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上下五千年
7433100000019

第19章 中古史(12)

诸国之中,吴的地势和中原最为接近。行密子渥,又尽并江西,地亦最 大。九三七年,吴为李昪所篡,改国号为唐,是为南唐传子璟,乘闽、楚的 内乱,把他灭掉。遂有觊觎中原之意。前蜀亡后,后唐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 使。知祥攻并东川。于九三三年自立。传子昶,昏愚狂妄,亦想结契丹以图 中原。所以周世宗对于这两国,要加以膺惩。湖南自楚亡后,南唐在实际上并未能有其地。其明年,即为辰州刺史刘言所据。自此王逵、周行逢,相继 有其地。都居朗州。受署于后周。荆、归、峡三州之地,九〇五年,梁太祖 以其将高保融为节度使。从后唐以来,自立为一国,是为南平。宋初诸国皆 仅自守,惟北汉倚恃辽援与周本系世仇。至宋初,关系亦未能改善。其情势 如此。

宋太祖的政策和周世宗不同。周世宗是想先恢复燕云的,宋太祖则主张 先平定中国。这不但避免与辽启衅,亦且西北一带,自五代以来,中国对他 的实力,不甚充足。存一北汉,虽然是个敌国,却可替中国屏蔽两面,所以 姑置为缓图。九六二年,周行逢卒,子保权幼。潭州将张文表,意图吞并朗 州。保权来求救,宋太祖出兵,先因假道,袭灭南平。文表已为朗州兵所击破, 宋兵却前进不已。到底将朗州打破,执保权以归。诸国最昏乱的是后蜀,最 淫虐的是南汉。宋于九六五、九七一两年,先后把他灭掉。南唐是事中国最 谨的,亦以征其入朝不至为名,于九七五年,把他灭掉。如此,吴越知道不 能自立了。灭南唐之岁,太祖崩,太宗立。九七八年,吴越遂纳土归降。其 明年,太宗自将伐北汉。先是宋亦屡次伐他,其意只在示威,使之不敢南犯, 这一次,则决意要灭掉他。于是先分兵绝辽援兵。北汉遂出降。自朱全忠篡 唐自立至此,凡七十三年。

五代时偏方诸国,既不大,又不强,扑灭他们,原不算得什么事。但是 从唐中叶以来,所以召乱而致分裂之源,则不可不把他除掉。所以召乱而致 分裂之源是什么呢?一是禁军的骄横,一是藩镇的跋扈。禁军虽经周世宗的 整顿,究竟结习未除。宋太祖便是因此而得大位的。此弊不除,肘腋之间, 就不能保其无变,还说得上什么长治久安之计?所以宋太祖先于杯酒之间, 讽示典宿卫之将石守信等,令其自请解去兵权。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 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 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 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中央的大权旁落,总是由于兵权和财权的旁落。宋太祖有鉴于此,所 以特设转运使于各路,以收财赋之权。诸州的兵,强的都升为禁军,直隶 三衙。弱的才留在本州,谓之厢军。不甚教阅,名为兵,其实不过给役而 已。如此一来,前此兵骄和外重之患,就都除掉了。然而天下事有利必有弊。 宋朝的政策,是聚天下强悍不轨之人以为兵,而聚天下之财于中央以养之。

到后来,养兵未得其用,而财政却因之而竭蹶,就成为积弱之势了。又历 代的宰相,于事都无所不统。宋朝则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 不相知,而言路之权又特重。这原是因大权都集于中央,以此防内重之弊的。 立法之初,亦可谓具有深意。然而宰相既无大权,而举动又多掣肘,欲图改革, 其事就甚难了。这就是后来王安石等所以不能有所成就,而反致酿成党争 的原因。

变法和党争

宋辽的竞争,开始于九七九年。太宗既灭北汉,即举兵以攻幽州。大败 于高粱河。九八五年,太宗听边将的话,命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分道伐辽, 又不利。自此以后,宋就常立于防御的地位。一〇〇四年,辽圣宗自将入寇, 至澶州。是时太宗已崩,真宗在位。宰相寇准,力劝帝亲征。真宗车驾渡河, 乃以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和议。辽主以兄礼事帝。一〇四二年,辽 兴宗又遣使来求关南之地。宋仁宗使富弼报之。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 当仁宗时,夏元昊造反。宋人屯大兵于陕西,屡战不胜。一〇四三年,亦以 银、绢共二十五万五千成和议,谓之岁赐。

