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22

第22章 老年教育规律问题的研究(1)

黑格尔说:“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列宁补充说:规律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就自然规律而言,它是人在长期实践中反映和把握到的;对于社会规律,情况有所不同,它是人的实践自身的规律,又是人在实践中加以反映和把握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和老年教育的规律是社会实践的规律。它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展开,然后由人去逐渐发现和加以认识的。老年教育规律一经显现与被认识,老年教育实践就会成为自觉的实践。关于老年教育规律的理论,是中国老年教育学中教育哲学的重要内涵;不仅对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建构中国老年教育学学科有着宝贵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规律和老年教育规律的概念

“规律”一词,似为许多中国人所熟知,但他们对此往往不甚了解或了解得不正确。把规律区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指出后者不能离开人和人的实践,此点更为许多人所不知,而我们正是把老年教育规律了解为人的社会实践规律的。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一、“规律”的概念

“规律”作为概念有其内涵方面和外延方面。就其内涵,需要界定;就其外延,需要划分或分类。

(一)规律概念的内涵和界定

开头,我们引了黑格尔和列宁,下面看中国的词典里怎么说。《现代汉语词典》“规律”词条中指出: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决定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规律也叫法则。”就这个界定,我们指出几点:

1.规律,就它同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关系而言,其界定应是结构性界定和动态性界定的统一

当人们相对静止地看待事物的时候,事物将其结构状态呈现给我们,将这种静态结构性表述出来,它就有规律的“结构性界定”。如说:事物有其内容,又有其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由此构成统一关系;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规律”。这个结构规律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呈现出来,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规律”。现代系统论进一步揭示事物系统的结构规律,提出一个公式:系统的功能=f(要素,结构,环境),用语言来表述是这样:系统的功能是系统的要素、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环境的一个函数。

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相对应的是事物的绝对运动状态,这样显现出来的规律是动态规律,加以界定,就是规律的“动态性界定”。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规律的“动态性界定”应是:生产力的前进上升是不可阻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就会与之发生矛盾,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重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状态。

由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显现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事物运动的状态显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鉴于此,“规律”概念应界定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结构性界定和动态性界定的统一。

2.规律,就它同人的活动的关系而言,其界定应是自然性界定和实践性界定的统一

自然界的规律是先于人类、自外于人类而存在的。对于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强调规律的存在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的规律界定,我们称之为规律概念的“自然性界定”。

社会的规律则不同,它是人的实践的规律。恩格斯称之为“人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对这种规律的形成机制,马克思论述过它的前提,他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在既得条件下,走出一条胜利之路,这就形成了社会运动的相对规律,其中渗透着人类历史的绝对规律或普遍规律。众多的“词典”都说:“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能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一般说来,这样说是对的。但是,在这样说的时候同时应当懂得,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形成并展开的。人的意志形成于客观实践、作用于客观实践、受检验于客观实践,从而,人的意志无疑影响着历史过程,但不能决定历史的规律和历史的发展。

把这两个系列的规律的界定合起来,本书把规律界定为“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事物的普遍的、必然的本质联系。”

3.规律,就其同认识主体的关系而言,其界定是客观存在性界定和主观反映性界定的统一

通常都说: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称“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人所认识到的,由人表述出来的。当我们说“什么什么是规律”时候,规律就是人的一种正确思想。列宁说:“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的认识深化的同一类的(同一系列的)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笔者认为:规律就是真理,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二)规律概念的外延和划分

按照逻辑规则,划分要按一定标准来进行。多种标准并存,导致多样性划分的存在。

1.以对象为标准的划分

在宇宙大领域中,规律可划分为自然运动规律、社会运动规律和思维运动规律;在中等领域(以自然规律为例)中,规律可划分为机械运动规律、物理运动规律、化学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等等;在较小领域(以物理规律为例)中,规律可划分为热运动规律、电运动规律、天体运动规律、微粒子运动规律,等等。大、中、小领域的规律又构成普遍规律、特殊规律、更加特殊的规律的体系。

2.以主体为标准的划分

划分为自在规律(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实践规律(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展开的规律)、自为规律(人已经将其掌握并予以运用的规律)。

3.以展开方式为标准的划分

对规律可作纵向划分和横向划分。

所谓纵向划分,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各个发展阶段上诸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规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相互衔接的规律,又叫历时性的划分。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等多个阶段,时长近万年,覆盖神州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它的特殊规律,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变更的时期,也都有其相互衔接的规律。

所谓横向划分,即在同一个发展阶段里,一事物内部和外部诸元素之间存在横向联系,构成并存诸规律相辅相成、互促共荣的规律体系,又叫共时性的划分。本书将在分析老年教育的规律时揭示它的共时存在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这就是对规律的横向划分的研究。

(三)规律的三种形态

过往的规律研究者,不大重视对规律形态的研究,误以为一切规律都是“物质运动规律”。其实,人们常说的“规律”有以下三种形态:

1.物质运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万物,皆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是一种物质运动规律;还有一种物质运动规律是指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就它们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长过程而形成,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言,它们也是“物质运动规律”。这方面最显着的例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达到胜利的前夕,我们可以说,它是中国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

2.探索践行规律

这是人们从盲目实践达到自觉实践的活动规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之为人的“行动的规律”,它“是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

我们在这里加上“探索”二字,称为探索践行规律,也就是加上了“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过程”的内容。探索过程是显现规律和把握规律的过程;践行过程是遵循规律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里,人们用观察、调查、收集、实验、分析、探究等多种方法,最终掌握规律并论证规律运用的效果。这就是对探索践行规律的诠释。居里夫人、瓦特、爱迪生、法拉第、达尔文等实验科学家的实验并发明的过程,都是亲历探索践行规律的过程。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人们更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长过程,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终于展开规律、掌握规律,达到自觉的实践。中国经过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建设的探索,到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基本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而在这一规律的指引下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的实践。这是遵循“探索践行规律”的又一典型。

3.实践指导规律

这是人们在探索践行过程中达到自觉阶段时进行“设计”(自然工程)、“决策”(社会工程)所遵循的规律。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有三个层次的学科。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学科,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自在规律的;第二个层次是工程学科,它是揭示基础学科应当如何运用的原则的;第三个层次是应用技术,它是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工程的设计和如何进行器物的制造的。在社会科学领域,其实同样有上述三个层次,而最后运用于社会工程的,必须进行决策。如果这种决策是正确、合理、有效的话,那它就反映了实践指导规律。

“实践指导规律”的概念是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两次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的概念演化而来的。其原文是:“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大海中的游泳术。”

战争的指导规律以及一切实践的指导规律之所以是“规律”,因为它内包着三个必然联系:其一,客观物质条件与主观实践指导的必然联系;其二,主观实践指导中的目的和手段的必然联系;其三,手段系统中各种手段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决策体系,只有具备这三条才称得上是把握了实践指导规律。

二、中国老年教育规律的定位

研究老年教育规律,必须弄清它在教育领域诸规律中的位置。在老年教育研究者面前,摆着如下的规律:一是现代教育规律,它泛指全世界、全人类的教育活动的规律,这是普遍规律;二是老年教育规律,特指世界各国对老年教育的规律所作的研究成果,这是特殊规律;三是中国老年教育的规律,它是在中国环境里的老年教育规律,是更加特殊的规律。只有在大教育观中对中国老年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弄清楚中国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和世界老年教育的规律以及现代教育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中国老年教育规律进行正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