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57

第57章 老年教育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3)

(二)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性的管理理念和人文精神。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科学管理、严明纪律、规范行为和实现和谐的重要保障。加强老年大学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科学管理手段紧密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关怀与团队协作精神,能为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校园制度文化生态系统。

1.要坚持制度的传承和创新

对现有制度要进行科学审视,区分出现有制度群中的合理因素和非合理因素,对合理因素要加以传承,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要坚决摒弃,对有缺点、不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大胆地修改和补充。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始终保持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同时,要重视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2.要丰富制度的文化内涵

制度是以一定文化为底蕴的,体现制度文化和制度文明的发展水平。科学意义上的制度不仅体现在针对性、实践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先进性上。所以,制度的构建、改革与创新要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性化”和“和谐性”,充满人文关怀,在有效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也要使人们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发挥修身养性的作用。

3.要强化制度的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对制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群众基础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一,内容上,民主性和群众性本身就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要的文化内涵。其二,从制度的制定和改革过程来看,要集中群众智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制度的制定和改革过程成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的过程。其三,制度的执行上,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使之贯彻落实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彰显出群众的精神境界。

(三)认真创建优美、高雅、人文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即环境设施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地域内构成学校基本物质面貌和外显的物质状态的总和。学校环境设施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建筑、活动场所及所有的教育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这些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环境设施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校园文化发展水平的外在标志。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实体以及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一定的理念和价值,因而对人们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和教育作用。美观、高雅的环境是一个正教育要素,而“脏、乱、差”的环境则是一个反教育要素。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的:除了正规的课程以外,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素。不佳的环境培育不出环保意识和美学意识。

老年大学的物质环境设施建设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自己特有个性和风格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生态。

1.要加强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建设

对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增加投入,按照“美观、高雅、实用、节俭”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老年大学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校舍设施,有一定数量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有一套科技含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设备,形成具有较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环境。

2.要强化和提升校园物质设施和环境设施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增强学校各种物质实体的历史内涵、民族内涵和时代内涵,实现各种物质实体的使用功能、美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3.要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要重视画栏、雕塑、警句格言、图书资料设施、山水、道路等方面的制作和建设,并按照一定的理念和风格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同时要建设标志性的校园物质文化实体,强化教室景观建设,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使人们能置身于知识的时空,处于美的意境。此外,老年大学还要购置、更新教育教学设备,使人们在使用和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

二、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

上面,我们讨论了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什么的问题,回答是: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下面,我们要进一步讨论这些建设的成果应该怎样,即建设的任务。

(一)造就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征、学校特点的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精神是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实践中共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征和学校特点的“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精神”是老年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造就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精神,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地掌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贯彻落实到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到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全过程;必须认真研究、科学掌握地区文化及其特点,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区文化发展密切融为一体,把地区文化精长引入学校文化精神的概括之中;必须认真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从优势的文化品质中概括校园文化精神。老年大学应该提倡以下几种精神:

1.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

进老年大学干什么?求知,求知是进取精神的表现。中央指出,人要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很多人退休以后很苦恼,有很多怨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就是没有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享受知识的快乐精神

老年人来老年大学,不是来拿文凭的,是来享受知识的,以求知来求乐。

3.自信自立的责任精神

老年人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在社会上还是有地位的,现在老年人群比例越来越高,他们是社会人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也曾年轻,也有过美好的年华,所有的人生阶段他们都经过了。到了老年阶段,老年人更要通过学习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虽然退休了,仍然要抱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4.登高望远的达观精神

登高望远就是要站在人生的高点看社会,看人生。孟子说,达,则济天下。“达”对老同志非常重要,社会最希望老年人达观,有没有学识只是一个方面,达不达观,气量大不大,站得高不高,却是体现老年人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老年人既要有“难得糊涂”的思想境界,又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这样就会正确地看待社会,正确地看待你这个单位,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二)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根本。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老年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要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学习、宣传教育,使全体人员能够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必须从老年大学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渗透到全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教学上,要融于专业教学内涵之中,体现在专业培训目标上,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入头脑,使学员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具体、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在管理上,要求纳入管理的内涵之中,使管理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在科研上,要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精神境界。

3.发挥党员和干部的示范作用

党员和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周围人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建立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形成完整的党的领导体系和组织系统,党员和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三)在教学中倡导、宣扬和谐文化是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老年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应贯穿到教学中的各方面,如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实践中去。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课程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课程建设是学校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将课程的建设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课程应重视人类文化的传递,重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尤其要重视学员实际需求。课程的设置具体体现为学科,学科课程以教材来展示其具体内容。一是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就是确定老年教育不仅以知识为核心,更以文化为核心;二是体现在课程理念的转换和提升上,具体表现为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员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员主动学习,从单一课堂到回归生活,从强调学科知识到重视人文情怀与生活生命的质量。

课程建设还要注重对地方文化的传承。老年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灵活多样地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各地老年大学开设的“地方戏剧”“地方曲艺”“地方历史”“地方旅游”“地方饮食”“地方民间手工艺制作”等课程,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是构成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担负着把地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递给学员的重要任务,课程建设中加进地方文化,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在教学中倡导和谐文化

首先,要使课堂成为一个“文化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能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和谐文化教育。教师作为沟通教材与学员的媒介,应构建一种和谐、竞争、进取的课堂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文化场”。如何才能实现?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其首要职责就是向学员传授人类科学文化成果。教师课堂的教学远不仅是向学员分析讲解静态的教材,而应当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其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切合学员实际的和谐文化教育内容。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别是教师的思维方式等应对学员施以积极的影响,其本身就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儒雅的气质,谈吐要得体,要体现出教学的睿智及施教者的聪慧等,这些都会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并体现和谐文化。

其次,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含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老年大学要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化含量,特别是人文文化含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都应该增加人文因素。电脑、烹调等技术课是如此,文史艺术课更是如此。如国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课,不能只教有关技法,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而应增加一些有关艺术的发展历史、名家名作、艺术流派以及鉴赏和审美等方面的知识。

再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不能只有“老师讲,学员听”的单一方式。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增强互动,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提高能力,培养聪明才智,完善品格,提高文化素质。

(四)传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宣扬和谐校园文化先进典型是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1.以多种形式传播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传播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可以有多种形式,各地老年大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营造文化环境。文化环境能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以陶冶精神情操,愉悦心情,激发美感。学校校舍不分大小好坏,关键是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比如,在楼道和走廊的墙上都挂上富有哲理的格言、或装饰有学员书画作品的镜框。在校门口、楼道上陈列着学校和各班所办的刊物。走廊及过道、栏杆上,摆上盆栽的花卉。每个教室内都贴上了结合学科的名人名言,还挂有课堂规则、奖旗奖状。老年学员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二是进行文化宣传。文化宣传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促进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促进文明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大都要设有荣誉栏,经常表扬学员中的好人好事,展示演出、比赛成果。学校和班级所办的刊物中,反映学员对国际国内重要时事政治的看法,赞扬师生中新的思想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