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7545500000039

第39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9)

“献药”,就是由毕摩依死者生前所患之病配成药剂,在灵位前架一竹槽,死者家属跪在灵位前用一小勺,一面由毕摩诵《献药经》,一边将药汁注入竹槽中流出,意为给死者喂药,认为亡灵即可病愈。

“指路”是彝族送葬仪式上为亡灵指明通往祖地道路的祭祀活动,指路时灵柩放在树枝插成的望乡台之前。孝子跪两旁,毕摩念《指路经》边向致祭亲友身上撒米粒。诵毕,由死者的女婿或后家跪在弓箭处,将所备之箭向前方直射。由毕摩拿一只新笔,蘸着雄鸡冠上的血,用一个面镜照着纸扎的金童玉女,点画耳目口鼻之窍孔,然后便开始发柩,或火葬或土葬。

“火葬”,火葬时,要在预先选好的火葬地点挖一个坑,上放备好的白柴,烧男尸时堆9层柴,烧女尸时堆7层柴。子女亲友哭灵一阵后,将尸体抬上柴堆。尸体的头向北方,男尸面向东方,女尸面向西方,点火焚化。火化后把尸灰捡起撒在山头竹林间,用卵石把火化地点围上一圈。最后由毕摩用红绿线系山竹根一节,及绵羊毛少许,盛入一个小布袋内,装入用竹子编成的小篾箩内制作为祖灵祭祀供奉在家中,整个丧葬程序便结束了。

珞巴树葬习俗

树葬是珞巴人独有的一种丧葬方式,死者被捆成胎儿状装于藤筐中,挂在村庄周围的树杈上,上搭草棚防雨遮阳。据说这样死者的灵魂就可以通往极乐世界,早投生为另外一种精灵。珞巴人将死者头部用白布遮盖,戴上一只木制面具,前面摆满各种食物和水果。收尸人手持葫芦壶,反着手反复倒水。喇嘛念经超度亡灵,并用玉米面做成七个面人和七个面虎,置于装殓死者的藤筐前。家人为死者祭祀三天,每个亲朋向死者送一张有22种图案的路线图,并说:“经过再三抢救,也没能救活你。你一人走,别伤心难过。你要选好路,一直走到天堂。你走吧,别伤心。”

侗族丧俗

1.上祭。于死者去世后第二天举行,祭品需有鸡、鱼、肉“三牲”,诵毕祭文,锣鼓、唢呐、铁炮起名,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妇女的哭声,整个葬礼显得十分隆重而悲哀。此外,还给每个参加葬礼者发一条白丝巾,扎在头上为死者戴孝。

2.乐穴,侗族葬礼。在棺木入土之前,把纸钱、树枝、杂草丢在穴中烧,又杀伤一只鸡丢进去,让它在火中蹦跳至气绝才取出,最后沉棺于穴中埋葬。

3.挂葬。是侗族用以安葬未满月死婴之风俗,流行于贵州。先替死婴穿好衣服,放在簸箕中,用新白布(或黑布)盖上。挂在村寨附近山坡的树枝、竹之上;或用草绳捆好挂上,任野兽吞噬,以为这样母亲才能再怀孕,否则就难孕或绝育,故子女多的人家也常常不用此葬法处理死婴。

4.停丧待葬。流行于贵州离平四寨区一带。当地风俗,换不吉之症的死者,因意外事故而死者,死亡时间于生辰八字不合者均要行此葬礼。尸体洗净装殓入棺后,停于选定的地点,停丧期满后,将其焚化,骨灰装进长三尺、高宽各一尺的小棺,买新白布包裹埋葬,也有些地方不予埋葬,只停放在山坡上。此外,停葬前之洗尸、装殓等事,一律由外婆、娘舅等亲戚办理,死者亲人都要回避,目的是避开恶鬼。

纳西族葬俗

1.木几。纳西语,即“停尸”。在云南丽江一带人死后经过洗尸、换寿衣,然后停放在正堂屋中央的木板床上。头朝外、脚朝里、盖上被,中间放一面镜子,脸上盖一块白布(或白纸),打开堂屋所有的门。死者头前放一供桌,拜上一小碗夹生饭,上搁一熟鸡蛋及一双十字交叉的筷子,并摆上各种糕点及饭菜,点上长明灯(头部脚部各一盏),孝子披麻戴孝,亲友祭奠,都必须磕头、哭丧。停放一天或两天即入棺,在云南中甸一带,要把穿戴一新的尸体停放在住房大木床末端,而上神龛,上盖有四段抹布拼成的单子,再压以竹子。头部放一供桌,摆上供品,点上油灯,村里的人闻讯后都要前来添油、献饭、一家一碗米饭,上放两片腊肉或两个鸡蛋。孝子在一旁守灵。叩头、哭丧、颂东巴经。停放一天后入棺。

2.木聘。纳西语“出殡”。实行火葬与土葬各地区不相同。实行火葬的纳西族支系摩梭地区,在火化的当天一早,邀请达巴和喇嘛念“安魂经”。念毕,在棺材上拴以数丈白布。随着三声土炮响,正式出殡。这时,孝子背皮口袋,左手持灯,右手牵着白布走在前,哭声、乐声、火栓土炮声响成一片,直往火葬场地。实行土葬的纳西地区,出殡的当天一早,先派人去挖墓穴,并把为死者准备的碗、盘、筷子、木勺等,放到去墓地途中的第一个岔路口。出殡前,孝男孝女向灵柩叩拜告别,把祭桌换为长凳,其上放一盛着净水的碗,东巴边念送魂开路经边用法刀把碗砍碎。在哀乐声和哭声中,由八人抬棺起来。从跪在院中的孝男孝女头上越过。之后,东巴和吹鼓手奏乐开道,孝男孝女在大门外及第一个岔路口反向跪下两次,让灵柩从头上越过,孝女及亲友哭拜,返回,孝子则扛“魂幡”送灵柩到墓地。

