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7422300000038

第38章 昨夜星辰昨夜风(2)

懒扫一室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人。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陈蕃独住一室,屋内陈设杂乱,龉龊不堪,便问陈蕃:“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傲然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问陈蕃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智激孙权

诸葛亮为了推行联吴抗曹的战略,来到江东。鲁肃嘱咐他见到孙权不能说曹操兵多势大,诸葛亮胸有成竹。他一见孙权的面,就直截了当地说:“曹操骑兵、步兵、水军加在一起,恐怕有100多万!”孙权不信,说:“这里有诈吧?”鲁肃一个劲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装着没看见,一笔一笔地算账,最后算到150万人。诸葛亮说:“我只说100万是怕吓坏了江东的人士。”孙权问:“那我是战还是不战?”诸葛亮见时候已到,故意认真地说:“你应根据自己的力量做出决断,如以为东吴的人力、物力能和曹操抗衡,那就该及早和他断绝关系;如您认为敌不过,不如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孙权反问:“那刘豫州为什么不降?”诸葛亮回答说:“田横尚且能坚守气节,而不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民心敬仰,怎能甘心投降,任人摆布呢?”孙权马上变了脸色,恼怒地说:“刘豫州败军还不投降,我堂堂东吴大将,怎么能拿全部东吴的土地和十万兵马去受别人的控制?”至此,孙权的火被激起来,无形中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

直言得厚赠

三国时期,吴蜀再次通好之后,刘禅派邓芝同吴国使者张温入吴国答礼。孙权召入后,张温拜于殿前,向孙权备称刘禅和诸葛亮之德,转告蜀国愿永结盟好的意愿。孙权大喜,于是设宴招待邓芝。席间,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吴蜀两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两主分治,难道不是快乐的吗?”邓芝回答说:“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灭魏之后,不知道天命归向谁。但是作为君主,各修其德;作为大臣,各尽忠于他们的主人。那时将领将持枪击鼓,那么蜀吴争天下的战争又要打响了。”孙权大笑说:“你如此真诚呀!”于是厚赠邓芝。

天子姓刘

诸葛亮为了实行其联吴拒魏的策略,派邓芝访问吴国,孙权令张温回访。张温目空一切,态度傲慢,激怒了秦宓。诸葛亮向张温介绍说,秦宓是益州有名的学士。张温不服气,便说:“既称学士,应该什么都知道,现在我就以天为题请教。”于是问道:“天有耳朵吗?”秦宓答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正因为天有耳朵,所以鹤鸣九皋,天能够够听到。”张温再问:“天有足吗?”宓曰:“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没有足,就没有步。天若没有足,何来天步?”张温又问:“天有姓吗?”宓曰:“岂得无姓,姓刘。天子姓刘,以故知之。除了倒插门和拖油瓶的,儿子一定和老子一个姓。天的儿子姓刘,天当然姓刘。”秦宓引经据典,言之凿凿,驳得张温无以应对。

“笔头”人古弼

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到河套西狩猎,古弼留守京都平城。拓跋焘命令古弼预备肥壮的马匹给狩猎的骑士,古弼却故意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瘦弱的马。拓跋焘大发雷霆,说:“这个尖头奴才,敢对我的话打折扣,回京后先斩了他。”当时古弼手下的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古弼对他们说:“侍候君王的人,使君王在游戏玩乐时不愉快,这是小罪一桩。不做好抗击外来侵略的准备,他的罪过就大了。现在北边和南边的敌人,都千方百计想侵犯我国疆土,这是我非常忧虑的事情。我挑选肥壮的马来充实军队,只是为了有利于国家,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圣明的君主自然会正确处理这些事。有罪的话我一个人承担,你们没有什么罪过。”拓跋焘听到古弼的话,感慨地说:“这样的大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呀!”事后反赐给古弼一套官袍、两匹马、十头鹿。古弼的头形尖,拓跋焘曾叫他“笔头”,也取笔直而有用的意思,当时的人们都叫他“笔公”。

