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打破包围圈反“围剿”斗争
7531500000004

第4章 第一次反“围剿”(3)

王诤,1909年5月生,江苏省武进县人。幼年读过私塾,1924年考入苏州工专高中部,1927年从江苏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毕业,1928年2月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交通大队,不久又并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29年春分配到国民党军第九师任无线电台报务员,1930年9月任第十八师报务员。时年21岁。1931年1月,王诤组建了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队,任队长。

为了培养更多的无线电人才,1931年2月,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开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在江西宁都开学,王诤为负责人。4个月后,培养出了红军第一批报务、机务人员,此后逐步增加名额,训练队扩建为红军通信学校。后来,王诤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情地说:“红军原先是没有电台的,1930年除夕,在江西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岗大捷中缴获到敌张辉瓒部的一部电台,当时的红军战士不认识它,把发报机弄坏了,只留下一部收报机。红军总部当即通报全军:今后凡是缴获到战利品一律妥为上交,不得损坏。4天后,红军又在东韶战斗中缴获一部电台。这回红军战士们完整无缺地把它送到了红军总部,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的电台。紧接着,红军总部成立了无线电队,无线电队从各军选调了十几名优秀的青少年战士办起了训练班,培养报务员。毛委员来到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给大家上政治课。在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学时,朱总司令来讲了话。我现在还记得,朱总司令在讲话中强调,在建设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中要不怕困难。他说,在红军的字典里是没有‘困难’二字的。”在1931年到1936年短短的五年里,红军通信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人才。在几次反“围剿”、抢渡湘江、四渡赤水的战斗中,为中央红军打造了“千里眼”、“顺风耳”,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电台大队成立,王诤任大队长,12月任无线电总队队长。1931年11月,王诤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荣获二等红星奖章。1932年至1934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通信主任。1934年1月至1937年7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通信局局长。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

1934年兼任红军通信学校校长。1935年8月任中央军委通信科科长。

9月,红军陕甘支队成立,任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到达陕北后,王诤任中央军委第三局局长。负责红军东征、西征及同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通讯联络。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局长,1940年1月至1945年8月兼第三局政治委员。1938年3月至1941年1月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副局长、兼通信学校政治委员。1945年4月,王诤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9月至1949年9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局长。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委员。1949年5月兼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王诤历任通信部部长兼国家电信总局局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8月逝世。王诤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诤是中央苏区和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立者,是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毛泽东曾赞誉说:王诤同志是有功的,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七)活捉张辉瓒

在四处溃逃的过程中,张辉瓒拼命向山坡上冲,但几次都没有成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被两名卫兵扶到地上拼命喘气。张辉瓒连忙换下自己的将军制服,扯掉金黄色的军衔领章,企图逃脱红军的搜捕。虽然他侥幸逃匿,但很快就被红军俘虏了。同时被俘的还有第十八师代参谋长周纬黄和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

留在龙冈的第五十四旅接到张辉瓒的求援电报后,该旅旅长朱耀华一方面准备增援,另一方面又命令电台不间断地接收师部的电台信号,知道张辉瓒处境不妙。不久,第十八师师部的信号中断了,而且,五十四旅电台还听到了鲁涤平在呼叫十八师,也没有回音。朱耀华立刻意识到,第十八师师部和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已经被红军消灭,如果五十四旅再赶往龙冈,就等于送死。于是,朱耀华带着部队向北逃跑了。

龙冈之战,第十八师被围的有9000余人。其中,伤亡和参加红军的有3000人,其余6000人被红军释放。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写了这样一首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张辉瓒,湖南长沙人,字石侯,1885年生。湖南兵目学堂、湖南讲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任湖南都督府参谋,北平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教官。1916年在天津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17年回湖南参加护法战争,任游击司令。1918年任湘军兵站总监,湖南第四区守备司令。1921年任湘军第四混成旅旅长、湖南警务处处长。1923年任建国湘军总司令部军务委员、第九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后升任第二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28年10月,第二军缩编为第十八师,任副师长。1929年进入江西后,兼任南昌卫戍司令。1930年任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任中路右纵队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所到之处,都要写下这样的标语:“剃朱毛的头!”所以,人称“张屠夫”。经他之手杀害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多达1000余人,因此民愤极大。没想到,这次“围剿”红军,“张屠夫”却被红军“剃了头”。龙冈战斗之后,鲁涤平向南京致电:龙冈一役,十八师两个旅片甲未还,师长张辉瓒被俘。蒋介石得知第十八师被歼、张辉瓒被俘的消息后,暴跳如雷,立即给鲁涤平发电:“十八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皇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