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农论”
7532000000049

第49章 农村现代化道路(15)

“要实现大搬迁,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制度,让大搬迁由市场自动调节,由人民自己开动脑筋,自由选择,顺其自然地进行。一个骤然看起来差不多无法办到的大变迁,只要制度一改,对症下药,其发展的顺利及神速,是会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中国的希望,是要靠大搬迁的压力大显神威。”我很赞成张五常教授的预言。现在这个“大搬迁”终于要动了。虽然晚了十多年,吃了很多的亏。前些年几种方案都试过了,花了很多学费。还是要城市化,客观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吃苦头。

199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30.9%。按照发达国家经历过的经验,这正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只要户口制度一改,城市化就会“发展的顺利及神速”。乐观的估计(条件是近期就一定要改革户籍制度),今后的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那么20年后,我国的城市化率就能达到60%左右。(因为统计口径的原因,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实际应为35%左右。因为现在已流入市镇务工经商的约5000多万民工和商贩及其家属是没有统计在城市人口中的。

如果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也就是实现城市化、现代化了。多位经济专家计算过,到2020年我国的GDP再翻两番,人均4000美元左右。那时我国的总人口将接近15亿。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经济也就现代化了。

户口制度改革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改变,城市化将由市场自动调节,城乡之间的壁垒拆除,全国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那么,中国的社会结构就会是一个体系,而不再是现在城乡分别统计、分别研究和分析的两个体系。现在我们研究的农村社会结构也就没有必要独立出来进行分析。我对户口制度一定要改革,“一国两策”也一定会改变,是有信心的、乐观的。所以,我认为我前面提出的农村现存的8个社会阶层在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推动下,都会各自发生新的变化。

私营企业主阶层:前面说过,这个阶层最早是产生在农村的。1991年以前,80%在农村,城市是少数。1992年以后,政治、经济环境变了。城市的私营企业大批发展起来,农村的私营企业有些规模大的,也迁往城镇,现在已是60%在城镇、在农村。城乡打通之后,私营企业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大多都会向城镇转移。私营企业主就都会变成城市居民身份,以后私营企业主阶层将融为一体,不再有城乡之分。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所谓个体工商户,实质上就是小的私营企业。80年代初,政策规定雇工8人以上的为私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营企业,雇工7人以下或不雇工的称个体工商户。今后这个政策将会改变,统称为私营工商户。其中规模稍大的大部分也会转到城镇去。小型的会留下,成为自营业者。如果收入来源全部靠第二、第三产业,他们也就不再是农民。即使还居住在农村,也只是农村住户,而不是农民阶层的一员。

个体劳动者,原指农村的五匠:木匠、瓦匠、铁匠、石匠、裁缝、理发(剃头)匠等。他们是农村的手工业者的一部分,这在农村是有传统的。一般都是兼业的,既种田、也从事手工业,他们是兼业农户。

农民工阶层:前面说过,现在有约5000万农民离土离乡,在各地城镇打工。有的已做了十多年,但因为户口原因,成不了正式工人和当地居民。年年春去冬回,过着候鸟式的生活。户口制度一改,他们绝大部分会成为城镇的工人,跟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其中多数人也会把老婆孩子带去。仅此一项,城市人口就会增加一亿,就可使现在的30.9%的城市化率增加8个百分点。

还有3000多万在乡办、村办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里工作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户口制度改革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也都会迁到当地的小城镇居住。一些村办集体企业规模大了,这个村本身就建成为小城镇了,如江苏的华西村、深圳的万丰村、北京的韩村河村等,都比一般小城镇建设得还好。户口一改变,这多万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多数也都变成工人了。

