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49

第49章 礼多人不怪(8)

当送礼已成为一种官场制度,那进入官场的人就没有不送礼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礼尚往来”,有“回报”,你去给他“送礼”,他必定会来给你“送礼”。小人物在官场上要敢于、也要舍得送礼 ,因为礼尚往来的回报就很可能是自己想要的升官之职位。礼是上下官员的最重要的联结点,也是最赤裸最兴盛的纽带,很少有官不收礼,能拒绝礼物的诱惑,竟然上官无法割舍,下面的小人物自然源源不断把礼品送上来。

明代官场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某县官到了某县任职,贴出一张告示,说是明天就是本官生辰,衙门上下都不准送礼。衙门里的书吏、杂役在一起猜测这告示是什么意思。只有在官场呆得久的老资格的书吏说:这礼肯定是要送的,如果不要送为何还要出告示,告诉我们他的生辰。书吏、杂役都点头称是。于是大家凑钱铸了一个金鼠送给县官,县官大喜,说:“我夫人小我一岁,是属牛的。”大家听了心里全都明白,看来明年还得给县官送一个金牛了。

这本是一则讲古代贪官的笑话,我们却从中看出,官场上小人物都暗熟送礼这一官场潜规则,在这则笑话里,如果有人真的人相信县官说是不要送礼,就是真得不给县官送,那此人怕是不想在官场上混了。

这则故事还能说明古代官场上司是多么热中收礼,这不仅形成了官场文化,还固定成了官场制度。自从有官场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下属要向上司及上司衙署人员馈送钱财礼物。平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逢年过节,或者上司举办什么喜庆事如贺寿、迎娶、生子等,礼物是一定要送的,而且是不能少送的,渐渐那些不堪重负的官员之间就行了一定的规矩,所用的银子都是一定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些钻营的人会多送一点,以求得特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