3.木猜。即洗尸,是云南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的洗尸仪式。是在人断气后,请“达巴”占卜,确定用水的水源,从家族中选出一人,随同达巴去取水,取水的人头戴铜盔,身披披甲,背负长刀,犹如古代的武士。取水时,左手端碗,朝河流逆向舀水。据说,这样家里人才会无病无灾。不然会像流水一样逝去。用柏枝烧热水,搬入鼻烟、蒿枝、酒等。由家中成年男子洗尸。洗尸用的水,男的九碗,女的七碗,而丽江纳西族在城区附近,用的是土罐在水流方向舀水、舀前在河边插几炷香,并丢几个钱在河里。舀水回家时,一路上不许和任何人说话。

4.曰每。即指路云南永宁纳西族摩梭在人死后“起尸装棺”,由达巴念开路经。内容有氏族历史,迁入永宁的经过,死者的生平以及向死者交代回祖先方向地址路线。纳西族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就要回到祖先的故地,与祖先生活在一起。开路时,拴上一只鸡,男性拴公鸡,女性拴母鸡,表示陪伴死者上路。云南中吉在“指路”时,东巴一边念开路经,一边步步往前移动,象征为死者引路。而丽江的纳西族,则在病人要断气时,以便让其“含敛”一边喃喃指路。

5.回魂。纳西族旧时的丧俗。纳西族人认为人死魂不死,人死后三天要回家来,故有让死人还魂之俗。三坝纳西族,将死者火化后,当天晚饭后,死者家属把火塘打扫干净。周围撒上灰。夜里不关堂屋门,让死者的魂回来。这种迷信习俗,解放后多已改变。

6.含殓。纳西族语“纱撒吭”。纳西族的习俗,在云南丽江一带,当病人快咽气时,由儿子将红纸包放入病人口中,并说你去的时候不要有什么牵挂,有三条路,上面是豺狼虎豹的路,不能走;下边是雉鸡的路,也不能走,中间是菩萨善人走的路,你就走这一条。当病人死后,即将红纸包取出,挂在脖子上,表示这是给死者上路的盘缠。

7.洗马。纳西族的一种丧俗。这种丧俗因地而异的。在火化前一天,人们要选择一匹马或几匹马配上华丽的辔头鞍鞯,以示死者乘骑。选好马以后,在达巴主持下,选择八名精壮小伙子,头戴插有公鸡尾的毡帽,身穿有龙图形的长衫,腰佩长刀,向死者磕头祈祷“阿普阿因(爷爷奶奶),保佑我们,我们为你备马征战,凯旋而归”。祈祷毕,便出发“洗马”。

队前打一面三角小旗,其上绘有日月图案。把马牵到河流交汇处停下,达巴吟唱河或湖的起源,歌颂水神的仁慈,赞美骏马。唱完,小伙子们依次用三碗水象征性的把所牵的马从头到尾洗一遍。洗毕,将木碗打碎。达巴在念“马洗干净了,人也洗干净了,这些马奔跑如飞,虎狼燕子都不如它。为你准备了一切,你一定会顺利返回家乡”于是,牵马人骑上马,扬鞭驱马急速回家,回途中,要安排“伏兵”,跳搏斗舞。

在一片喊杀中,骑手们快马冲出“敌阵”以胜利者姿态凯旋归来。将近大门时,又有武士把守,他们如临大敌,故作抵抗厮杀之状。达巴一马当先冲破重围进入房内,洗马人也跳下进房,走到灵前向死者说:“听说山上有伏兵,我亲自到那里巡查,只见风吹草动树摇晃,听说山上下大雪,路被大雪压断,我骑马赶到那里,原来是一群避冬的天鹅。现在骏马已梳洗完毕,天气晴朗阳光温暖,你上马飞奔吧,我们分手告别。”接着舞队跳起了驱鬼舞和撵盘子舞。

驱鬼舞由达巴领头一直跳到村外。以示把鬼驱出了村。撵盘子舞是表示人们欢送死者,全部青年男子扮成牦牛的样子,手持长刀、木棒,学着牦牛的动作,欢腾跳跃,告别死者。舞毕人们牵着洗过的马,驮上死者的衣物,孝子则牵着死者乘骑的马,一起绕村缓缓而行。到了火葬场地,绕着葬地走几圈,然后放在山野,自行寻草吃食。

壮族二次葬习俗——广西上林一带习俗

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壮话叫做“金罐”,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顾名思义,“祖墓”的死者是应该有后代的(含旁系亲属),故年轻人死后一般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

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却非常从简。但在旧社会,或追溯到民国以前,有个别“富贵”的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大都嗤之以鼻,并不看重;甚至对一些荒芜的“长墓”讥之为“无主”或“无后”,有时还以此来咒骂自己厌恶的人“以后死了埋长墓”,意为未成年即死(早死)。

二次葬的墓地则很讲究“风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墓地,宁可把“金坛”(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寄葬在临时选定的地点,一般寻找向阳、干爽的土坡劈崖,挖个可以容得“金坛”的拱门形的洞穴,“金坛”安放好之后,通常敞开着,过路的人可以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块封住的。对这种寄葬,清明扫墓也很简单,砍去杂草,烧几炷香即可。但寄葬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当然也有因经济问题或其他原因而长年寄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