雇工阶层:这部分人是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企业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的农民工。户口制度一改革,他们就都成为工人和职员了,不过他们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工作的,当然,他们就不再是农民了。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是在农村工作的教员、医生、护士、文化艺术工作者、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过去,因为户口制度的原因,被称为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农民技术员等。前些年,政府已经把民办教师等转为非农业户口了。但今后这些知识分子还将长期在农村工作;不过,他们不再是农民,他们同城镇工作的同行将是同一个阶层,只是工作地点不同而已。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乡办、村办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今后还会继续转制分化,一部分会变成股份制的现代企业,一部分会转成股份合作制,还有一部分转成私营企业。所以这个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今后会转变为企业家、经理阶层、专业技术工作者,还有一部分会回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成为农村干部。以后,随着户口制度改变,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农村知识分子、民办教师等一类的特有名称将逐步消失。

农业劳动者阶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户口制度的改革,这个阶层将逐年减少。前面讲过,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农村居民将只有40%左右,而且在2020年后还会继续减少。

农村管理者阶层:农村干部无论是乡(镇)一级和村一级,这20多年都增加了很多,有的增了一倍还多,农民实在负担不起。这是合作化、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时遗下来的包袱,政经、政企不分,农村干部要完成的任务太多,管的事太宽,权也太大,这都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设这么多官,管这么多事,给这么大的权力,既不合理,也无必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乡镇一级成为基层政权的行政机构,把管辖区域范围内的政治、行政、财政、税收、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等事务担当起来,干部由国家法定的公务员担任,多少视本乡镇的大小,人口多少,发展水平来额定,经济活动交还给社会,由企业、公民去经营。村一级干部减少到最低限度,只给被选出的村民自治委员会的主任和一两个副主任由政府发象征性的津贴。经济合作组织、民间群众组织、社团组织都由公民自愿参加,各组织的领导民主选举产生,多为荣誉和尽义务的,不能像现在那样,有个事就要按个干部,是个干部就要拿补贴,开个会就要吃喝。从制度上改变原来人民公社时期留下来的不良传统(那时连开个会都要记工务、拿补贴的),从根本上解决好干部同农民的关系。农民、居民在户口制度改革以后都是公民,公民除了依法纳税外,有权拒绝各种摊派、集资、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的“农民负担”问题。

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以后的农村将可能是怎样的呢?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看,一类像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地多人少的国家,70%~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家庭农场主、农业工人很少,大约为5%~10%。农场规模很大,几千亩、甚至几万亩,一家一个大农场,孤零零地在田间。农户之间相距几公里、十几公里,他们互相之间的交往靠汽车、电话、计算机,聚会是在小集镇内。日本、韩国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之后,大量的青年农民都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了。但农村的格局还未变,一家一户的房子还在村落、还原封未动。只是人少了,有些全家搬走了,房子还空着。政府用工业反哺农业、农村的水利、道路、电力、通讯设施、上下水道都修好了,生产、生活也都现代化了。住在农村里的人,纯农户是少数,多为兼业农户。在靠近大中城市的农村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不从事农业,在城里工作,上下班靠汽车。也有一部分农户是一家两制,中老年的父母还种田务农,年轻的子女在城里上班挣工资,但住在农村里。

中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今后三四十年,也会像日本、韩国的农村那样,农村这个社区会长期存在。农村里的居民将是:

纯农户(日本称专业农户),主要靠农业收入来源为生活。农业兼业户,收入大部分靠农业,小部分靠非农业。非农业兼业户,收入来源大部分靠第二、第三产业,小部分靠农业。住户,住在农村里但不从事农业的家庭。四部分家庭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各自的比例是不同的。现代化水平越高,离大中城市越近。第一、第二类农村居民的比例就越小,后两类就越多。第一、第二类居民还可称为农民;后两类,特别是第四类已不是农民了。

这些是我对未来中国农村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一些设想和预测,也是我的希望。实现的条件是近期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要进行相应的政治、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来说,最关键的要进行户口制度的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改变,如果近期没有这几项重大改革,那么目前的状况还将继续,农村的社会结构还将在现在框架中缓慢变化。当然,即使进行了上述必要改革,农村的这些社会阶层也还要存在相当一个阶段而逐渐淡出。

(2001年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