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7306200000029

第29章 兄弟(2)

加重语气,又重复了一遍:“他为什么就这么好呢?!”语气几乎是恨恨的。恨他不该这么好。哥哥17岁那年淋了一场大雨,发了一场要命的高烧,烧退之后命保住了,耳朵却听不见了。此后,兄弟两个的差别就更大了。

哥哥的耳朵烧坏以后,魏文彬再也听不得别人说聋子两个字。他从小就因为性格倔犟、不服输、敢霸蛮而颇有“恶”名,被人唤做老虎。谁要是敢欺负魏家的聋子,那就是等于是摸了老虎的屁股,他会“恶”得跟你拼命。“恶”字在湘方言里含义丰富,并非全然是贬义。有时表达一种意志的坚决,不肯妥协,为着捍卫某种东西或者反抗某种东西而目眦欲裂,刚烈如火,暴跳如雷。那时魏文彬的“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你敢欺负我哥,我跟你拼了!为了捍卫哥哥的尊严,不顾一切地去跟别人打架。

到这时候,哥哥和弟弟的角色,便调换过来了。弟弟不仅长得比哥哥更加高大英武,也因为拥有来自知识和见识的力量而比哥哥更加勇猛,更加敢于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和维护自己的尊严。哥哥的性情本来就温和憨厚,有了耳疾之后不可避免地日渐封闭,走向深深的自卑。只有在弟弟放假回家的日子,哥哥才会由衷地快乐几天。有弟弟撑腰,他才敢人前人后昂首挺胸地走路,弟弟能够带给他的安全感与荣耀感,连父亲也比不上。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哥哥恰恰是在最有安全感的时候出了安全问题。

魏文彬一生为之痛心疾首。

“我早就想好了,要保护哥哥一辈子,照顾哥哥一辈子,但是老天不给我这个机会。这是老天对我最大的惩罚。我告诉你,我哥哥今天要是还在人世,我会像孝敬祖宗一样地孝敬他。”

14.5哥哥去了

哥哥走的时候只有18岁。那一年魏文彬17岁,因“文革”辍学返乡,当起了农民,和哥哥一起搞“双抢”。山间有一口大堰塘,比一般的池塘大,比大多数的水库小。夏天里,调皮的男孩子都喜欢往水里泡,家家户户的爹娘怎么也喊不住,每年总有一个两个孩子去了水里再也不回来。魏文彬从小胆子大,早在光屁股时代就在这口堰塘里练出了一身好水性,哥哥老实听话,嬉水不敢湿衣裳,所以一直不会游泳。

“双抢”午休的时候,大人们都去找阴凉地方抽烟打牌,魏文彬和几个学生伢子去了堰塘边,哥哥自然亦步亦趋地跟着。

“我一个猛子往水里一扎,一飙就出去了,想起我哥哥在边上,又专门游回来跟他说,你别下来啊,他答应了。他分明答应了我啊。”弟弟在水里像条鱼一样自由,哥哥在堤上像只失群的鸭子一样笨拙和寂寞。“大家都说堰塘里面有野慈姑,很好吃,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摽着劲,看谁有胆量去摸。我水性好,一下就往深处扎去,正在那里找野慈姑,外面突然呼天抢地,说我哥哥掉水里了。”

哥哥在水面一浮一沉,忽隐忽现。弟弟以平生最快的速度游向哥哥。“我游到他旁边的时候,他已经上不来了,我一把把他拖出水面,用一只手划向岸边。我们离那个岸大概也就两三丈远,如果不出意外,我是可以把他救上去的。”结果出了意外。这个意外某种意义上恰恰出于兄弟俩感情太好。“偏偏这个时候他醒过来了,一睁眼看见我,看见亲人了,喊一声二佬,一把就把我抱住了——我就悔啊,我怎么就不慢一点呢,我慢一点把他抓上来,他这时可能还醒不来,他就不会抱住我,我现在就还有一个哥哥。”

哥哥在极度的恐惧中死死地抱住弟弟。兄弟两个一起往水底沉去。“我们只知道兄弟两个抱成一团是天大的好事,可是这个时候抱成一团就只有死路一条!我感觉到了堰塘的底。塘底原来不是稀泥,是硬地,是开坼的硬地,像冬天皲裂的田地。我的思维极为清晰,我觉得我看见死神了。我当时一个念头是什么呢,我妈妈太苦了,两个儿子一起没了,我妈妈会哭死去。”

哥哥失去了知觉。弟弟也就要窒息了。求生的本能这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弟弟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掰开了哥哥死扣着他的手,脱离了哥哥的羁绊,浮出水面。

