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28

第28章 老年教育理念问题的研究(1)

老年教育理念作为老年教育实践的结晶和理论研究探索的成果,是成功的老年教育的灵魂,对老年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保证作用。在普通教育学的体系中没有讨论“教育理念”的专章,而在实践探索中建构的中国老年教育学,却因老年教育理念对于由学术论述转向具体实践起关键作用而成为重要一章。科学地界定和理解老年教育理念,探索老年教育理念生成规律,掌握由“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理念”组成的老年教育理念体系,不仅是我国老年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老年教育学的枢纽章节。

第一节理念和老年教育理念

“理念”一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在我国开始流行和广泛使用的,到处都可看到“理念”一词,许多人都在使用“理念”一词,什么经营理念、教育理念、企业理念、投资理念、办学理念、设计理念、生活理念、发展理念等,它是当代中国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

“老年教育理念”是随着1983年中国老年教育这个新兴教育事业产生并迅速发展之后出现的。黑格尔早就说过:“熟知非真知”。黑格尔.小逻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37.意思是说,熟知只是对于眼前事物熟视无睹,未加深思,未必真知。大凡流行的东西,往往口口相传,人云亦云,不作思考,自以为不解自明,其实并不懂得它的真正含义。这种情况在“理念”一词的流行和使用中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探讨老年教育教学理念之前,有必要先讨论“理念”和“老年教育理念”这两个概念本身。

一、“理念”的界定

查中国《辞源》一书,没有“理念”这个词,可见,“理念”一词是舶来品。“理念”一词来自希腊语,英语写作“idea”,通常指思想。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理念论”断言,作为精神实体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感性事物则“分有”或“模仿”理念,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

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总和构成理念世界。到了近代,黑格尔建立了自己的“理念说”,对“理念”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新解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论”的直接来源。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他在进一步论述“理念”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展开时指出:“认识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接受了存在着的世界,使进入自身内,进入主观的表象和思想内,从而扬弃了理念的片面的主观性,并把这种真实有效的客观性当做它的客观内容,借以充实它自身的抽象规定性。另一方面,认识过程扬弃了客观世界的片面性,反过来,它又将客观世界仅当做一假象,仅当做一堆偶然的事实、虚幻的形态的聚集。它并且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这本性现在被当作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前者就是认识真理的冲力,亦即认识活动本身——理念的理论活动。后者就是现实善的冲力,亦即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这里他告诉人们:人的活动,首先是扬弃了“片面的主观性”,达到“理论观念”的获得,借以了解世界;然后是“扬弃了客观世界的片面性”,形成“实践观念”,借以改变世界。将“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统一为一身,这就是“理念”。黑格尔的“理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重要来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以客观实践为基础的“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的建立和结合,实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当代中国的许多人试图对流行的“理念”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998年)把“理念”理解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说“理念——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和方法。多具有个性、行业性或学科性”。其实,这些界定都不着边际,关键在不懂得“理念”的实践内涵。由金陵老年大学编着的《老年教育学学理探索》一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对“理念”作了较为正确的界定:它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的、实际指导着实践的思想观念”。这样界定的“理念”,“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观念’。第一层次,‘理论观念’,它是反映性的,说明某项实践赖以展开的客观环境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第二层次,‘价值观念’,它是评价性的,说明该项实践中的价值关系;第三层次,‘实践观念’(按: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和‘决策’)”。

为了理解这样的“理念”界定,我们仅举“市场经济”理念为例。它应该由三句话、三个观念组成:第一句话是“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句话是反映客观规律的,所以说是“理论观念”;第二句话是“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配置资源、推动发展、实现公平的经济形式”,这句话是评断价值的,所以说是“价值观念”;第三句话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同时改革‘公有化’的所有制结构”,这句话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所以是“实践观念”。由此例可以看出:理论观念、价值观念、实践观念的有机统一,构成我们所说的“理念”。