杨愔救裴谓之

开府参军裴谓之曾上书劝谏,得罪了隋文帝。盛怒之下,文帝要杀掉裴谓之,并要株连九族。隋文帝对杨愔说:“这人是个蠢东西,竟敢如此冒犯我!”杨愔是隋文帝身边的大臣,能言善辩,有智有谋。他熟知隋文帝的性格,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赞成或反对隋文帝的想法,裴谓之都是必死无疑。于是他说:“裴谓之就是想让陛下杀掉他,好流芳百世,在后世成名。”文帝听罢很愤怒,心想:他要我杀他,我偏不杀他;他要成名,我就偏不要他成名,于是说:“裴谓之小人一个。我暂且不杀他,看他怎样成名。”结果,杨愔救了裴谓之一命。

论功行赏

唐高祖李渊攻克了霍邑,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军中官吏认为奴仆是应当征募的,不能与良家子弟相同待遇。李渊说:“箭矢弹丸之中,没有贵贱之分。论功行赏之时,为什么又搞等级差别呢?应当一律按照军功授勋。”他又在西河会见霍邑的官吏和老百姓,犒劳赏赐他们。从中选拔壮丁,补充他的军队。关中军官士兵想回家的,他都授予他们五品散官,送他们回家。对他的这些做法,有人进言劝谏,说他把官赏得太滥了。李渊说:“隋炀帝舍不得给官行赏,以致失去人心,我为什么要效仿他呢?况且用官职收买人心,不是比用兵力去征服他们更好吗?”

逼太宗认错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王朝喝酒闲谈,旁边有美女陪酒。李世民指着美女对王朝说:“她原是庐江王的小老婆。庐江王这个人很不好,他杀了她丈夫,又把她抢来做小老婆,如此暴虐,怎么能不亡国呢?”王朝说:“陛下以为庐江王的做法对不对呢?”“杀夫夺妻,明显不对。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王朝说:“管仲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郭国被齐国吞并。齐桓公问郭国的父老说:‘据说郭国国卫喜欢结交善良的人,不喜欢那些邪恶人,怎么能会亡国呢?’父老说:‘他喜欢善良的人,却不能使用;他厌恶邪恶的人,却不能除掉。能不亡国吗?’由此可见,陛下认为庐江王杀夫夺妻是暴虐行为,陛下为什么还把这个美女留在身边呢?”李世民深受启发,立即将美女送回家了。

居功自傲

李世民颁布唐律唐令,执法严明,对官员的过失斥责得也很严厉。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居功自傲,在出席宫廷宴会时,如果有的人座次在他之前,他就当众质问人家有什么功劳,“敢居我之上”。一次任城王李道宗劝他不要吵架,他竟然勃然大怒,险些打瞎李道宗的眼睛。对此,李世民甚为不满。席后太宗提醒他,想一想韩信、鼓越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被汉高祖杀掉。并警告说:“国家纲纪,离不开赏罚,不能居功自傲。否则,将后悔莫及。”这一警告果然有效,尉迟敬德吓得待在家里,再三要求辞职,表示再也不寻衅闹事了。

心悦诚服

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向大臣问道:“守天下难不难?”大臣魏征回答说:“非常难。”李世民说:“我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又听从你们劝谏,难道守天下还是什么难事吗?”魏征说:“如果您要是在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注意用人和听从批评意见;而一旦打下天下,就只图安乐,不喜欢别人提意见,那么就会导致亡国。所以圣人说‘居安思危’,指的就是这个。能说守天下不难吗?”李世民听了,心悦诚服。

笑骂杨国忠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妒大诗人、翰林院大学士李白之才,挖空心思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做“三步对”。杨国忠抢先出题:“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句)。”李白一听,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赶忙起步,一步刚迈出,李白便指着他的脚大笑说:“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么出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