14.6永远的兄长

哥哥去后,魏文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到深深孤独。尽管身边有父母,还有弟弟妹妹,但是大哥在他的生命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仅仅相差一岁的两兄弟比任何人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哥哥包容着弟弟,弟弟保护着哥哥,相依相伴,十几年不曾有过任何感情上的间离,尽管后来弟弟变成人见人羡的读书郎,尽管后来哥哥变成一个有耳疾的弱者。

“一直到69年12月我出去参加工作,我在家里两年多时间,白天忙忙碌碌的不觉得,晚上睡我哥哥睡的床,我就知道他不在了,就心里发空,难受。奇怪的是,我离开那个地方以后,对哥哥的感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日子越久,走得越远,我自己的年纪越大,我越想他。”

魏文彬在后来的岁月里一步步走出一条超出祖祖辈辈想象的人生之路。每年的清明,无论多忙,魏文彬必定返乡挂青。他视之为人生的信念。祖辈、尊长的坟头,行礼如仪,大哥的坟头,他一样一丝不苟地跪拜、磕头,每一次都必定以额触地,每一次额头触着大哥坟前冰凉的泥土,都止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20岁如此,30岁如此,40岁如此,50岁如此,60岁依然如此。那座坟中长眠的虽然是一个18岁的青年,但却是他永远的兄长。哥哥虽然比他只大一岁,但是自小就谦让他,保护他,他总觉得是哥哥的包容、奉献与牺牲成全了自己,但是他却没有机会回报哥哥,为此常常倍感悲凉。

“我在我哥哥的坟前,行对父辈才行的大礼,跪下去,真正地跪下去。我告诉自己不要伤感,可是只要我的额头一接触那片冰冷的土地,我的眼泪就会下来。我给我的家里人讲,如果哥哥还在,我会像对待祖宗一样地对待他。”

“难受的时候,我妹妹跟我说,哥哥,你别难受,他耳朵聋,听不见,如果在,也许生活得不好,也没有哪个女孩子愿意嫁给他。我说我哪怕求遍全世界,也要给我哥哥找一个知冷知热的爱人。”

14.7老大与老二

大哥去后,魏文彬变成了家里所有孩子的哥哥。

他之下是两个大妹妹,一个弟弟和一个小妹妹。两个大妹妹比他小不了几岁。最小的妹妹出生于魏文彬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比他小19岁。

他本来是大哥面前一个顽皮惫懒无所顾虑的弟弟,大哥去后,仿佛一道屏障忽然撤除,他变成首当其冲的一个,必须面对许多从前不必面对的情形,必须担负起一个老大无法逃避的责任。这一变故发生的初始阶段他曾有过短暂的不适,这种不适的相当大一部分成分是对大哥的依恋与思念,但他很快就成为一个像样的老大。

他的天性之中当然有和大哥一样的基本因子,极重感情,富于家庭责任感。但是他和大哥作为老大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许因为父母在创造他们的生命时处于两种不同的心态与情绪之中,也许跟他曾经作为一个老二的无所顾忌自由自在有关,魏文彬比大哥更加活跃、冲动,富于激情与勇气。就气质类型而言,大哥可能是黏液质而他可能是胆汁质。大哥是内敛克己的,绝对以他人为中心,其美德呈现为隐忍、谦让、奉献与牺牲;相对而言魏文彬则是自我中心的,人生呈现为强势进取的姿态,作为老大,为人称道的表现是勇猛顽强,有担当,带给家人强烈的安全感,使得家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后来,魏文彬在一个拥有上万员工的大型集团里,展现出了同样的老大风格与气质,强势,有权威,勇于任事,铁腕执政,治军甚严,带给大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把他的家庭情感与经验也带进了他的集团,他像爱他自己的家庭一样地爱他的集团,他把他一手打造的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称为他的第二个老屋。一个部属在被魏文彬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一把手之后曾经说,他从魏文彬身上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怎么当老大。

强势的魏文彬成为曾经有些颓势的魏氏家族的一根有力的支柱。他的存在,令他的家庭成为乡间一个不容轻视的存在。他是家人的骄傲、荣耀与希望,特别是他出去参加工作以后。父亲曾经的严厉逐渐转为温和,对这个由老二变成老大的儿子日益地尊重与倚赖起来。

但是,单纯就他和弟弟的关系而言,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大哥,却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他自己难于面对的问题。

命运对他,不知道算是太过青睐还是太过苛刻。命运给了他本人一个辉煌的人生,但却令他的兄弟命运悲惨。死神在他的青年时代带走了他的哥哥,又在他中年的时候领走了他的弟弟。

他的哥哥曾经好到几乎剥夺了他做一个好弟弟的机会。而当他来做哥哥的时候,他的弟弟又以与大哥几乎一模一样的隐忍、奉献与牺牲成全他的一切。他曾经说:“我有时候产生错觉,觉得弟弟就是哥哥,我说哥哥在黄土里面,在另外一个世界,怎么他又跑出来变成了我的弟弟呢?”

