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205

第205章 “得罪”潜规则(11)

黄六鸿还写到,在前任县令在位时,郯城曾有一帮豪衿土棍,号称“金刚天王罗刹”,共有二十四人,分布四乡,;三班衙役与各房书吏中,都有他们的党羽,县衙门丁、跟班等,也有他们的耳目。花户钱粮,都由他们包揽、侵吞,县里只好吞声赔纳。如果有县令要制止他们,他们就挑唆众多无赖上访闹事。所以,郯城这个地方,官风败坏,皇粮难完。黄六鸿赴任之前,竟有四名县官都被革了职。

黄六鸿也是知官场潜规则的人,到任后对郯城的士绅倍加优待,设法顾全他们的情面;对如期完粮的税户,给予赠酒、戴花、披巾和鼓乐送出衙门等待遇。但这一套对那些有恃无恐的士绅根本不起作用。郯城新汪社有一个叫做刘廷琬的劣绅,不但隐瞒自己的田产,还包揽、私吞税户的税粮,社长完不成官府指派的收税任务,就摊派给其他小户,导致他们的税负越来越重,纷纷逃亡。小户们恨死了刘廷琬,多次到县衙控诉赔累之苦、包隐之害,甚至到省城越级上访。

黄六鸿看到众愤难平,同时也想惩一警百,、以儆效尤,决定拿刘廷琬“开刀”,里社花户出了一口恶气,却差点给自己惹来一身大麻烦,“几蒙不白之诬”。原来被黄六鸿打了板子、革了功名的绅某,其父也是郯城豪绅(下面以“绅父”代称之),在地方上颇有些人脉。他先托人告诉黄六鸿:快快给他儿子“平反”,并将“诬陷好人”的众户治罪,否则,新任的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某公快到省了,他必到巡抚那里告黄六鸿的状。看他说话的口气,估计与巡抚是有点小交情的。因为倘若是寻常百姓,要找巡抚大人“越级上访”,那可是千难万难。

黄六鸿偏偏不给绅父面子。那绅父也果然有本事,新任巡抚刚入山东境内,他已递上了状子,控告郯城父母官黄六鸿“奇贪异酷”。巡抚接了控状,却不动声色,到任三日后,才向司道询问“有司贤否”,布政使施泰瞻(主管吏事、财政的副省长)极力推荐黄六鸿,按察使何公(主管政法的副省长)与道台钱公(相当于地区行署专员)对黄的为人与政声也是交口称赞。

次日,施泰瞻进见时,巡抚将绅父告黄六鸿的状子拿了出来,施泰瞻赶忙为黄六鸿辩解:这是捏词诬控。并细说了绅某如何揽户抗粮,又如何受到官府惩治的始末。事既至此,即使巡抚原来有心要为难黄六鸿,此时也不好意思枉做小人了。黄六鸿遂安全“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