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7545500000017

第17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4)

民族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必然在条件成熟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制约机制下,由于民族问题性质的千差万别,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舌剑唇枪的论争,也会有真刀真枪的搏杀;有时只涉及某个社会领域,有时则会波及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有时只发生在一城一地,有时则可能跨省跨国。按其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思想冲突、军事冲突。

四、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性质和实质

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实质。

1.在阶级社会的各个阶段中,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压迫、剥削和反对民族压迫与剥削的斗争,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仇恨和冲突等不平等不团结问题,是反对这种民族剥削压迫,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问题,其实质是阶级问题,性质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这两大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对抗性的矛盾问题。

2.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民族间信任不够、理解不够、尊重不够所引发的不满、摩擦、纠纷和解决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各种具体矛盾,其实质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矛盾。

五、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问题。

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是有联系的。这是因为:第一,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都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不存在没有阶级分化或者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每一个民族内部都存在着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民族并不是利益完全一致的整体。在阶级社会,每个民族的剥削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都把自己的利益冒充为民族利益,把自己打扮成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们高喊“民族至上”,其实质是为了掩盖他们的阶级私利,欺骗劳动人民。第二,民族压迫实质上是剥削制度阶级压迫造成的。民族压迫是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阶级关系,主要是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种关系如果仅仅发生在某一个民族的内部,并不具有民族问题的性质。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剥削阶级都不满足于对本民族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去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从而形成民族压迫。这些都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在不同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表现。所以说,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剥削和压迫,而不是压迫民族的全体、去压迫被压迫民族。但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在实施民族压迫时,总是要煽动民族主义,制造本民族与被压迫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仇视,这种情况不仅使被压迫的广大群众遭受到严重的灾难,而且也使压迫民族的广大群众蒙受损失。因此,要消灭民族压迫,必须先消灭剥削制度,要实现彻底的民族平等,必须彻底消灭阶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第三,在阶级社会,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民族斗争是由民族压迫的存在而激化民族矛盾所引起的公开的对抗性斗争。压迫民族对被压迫民族的欺骗与被压迫民族反抗压迫民族的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斗争的特殊形式,实质上是阶级斗争。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被推翻和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这种情况也可能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它们的区别是:

第一,民族问题的产生,不一定都是同阶级问题相联系着的。

第二,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内容有所不同。民族问题的内容比阶级问题的内容更广泛和复杂。

第三,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民族问题的影响范围比阶级问题的影响范围大。

第四,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不同。

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慎重地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民族压迫已不存在,剥削阶级也已不存在,民族问题的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巩固各民族的民主平等和团结统一,承认民族差别,照顾民族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民族差别的长期存在,而不再是民族压迫、阶级对立。显然,这种情况与建国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

六、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

在任何社会里,民族问题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同时,解决民族问题又有利于解决社会总问题。

(一)民族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民族问题总是与社会总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总问题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和阶级、民族、种族、宗教等所有方面问题的总和;而民族问题是构成社会的民族这个特定群体自身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问题,因而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而如何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和增强经济基础,便成为社会总问题的基本内容。民族问题是随着这些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着的社会问题之一。

马克思首先指明了民族问题是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一部分。早在1847年,马克思就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要使他们的利益能一致,就必须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胜利的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

社会主义在俄国取得胜利之后,列宁进一步指明民族问题以前是民主革命的一部分,现在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他指出:“民族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民族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整个民主主义(现在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小部分。”斯大林在批判第二国际认为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无关的机会主义观点时又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改造现存总制度总问题的一部分”。同时,他还特别强调:“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它完全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观点,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江泽民进一步强调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就说明,尽管社会环境条件不同,国家政权性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它们所提出的民族问题,总是和社会总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总是从属于社会总问题;离开了社会总问题,就无法提出民族问题,更谈不上协调和解决民族问题。因此,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历史条件下,社会总问题都大于和高于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只能从属或服从于社会总问题。

(二)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总问题中具有相应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都是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民族问题在本质上是统治民族或强大民族对被统治民族或弱小民族的压迫、剥削、掠夺和同化,以及被统治民族或弱小民族起来进行反抗和斗争的问题。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封建独裁、专制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矛盾,封建割据、关税壁垒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反对异族压迫,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民族国家,是这一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也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已将世界瓜分完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两大阵营的对立。这个时期的民族问题已经超出一国的范围,而进一步扩大成世界性的民族殖民地问题。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民族问题,民族解放运动成为这一时期争取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形式。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社会主义时代的进程开始了。废除以往的民族压迫剥削制度,确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如何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民族问题。

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我国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的民族问题,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并具有反对双重民族压迫的特点。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各民族的压迫。帝国主义列强在入侵我国沿海地区的同时,也把魔爪伸向了地域辽阔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各族人民,都有着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共同命运。争取从这种外来的民族奴役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就成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和共同事业。二是反对国内存在着的民族压迫。无论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满族的封建贵族统治,还是代表大汉族主义的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虽然统治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实行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歧视或强制同化的政策。而且,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反动统治阶级总是沆瀣一气,国内的反动统治阶级又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在一起。这样,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就逐渐形成三位一体,成为压在我国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为各族人民起而与之进行斗争的三大共同敌人。其中,帝国主义既是我国各民族最大的压迫者,又是另外两座大山的“靠山”,而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则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帮凶。由此可见,不反对帝国主义,不仅不可能把各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也不可能把少数民族从国内民族压迫下解放出来;不反对国内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不仅不可能推翻国内民族压迫制度,也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我国各民族的压迫。因此,反对国内民族压迫的问题,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问题互相联系和汇合起来,而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总问题的一部分,成为我国民族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是当时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从这个特点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即: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一律平等。中国共产党正是依照这个纲领,在领导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中,走出了一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为我国各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新道路。这是一条变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道路。从此,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我国大地上,彻底推翻和消灭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国内的民族压迫制度,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