为了正确界定和准确掌握“理念”,笔者认为必须厘清以下两对关系:一是理念与概念的关系。“理念”和“概念”不同。在外语中它们也是两个词。如德语中,理念为Idee,概念为Begriff。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它同“判断”“推理”共同构成理论思维的“砖瓦”“墙壁”“屋架”。而理念呢,是概念与客观性统一起来的思想产物。概念停留在思维领域,它始终是概念;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发现其本质,评价其意义,制定出改造、创造的方案,才能建立起理念,用于转化为实践。二是理念与观念的关系。观念的德文为Vorstellung,是指某种看法、某种思想,在洛克(JohnLocke,1632-1704)等经验论哲学家那里,“观念”是对物的感觉和心灵对感觉的反省所形成的意识。

表象或事物在人们头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在很多情况下,观念与理念是可以互用的。按照我们上面对“理念”的界定,“观念”是分析性的,区分为“理论观念”“价值观念”“实践观念”,这三个概念的总和称为“理念”。

二、中国老年教育理念的来源与形成

作为直接指导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和老年大学办学实践的老年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出现和流行,是与中国老年教育的实践发展同步的。回忆和分析老年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流行过程和现状,可以发现,中国老年教育理念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并在这三个方面的相互结合的研究中逐渐产生并形成体系。

(一)中国老年教育理念来源于中国老年教育的丰富实践,形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

理念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中国老年教育理念也是这样,在中国老年教育的实践中产生、发展、提升并形成体系。1995年,中国老年教育界根据中国教育的实践特别是老年教育的实践,总结提炼了中国老年大学的“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20字办学宗旨,它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可行的,得到中国老年教育界和广大老年学员普遍接受和欢迎。在坚持这一办学宗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老年教育的新理念。如有的学者提出,老年教育不仅是向老年人传输知识,帮助他们更新知识,而且要“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不仅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要帮助他们实现“社会价值”。这样就产生了老年教育是开发性教育和它的目的在于培养现代老年人的新理念。

(二)中国老年教育理念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于“古为今用”的研究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就已这样做了。2004年,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中国自古代以来的文化精粹。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和谐”思想,也是古已有之,如今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创建了“和谐辩证法”,在新时代发出新光彩。这些发扬古代文化精神、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思想,不仅为中国老年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中国老年教育理念群中,有许多理念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时代内涵,保持民族特色,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是中国老年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如由金陵老年大学提出的“中国老年教育是完整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理念,张中强,既发扬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原则,又注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思想,是理论观念、价值观念和实践观念三者的结合。

(三)中国老年教育理念源于国外的先进的老年教育理念,形成于“洋为中用”的讨论

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兴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根本条件和提供了现实契机,而且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文化和发展老年教育的经验提供了现实条件。事实上,国外创办老年学校、发展老年教育事业起步早于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就开始了老年教育的实践,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学原理,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总结老年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老年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下,这些老年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传入中国。中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对这些传入国内的老年教育理念,进行科学的梳理、选择和改造,使其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理念和中国老年教育理念体系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几次国际会议,推动着国外的先进老年教育理念在中国得到传播。这些国际会议主要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国际老龄大会”;由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召开的历届年会;由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TALIS)召开的历次国际研讨会。TALIS2002年的研讨会在我国武汉举行。这次会议广泛研讨了老年教育的理念问题。其中有:“学习与教育不分年龄,人人有权享受”的“全纳教育理念”、制定“老年人生涯规划”的“自主学习”理念、“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的“参与社会发展”理念,“休闲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结合”的“积极老龄化”理念。TALIS武汉会议对于我国老年教育理念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实现中国老年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科学的理念是成功的教育实践的灵魂。中国老年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走现代化之路,而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是老年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一)老年教育理念现代化是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先导

邓小平在1983年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面向现代化,它自己必须同时现代化。中国老年教育要置身于教育现代化的大潮中,它的出路也是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中国老年教育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张文范2011年7月在西安发表的讲话中指出:“现代化是一个总趋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我国老年教育现代化也是一个总趋势,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他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等六大趋势。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和灵魂。中国老年教育要在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走向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老年教育理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