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79

第79章 中国老年教育管理论问题的研究(5)

1.学校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中国各地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面向全社会老年人实施教育,出现喜人势头。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越来越清晰,受教育主体越来越扩大,教学点分布越来越广泛,教学手段越来越完备。

办学理念越来越清晰。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本着“传承、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新校风,凝练出24字校训:“常怀敬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以“全面提高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社会和谐”为办学宗旨。老干部大学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理念。

受教育主体越来越扩大。中国老年教育受教育主体已由初期的离休干部,扩大到全社会有教育需求的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老年人。中国老年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拓展老年大学受教育主体,解决入校难问题,许多老年大学结合课堂教学,组建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学会,并广泛开展第二、第三课堂。例如,徐州老年大学第一课堂在校学员有7860人次,参加书画、摄影、音乐、舞蹈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成员达2000多人,参加“五有”校外辅导站的成员达3190人。第二、第三课堂扩大了学校所容纳人数的66%,大大延伸了学校教学阵地。“五有”校外辅导站以学校为主导,学员为骨干,有规章制度、有统一授旗、教务处由专人管、有领导班子、有活动计划,学校实行“以奖代补”,每年出资万元奖励校外辅导站优秀辅导员,更新设备,定期总结交流经验,推动了徐州老年教育校外辅导蓬勃开展,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学点分布越来越广泛。中国老年教育教学分布,已经由大城市、大系统延伸到中小城市、城市社区及农村乡村,基本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老年教育格局。例如,济南已形成以市级校为龙头、县、区、大企业为骨干,乡镇(街办)为依托,村(居委会)为基础的四级老年办学网络。济南市各级老年大学已有(学校)2148所,在校学员达16万人。

教学手段越来越完善。中国老年教育教学手段,已形成封闭课堂、开放课堂、网络课堂立体交叉的,省(市)、市(区)、县(街)、乡、村五级管理的老年教学体系。上海老年大学作为“上海远程老年大学(2006年成立)”的校务委员,利用现代网络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到2009年,上海远程教育收视点3976个,收视学员达266439人,在校注册学员514712人,远程学员占注册学员的比例为51.76%,有效扩大了老年教育覆盖面。江苏省空中大学设在江苏省电大,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现代老年教育网络,注册学员有6000多人,通过江苏教育频道接受老年教育的人群达几十万人次。从课程设置看,已从传统文化、养生保健课,扩展到电脑、外语、金融等现代特色课程,使中国老年教育的课程更加丰富,更能满足老年人日益提高的求学需求。

2.学校微观管理形式的多元化探索与创造

中国老年大学(学校)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各地老年大学(学校)的管理也呈现多样化特征,包括有老干部工作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有教育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由行业、企业、大学离退休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和由城市社区或农村乡村行政主管的老年学校等。

老干部工作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如北京老年大学、河北老年大学、贵州老年大学、福建老年大学、浙江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山西运城老年大学等,这些学校一般由省(市)组织部、老干部机构负责人出任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学部、咨询部等为处级设置。河北老年大学归省委老干部局管理,原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1998年成立河北省老年教育办公室,与河北老年大学成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待遇。福建、山西等地老年教育逐渐向农村延伸。

由教育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如上海老年教育是教育部门主管,老年教育机构主动向教育系统靠拢,解决老年教育领导体制问题。老年教育实行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县、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的领导小组,老年教育列入政府职责、并列入财政预算、列入干部考核、列入统计序列。归入教育部门以后,由于老年教育需求旺盛,教育部门没有过多的人、财、物投入老年教育,区和基层的老龄办负责基层老年教育管理。

由行业、企业、大学离退休部门创办和主管的老年大学。主要吸收本行业、企业、大学离退休干部、教职工来学校学习,校舍由行业、企业、大学负责解决,教师由主管部门聘请行业、企业、大学内外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经费包括由主管部门提供,学员缴纳的少许学费。如中国一汽老年大学归离退休人员管理部管理,1985年建立,2004年搬进新校舍,占地5400多米,建筑面积3200多米,设22个专业56个班,成为厂区老年活动的乐园。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老年大学经过15年建设已经拥有1所总校、19所分校,180个教学班,7000多在校生,覆盖全矿区,多层次老年教育网络。胜利油田管理局老年大学经过20多年建设,已经建成适应油田职工居住分散的53所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由城市社区或农村乡村行政主管的老年学校。主要吸收城乡本社区、本乡村退休或休闲人员,校舍由城市社区学校或乡村本地域学校提供,教师由老年学校聘任本社区或本乡村相关专业退休教师担任,经费包括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继续教育经费和学员缴纳的少许学费。

3.学校管理日趋信息化

中国老年大学的教学,多属于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属于传统教学。此外,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利用现代网络进行远程老年教育也呈现越来越兴旺的趋势。与此相适应,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也越来越完善。杭州新利软件有限公司2005年4月开发了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管理系统包括:招生管理——招生查询;学员管理——学员信息维护;师资管理——教师信息维护;银行账户维护;教学管理——对教学计划进行维护和管理;成绩管理——对学员成绩录入、提交、修改、查询管理维护;证书管理——对证书编号、发放管理等。

(二)中国老年教育微观管理的特点

在全国范围内业已形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大势之下,中国老年教育的微观管理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

1.显现人性化管理

老年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把以“爱心”为基础的人文管理和以“质量”为要求的科学管理相结合。以“爱心”为基础的人文管理,是一种在人性复苏的前提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地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机构核心竞争力。老年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当然受惠于全国对“以人为本”根本原则的倡导和坚持,更加重要的是由老年教育的本质所派生。老年人进入了人生的自由、学习的自主、为人的自觉的阶段,他们是老年教育的真正决定力量。对于他们的管理最能体现管理的人本性和服务性。老实说,你不是这样管,哪个老年人还愿意在你那儿学习哦?

2.注重规范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管理并不排斥老年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相反二者应当也可以紧密结合。各地老年大学,按照老年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实施全方位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老年大学的主要特点是:有素质较高的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有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场所;有层次分明的专业设置和配套教材;有规范的教学管理程序;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有专门的教学与科研机构;有明显的办学效益。制度建设是老年教育微观管理所必需的。但是,老年学校的制度着重解决教职工如何有序地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问题,对于老年学员也要制定维护其集体和谐的规章。我们把这样的制度称为“软性制度”。

3.实现责权统一

中国许多老年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体现了整体规划、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和责权统一。老年大学在接受权力委托的同时,也要履行赋予老年大学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