大哥和弟弟与他自己生命的关联,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生命难题。民间的迷信将他这种情况解释为他的命硬,一个人得天之独厚,尽钟家族之灵秀,以至于兄弟们不得不成为他的牺牲品。这种说法他若不信,便不能构成对他的伤害,但他有时在无法参透命运玄机的痛苦中,竟也曾不由自主地半信半疑。于是,这一说法就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令他一生为之痛苦。

14.8弟弟的故事讲了两遍

魏文彬有很好的记性和很强的逻辑性。本书作者对他的跟踪采访历时两年,曾经讲过的话题他一般不会重复。唯有一个例外,就是关于他的弟弟魏小林。

200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小书房的茶桌边抽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些前尘往事。讲着讲着,忽然又讲起魏小林来。本书作者和他的秘书互望一眼,不忍提醒和打断,耐心静听。他浑然不觉地将弟弟的事情从头重讲了一遍,并且像第一次讲述一样,再一次潸然泪下。

“我痛就痛在,我是他的哥哥呀。我怎么就忽视他了呢,我的天哪。他比我小十多岁,我怎么就对他这么严厉呢?我千想万想怎么就没想到他走在我前面呢?一切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魏小林于2003年因病去世,年仅36岁,真正的英年早逝。“我有一句话,叫做‘事业为天’,我以前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弟弟死了以后我才想,这一份事业跟我的亲人是个什么关系。别人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的事多,但是也有一些人,他那一份天一样的事业,是要他的亲人帮他一起撑起来的,他的亲人可能撑得比他自己还辛苦!我这个弟弟,他的哥哥当个不大不小的官,他不但没有沾到光,反而受了害。我心里明白,他如果没有我这么个哥哥,他这辈子可能生活得更幸福。”

天色渐渐暗下来,他似乎不觉得,仍旧絮絮叨叨地说。但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好像力气随渐渐消失的天光一起流失。阴暗的光线和疲惫而沉郁的神态,使他平时较实际年龄远为年轻的面容这时现出了苍老沧桑。

他不时看看右手边的座位,说弟弟每次来,都坐在这个位置,陪他打牌的时候就是他的下家,常常抱怨吃不到他的牌,说哥哥是个“死抠”的上家,太精明了,坐他的下手半点便宜也占不到。

“我对他确实太抠了,太苛刻了,太严厉了。”

他说弟弟刚走那一阵子,他总是觉得弟弟还坐在右手边的那个座位上。好几个月以后,才接受现实,明白他真的走了,再不会回来了,既不会跟他调皮,也不会跟他耍赖了。

“来不及了。一切一切,都来不及了。”可是,就算一切都来得及,又怎么样呢?做哥哥的,会为弟弟改变什么吗?不,命运已经启程,义无反顾地奔向它既定的终点,无可更改。

哥哥注定是这样一个哥哥,而弟弟注定是那样一个弟弟。

这就是命运全部的含义。

14.9弟弟的郁闷

魏小林患肝病,为并发症夺去生命。以中医的观点,肝病多系肝气郁结所致。魏小林是否郁闷成疾,难以断言,但他短暂的一生,的确不能算是称心如意。某种意义上,生而为魏文彬的弟弟,他的确有很多郁闷的理由。

这个亲爱而伟大的哥哥,是他们兄弟共同生长的乡野之间出类拔萃的一个,他所取得的成功,超出了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最大胆的想象,尽管他的官阶还不是他们能够想到的最高级别。弟弟的人生因此黯然失色,暗淡无光。

哥哥的成功给这个贫穷的农家暗淡的生活带来了意外的光彩,也给弟弟的生命涂上了一抹亮色。但是这一抹亮色同时意味着对欲望的唤醒,超出自身能力的欲望对于人生是一种煎熬甚至灾难。除非哥哥愿意借力,否则弟弟为哥哥的成功所激发的欲望将无由满足,只能在内心熊熊燃烧,如果不熄灭,就只能烧焦自己。

这个哥哥手中所握的权力,用以满足弟弟某些还算合乎人之常情的欲望本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这个哥哥在这方面不近人情。他愿意让亲人分享他的权力合理合法地赋予他本人的一切,但拒绝亲人分享他的权力本身。他是对的,他因能够守住公权不私用的原则而值得尊敬,但是他的弟弟就因此不得不在各种诱惑之中忍受欲望的煎熬。

哥哥的权力是对许多人的诱惑,许多人试图通过诱惑弟弟来达到分享哥哥的权力的目的。于是这个不幸的孩子,从小就不得不在诱惑所带来的兴奋战栗与无由抵达梦想的焦虑中设法平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