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70

第70章 紧慢之术(12)

就这样走了一段路,突然前面迎来一辆牛车,一头老黄牛正长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鼻侧唇角满是白沫,显得很吃力的样子。宰相丙吉看到这一切,突然命令停车,。侍从们不知何事,赶忙停下车子,问大人有何吩咐?宰相丙吉伸手指着那牛道:“你们看,那头牛伸舌狂喘,不知何故,你们去问问牛的主人,它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终于有一个随从忍不住问道:“大人,刚才路过街头,有一群人在斗殴,头破血流,还出了人命,大人都没有过问一声,这只不过是一头老黄牛,拉车的牲口,喘了几口气大人就看在了眼里,大人重畜牲而轻百姓是为了什么呢?”

宰相丙吉见状,环视了一下众人,微微一笑,说道:“这取缔斗殴之事本属长安令或京兆尹大人的职责,本官没有必要去查管。如果我连这些琐碎小事都要管,那么当官岂不是要累死了?我身为宰相,要掌管全国经济,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要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这才是根本的道理所在。现在正是初春时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是一年收成的开始,人们开始犁地,、播种,。庄稼能够生长全仰赖天气时令。,那头牛却值此时吐着长舌喘气不止,。我担心是阴阳不调造成的,而这关系到国计民生,事关百姓一年的生计,。本官又岂能不理不问?这才是一个宰相的职责所在,故此才派你们去问牛气喘的原因,绝非本官不爱惜民众。”

众人听到这个解释才不得不佩服宰相丙吉的才能。在一般人眼中,都认为斗殴死伤人命是大事,而他却偏偏认为是小事;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牛的喘气的,及时看到了也很难联想到农耕即使看到了也很难联想到农耕,而他却由此联想到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国计民生,。相比之下,宰相丙吉自然是有远见卓识。

无为在当官者身上就是放松自己不所作为,深层一些就要磨平心中的锐气,一个为官者不再桀骜,没有个人的是非观点,抛开了对事物表面的印象,转而投入到因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道路上。然而,一个人要抛弃已经根深蒂固的观点是很难的,也许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事情和习惯,以及大家司空见惯都不以为然的东西,正是阻碍你寻求事物背后规律的绊脚石。可见,一件事情最可怕的是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去做,没有人提出异议,这就很难有所发展。

这可以通过老子的学说来解释,大家都知道器皿是中空的,房子中间也是空的,已经司空见惯,不会再产生怀疑,不会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也不会再思考真正起作用的是哪些部分?

为官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可以人云亦云,追随别人的行为思想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看到事情表面的现象,要思考背后支配它发展的规律,因循规律就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汉朝人丙吉是宣帝时期的宰相,他能够做到见微知著,透过现象而抓住背后的规律,从而采取措施,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一年春天,丙吉乘车路过街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在斗殴,身为宰相,随从数员,他有能力制止这件事情。然而,他却没有理这些人,任他们打破脑袋、死伤惨重。他假装看不到,车子过去的时候他连头都没有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