对外的不竞如此,内之则养兵之多,至一百十六万,财政为之困敝,而 仍不可以一战。宋代的财政,和前代不同。前代开国之时,大抵取于民者甚 轻,所以后来还有搜括的余地。宋朝则因养兵之故,唐中叶后所兴盐茶等税, 都没有除掉。就是藩镇的苛税,虽说是削平之时,都经停罢,实亦去之未尽。 所以人民的负担,在承平之时,业已不胜其重了。

内治则从澶渊和议成后,宋真宗忽而托言有天书下降。于是封泰山,祀 汾阴,斋醮宫观之事纷起,财用始患不足。而政治亦日益因循。真宗之后, 仁宗继之。在位最久,号为仁君,然而姑息弥甚。仁宗之后,英宗继之,则 在位不过四年而已,未能有所作为。当仁宗时,范仲淹为相。曾有意于改革。 然未久,即不安其位而去。至一〇六八年,神宗即位,用王安石为宰相,力 行新法,而政治的情势始一变。

王安石的新法,范围所涉甚广。然举其最重要的,亦不过下列三端 : 其(一)青苗、免役之法,是所以救济农民的。宋承唐、五代之后,版籍之法既坏,又武人擅土,暴政亟行,其时的农民,很为困苦。而自两税法 行之后,估计丁、赀之数,以定户等,而签差以充役。役事重难,有破产不能给的。人民因此,至于不敢多种田,父子兄弟,不敢同居,甚至有自杀以 免子孙之役的,其惨苦不可胜言。王安石乃立青苗之法,将各处常平、广惠 仓的畜积,当农时借与人民,及秋,随赋税交纳。取息二分,谓之青苗钱。 又立免役之法,令本来应役之户出免役钱,不役之户出助役钱,以其钱雇人 充役,免却签差。

其(二)裁兵、置将及保甲,是所以整顿军政的。宋朝既集兵权于中央, 沿边须戍守之处,都由中央派兵前往,按时更调,谓之番戍。其意原欲令士 卒习劳,不至于骄惰。然而不悉地形,又和当地的百姓不习熟,不能得其助 力,往往至于败北。却因此多添出一笔“衣粮”之费,财政更受其弊。安石 先将兵额大行裁减。置将统兵,分驻各地,以革番戍之弊。安石之意,以为 根本之计,是要行民兵的。于是立保甲之法。令人民以五家为一保,五十家 为一大保,五百家为一都保。保有保长,大保有大保长,都保有都保正、副。 户有二丁的,以其一为保丁。初令保丁每日轮派五人,警备盗贼。后来教保 长以武艺,令其转教保丁。募兵阙,则收其饷,以充民兵教阅之费。

其(三)改革学校、贡举之法,是所以培养人才的。自魏、晋以后,学 校久已有名无实,不过是进取之一途而已。科举则进士、明经,所学都失之 无用。王安石是主张行学校养士之法的。于是于太学立三舍。初入学的居外 舍,以次升入内舍、上舍。上舍生得免礼部试,授之以官。又立律学、武学 及医学。于科举,则因自唐以来,俗重进士而轻诸科。乃罢诸科,独存进士。 改试经义、论、策。其所谓经义,则改墨义为大义。又立新科明法,以待士 之不能改业的。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以这几件为最有关系。此外尚有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 变法之初,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规划财政。安石对于理财,最为注意。当其 时,一岁的用度,都编有定式。经其整顿之后,中央和各州的财政,都有赢余。 宋初官制,最为特别。治事都以差遣,官不过用以定禄、秩而已。神宗才革新官 制。一切以唐代为法。遂罢三司,还其职于户部。枢密仅主兵谋,所管兵政,亦 还之兵部。新设的机关,亦都废罢。

王安石的新法,范围既广,流弊自然不能没有的。特如青苗,以多散为 功,遂不免于抑配。抑配之后,有不能偿还的,又不免于追呼,甚或勒令邻 保均赔。保甲则教阅徒有其名,而教阅的人,反因此而索诈。都是显而易见 的。然而宋朝当日,既处于不能不改革之势,则应大家平心静气,求其是而去其弊。而宋朝人的风气,喜持苛论,又好为名高。又因谏官权重,朋党之 风,由来已久。至此,反对新法的人,遂纷纷而起。反对无效,则相率引去。

安石为相,前后凡七年。终神宗之世,守其法不变。一〇八五年,神宗崩, 哲宗立。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临朝。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宰相。新法遂尽废。 安石之党,多遭斥逐。当时朝臣都奉太皇太后为主,于哲宗的意思,不甚承顺。 哲宗怀恨在心。太皇太后崩后,遂相章惇,复行新法,谓之“绍述”。旧党 亦多遭斥逐。一一〇〇年,哲宗崩,徽宗立。太后向氏权同听政。颇进用旧 党,欲以消弭党见,而卒无成效。徽宗亲政后,亦倾向新党,复行新法。然 用一反复无常的蔡京。徽宗性本奢侈,蔡京则从各方面,搜括钱财,去供给 他。于是政治大坏,北宋就迫于末运了。

