,现在全国老年大学中教学科研走在前面的学校往往就是这样的学校。例如,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是一所没有编制人员的学校,但它却是全国办得最好的老年大学之一。第三种,部分人员(主要是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的行政人员)列入政府事业编制,其余人员特别是需要专家承担的工作岗位仍聘用退休人员。这样的办学方式,可以发扬上述两种办学方式的优势,同时,克服他们各自的不足。像着名的福建老年大学、上海老年大学、金陵老年大学都因采取这种办法而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

2.关于老年学校办学经费如何解决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老年大学办学经费没有纳入教育财政预算,地方财政对老年大学的拨款一般限于专项补贴或临时追加,缺乏长效稳定拨款机制。相当数量老年学校校舍简陋、设施陈旧,设备短缺,远远不能适应广大老年人学习的需求。解决这个难题,全国的各个老年大学也有不同的思路和办法。第一种:财政全额拨款。全员列编的老年大学就是这样做的。但严格说来,他们仍然不够规范,因没有纳入教育财政预算。他们为了经费也要做许多争取工作。第二种:财政只给补贴。这些学校的校长为了经费要做艰难的工作。一是请省市有很强“余威”的热心老领导来解决问题;二是请省市委在职领导担任校长,建立解决经费问题的渠道。第三种: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就是俗称的几个“一点”:政府承担责任,给以有力支持;社会各界发动,支持老年大学办学;老年学员齐努力,多交一点学费。福建省晋江市的老年大学建立了由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董事会,在经费上就有了很大的保障,办成了有12000平方米校舍、3700位学员、10000人次的老年大学。

三、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改革的对策

适应21世纪国情和中国社会老龄化要求,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改革重点在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改革的原则

按照历史创造实践和社会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如同中国老年教育宏观管理的改革和模式的选择需要制定若干原则一样,它的微观管理改革的决策也需要明确其原则。

1.从中国老年教育的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

什么是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改革所面对的客观实际呢?其一,对象实际。老年学校要管的是自由、自主、自觉地来校学习的老年人。对他们的管理,其实就是关切、引导、服务。我们老年学校的微观管理的模式、机制、办法,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其二,体制的实际。这一点上,既要面对目前办学形式多样化;又要准备迎接办学体制的调整的前景。其三,思想实际。现在的办学队伍是一个正在学习办学的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办教育的明确观念和必有经验。这支队伍必须边自己学习、边管理他人。

2.以老年教育目的实现为落点的价值原则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我们详尽地讨论了老年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满足老年学员的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颐养康乐、追求进取有为的需要;使他们完善自我人生、再造生命精彩、享受生命幸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成为适应时代进步的现代老人。老年教育的微观管理的机制、措施、行动,都是为了实现老年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就是正确的、可取的;反之,就是不正确或不那么正确,需要改正的。

3.不断提高微观管理成效的有效原则

这需要把“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和“以老年教育目的的实现为落点”的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需要坚持贯彻由此制定的各项措施,需要不断听取老年学员意见、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改善管理、改进工作。

(二)在多样性微观管理中逐步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目前,各地各级的老年学校的主管主办单位不一,因而微观管理模式处在多元状态。这种情况将分步骤逐渐改革。第一步,暂不变动既有多元模式,但要贯彻《纲要》精神,坚持统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最重要的是:不论目前由哪个部门主办主管,都要把老年学校、老年大学当做教育来办,按教育规律和老年教育规律来办,聘任懂得教育的专家内行来办。此外,如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管理制度;实行校、系两级或校、系、班三级的层次管理;解决好以教学为中心和各项管理统筹安排问题;等。第二步,扩大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老年教育进行业务主管的范围,积累由教育部门主管老年教育的经验。根据《纲要》,中国老年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换言之,中国老年教育应该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虽然该问题现在远远没有落到实处,但总的趋势是肯定的。第三步,最终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全国的老年教育,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老年教育微观管理的体制机制。

(三)建立老年大学现代学校制度

老年大学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诠释。从老年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看,老年大学应逐步摆脱作为政府附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从老年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看,要制定并完善老年大学学校章程,规范老年大学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从老年大学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老年大学要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建立现代老年大学学校制度,实行校本管理体制,就是以学校为本位,这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老年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校本管理理论相信:只要把办学权力下放给学校,就会使教育资源得到更经济合理的运用,作出最正确的决策,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的学业成效。校本管理运行机制是:政府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转变了政府职能;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承担了更多责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了民主决策。

(四)规范老年大学领导集体的组织形式和校长任用制度

老年教育微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领导班子的建构和领导力的加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下,规模较大的老年大学应当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同时,设立校务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校长是老年大学的领导核心。要规范老年大学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保证校长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亲近老年人的热情的办学态度、足够的领导能力、鲜明的民主理念。赋予老年大学专业设置自主权。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老年大学管理和监督。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民营企业家和其他社会人士参加的学校董事会,建立老年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

(五)推进老年大学教学专业评价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对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老年大学学科、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老年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老年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模式。建立全国或地区老年大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