辽夏金的兴起

文化是逐渐扩大的。中国近塞诸民族,往往其初极为野蛮,经过若干年 之后,忽崭然露头角。其政治兵力和社会的开化,都有可观。这并非其部落 中一二伟人所能为,而实在是其部落逐渐进化的结果。辽、夏、金的兴起, 都是此例。

现在的热河,自秦、汉至唐,本系中国的郡县。不过地处边陲,多有异 族杂居罢了。杂居在这区域中的异族,主要的是鲜卑。当两晋时,鲜卑部落 纷纷侵入内地,独有所谓奚、契丹的,仍居住于西辽河上游流域,没有移动。 南北朝时,契丹曾为柔然及高句丽所破。隋时,休养生息,渐复其旧。唐武 后时,其酋长李尽忠造反,又遭破坏。于是其酋长大贺氏亡,遥辇氏起而代之。 然亦积弱不振。到唐末,而其部落中有一伟人出,是为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 契丹旧分八部,部各有一大人。尝公推一大人司旗鼓。“及其岁久,或国有 疾疫而畜牧衰”。则公议,更立其次。太祖始并八部为一。遂于九一六年, 代遥辇氏,为契丹的君长。这时候,北方适无强部。于是太祖东征西讨,东 北灭渤海,服室韦。西北服黠戛斯。西征回鹘,至于河西。其疆域,东至海, 西接流河,北至胪朐河,南与中国接壤,俨然北方一大国了。

太祖初与李克用约为兄弟,后又背之,通好于梁,所以李克用很恨他。 后唐之世,契丹和中国交兵。其时后唐兵力尚强,契丹不得逞。然而后唐的 幽州守将周德威恃勇,弃渝关不守,平州遂为契丹所陷。至于营州,则唐朝 设立都督府,本所以管理奚、契丹的。此时契丹盛强,唐室的威灵,久已失坠, 其为所占据,更不待言了。太祖死于九二六年,次子太宗立。越十年,而石 晋来求援,安坐而得燕云十六州。两河之地,遂为契丹所控制。

太宗是个粗才,所以入中国而不能有。先是太祖的长子名倍,通诗书, 善绘画,又工医药等杂技,是个濡染中国文化极深的人。而太祖的皇后述律氏,不喜欢他。平渤海之后,封为东丹王,命其镇守东垂,东丹王浮海奔后唐。 废帝败亡时,先杀之而后死。太宗死后,述律后又要立其第三子李胡。李胡 暴虐,国人不附。于是契丹人就军中拥立东丹王的儿子,是为世宗。李胡发 兵拒敌,给世宗打败。世宗在位仅四年。死后,太宗的儿子穆宗继立。沉湎 于酒,不恤国事。中国当此时,很有恢复燕、云的机会,惜乎周世宗早死, 以致大功不成。九六九年,穆宗被弑,世宗之子景宗立。在位十四年。子圣 宗继之。圣宗年幼,太后萧氏同听政。圣宗时,为辽的全盛时代。澶渊之盟, 即成于此时。一〇三一年,圣宗死,子兴宗立。年少气盛,于是有派人到中 国来求割关南之举。中国遣富弼报使,反复争辩,才算把求地之议打销。此 次所增岁币,中国和契丹,争论纳、贡两个字。《宋史》上说系用纳字,《辽 史》上则说用贡字的,未知孰是。然而即使用纳字,也体面得有限了。兴宗 时,算是契丹蒙业而安的时代。一〇五五年,兴宗死,子道宗立。任用佞臣 耶律乙辛,政治始坏。一一〇一年,道宗死,孙天祚帝立。荒于游畋,于国 事简直置诸不管。而东北方的女真,适于此时兴起,辽人就大祸临头了。

西夏是党项部落。唐太宗时,归化中国。其酋长姓拓跋氏。后裔思敬, 以讨黄巢功,赐姓李。为定难节度使。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传八 世,至继捧,以宋太宗时来降。尽献其地。而其族弟继迁叛去。九八五年, 继迁袭据银州。明年,降于辽。一〇〇二年,又袭据灵州。明年,为蕃族潘 罗支所杀。子德明立。三十年未曾窥边。然以其间西征回鹘,取河西,地益 大,一〇三二年,德明子元昊立。立二年,遂反。至一〇四三年才成和。元 昊定官制 ;造文字 ;设立蕃、汉两学 ;区划郡县 ;分配屯兵。其立国的规模, 亦颇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