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6874500000023

第23章 智慧政府(2)

6.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根据整合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资源、挑选恰当的整合工具和整合方法,切不可盲目实施。除此之外,针对性原则还表现在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来整合与组织信息资源,使整合后的资源既符合总目标,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当然,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实现还要求系统功能的扩充,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另外,在针对性原则指导下的常见信息资源整合方式,还包括建设专题数据库或者特色数据库等。

7.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就是不要盲目地追求广、大、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对信息资源进行适度的整合。

8.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通过遵循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在自己经济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较少的经济投入而实现功能倍增二是指经过整合后的信息资源系统,要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以多样化的服务手段,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服务、生存、发展。

6.1.4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案

智慧政府数据整合最基础也最关键,可以看作是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平台。数据整合是整个信息整合的基础,智慧政府的应用属于典型的分布式应用,智慧政府信息的主体是公文信息、政策、法规以及各种专题数据库,大多数属于非结构化的信息,从总体上看异构性是智慧政府信息的主要特征。智慧政府信息的异构性包含两个层面:模型异构和模式异构。模型异构是指数据通过不同的数据模型来描述,政务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模型:结构化模型(如关系模型、OOP模型、ER模型等),半结构化模型(如XML,RDF模型)和非结构化模型(如纯文本文件);模式异构则普遍存在于己有的各种政务信息系统中。比如在不同的政务信息系统中,政务信息是用不同的格式存储的。同时,智慧政府数据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中,物理拓扑上是分散的。现阶段对于数据整合的途径有两种,联邦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前者是一个虚拟的数据整合方式,即采用一个数据整合平台,编写不同的接口到各个数据源,按照不同的业务需要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数据提取规则,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提取数据,数据本身仍按照原有格式保存在原有的数据源中数据仓库则是一种实际的数据整合方式,即建立一个大型的物理数据库以整合多数据源的数据。数据整合遵循三步走的模式。首先,进行基础数据库分析,采集共享信息资源,然后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最后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1.进行现有的信息资源分析,整理共享需求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整合是建立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首先根据需要共享的信息情况,调研和分析已有系统数据资源哪些需要整合和信息资源的具体来源及数据格式,划定智慧政府本次整合的范围,确定信息资源采集方式。具体分析工作包括梳理业务服务的流程、确定业务服务涉及的部门为满足应用需求,明确每个部门应提供的数据及其频次了解提供数据的部门是否有相关业务系统分析并确定信息交换方式按照标准要求定义交换信息库中的库表等;

2.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以树型方式展现智慧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全局目录,并为信息共享机制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为智慧政府及各下属单位提供信息资源查询索引目录;

3.建立共享数据库。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智慧政府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并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

6.1.5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

在整合方案的基础上搭建出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整合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撑模块

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包括四个支撑。

(1)政府机构改革与管理体制创新改变过去政府机构之间互相隔离、难以互联互通的状况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前提。年初中国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已经迈出了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步,这必将给智慧政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国家智慧政府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网络是智慧政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部门传输信息、开展业务、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基础条件。网络基础设施的连通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是智慧政府水平的硬约束条件,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依托统一的国家智慧政府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优先支持的业务为切入点,统筹规划、分级建设覆盖全国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支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智慧政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对付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系统、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密钥管理、访问控制等。这三种基础设施的共同特点是必须有组织地、按统一标准、有序地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支撑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持续运行。

(3)信息标准化体系,智慧政府标准化体系是智慧政府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智慧政府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其内容:智慧政府信息标准化体系。

(4)法律法规体系:智慧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将给信息公开与共享提供依据和规范。

2.信息资源整合模块

信息资源整合模块主要是指整合方案中的数据整合。基础数据库中异构的数据通过集成与交换体系,转换成为可以共享的数据,存放在统一信息资源库中。

(1)基础信息资源库:基础信息资源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的采集部门要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基础信息库分级建设、运行、管理。

(2)数据集成与数据交换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异构数据整合共享,在本文中采用中间件的数据集成方法来实现异构数据整合共享。

(3)统一信息资源库:统一信息资源库包括整合后的共享数据库和政府内网数据库。普通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通过访问共享数据库的信息,政府部门公务员既可以访问共享数据库,也可以在门户网站登录后通过访问内网数据库信息。这样设计既实现了用户访问界面的统一,又可以通过权限控制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保护政府非公开信息的安全性。

6.2智慧政府的互联互通

6.2.1门户网站的互联互通

智慧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智慧政府门户网站是指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基础上,建立起跨部门、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在智慧政府环境下,公民和企业与政府打交道,首要途径就是政府门户网站。通过一个政府的门户网站,用户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职能部门,接受任何一个政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具体说来,就是将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用户需求整合政府的服务项目。尤其对于需要几个政府部门同时介入才能完成的事务处理,这种门户网站十分方便,用户不需要依次面对每一个政府部门,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与政府发生互动的事务,就可以享受政府职能转变所带来的高质量的监管和服务。

6.2.2业务流程的互联互通

智慧政府的许多业务处理都需要跨部门、跨地区进行协同,对业务进行工作流分解,以定义业务工作流方式完成一个业务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跨部门的、跨地区的,工作流由若干个步骤组成,每一个步骤规定由某个角色处理,他的工作完成后,会自动触发后续相关的步骤。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它是为了在先进的计算机环境下实现经营过程整合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工作流的目标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目的。智慧政府业务处理过程互联互通适应于智慧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框架下的具体智慧政府应用系统中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办互动工作,将信任服务、授权服务和工作流转等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安全的工作流业务系统,为不同业务系统整合提供实现的技术手段。应用与服务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政府信息资源建设要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6.2.3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政府部门通常已经有了许多应用软件系统,要放弃这些投入大量资源开发、运行良好的应用软件是不现实的。同时,智慧政府也不仅仅是需要访问本部门内部的资源,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的系统交互,以提高政务效率。智慧政府应用系统整合是在完成智慧政府数据整合的基础之上,对已有的智慧政府应用系统如智慧政府门户、办公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工作流系统等进行一种无缝整合,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整合。采用Web Services技术来实现应用系统整合。Web Services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它提供了一组良好的接口规范,将不同地域、行业和部门间系统平台上的各种应用封装成不同的服务通过网络发布。这些接口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编程语言与操作系统,完全屏蔽了不同软件平台的差异,突破传统分布式计算技术在使用上的诸多瓶颈,使被发布的服务间拥有一个统一的交互方式,从而实现服务间的松散耦合。Web Services使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语言进行编码,结构化异构信息。采用SOAP在分布式系统间对等传输结构化信息,调用服务,以WSDL来描述消息交换模式,以UDDI标准来定义服务发布与发现的方法。

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一般采用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将原有系统客户端或与客户端交互的部分改造成数据采集和数据发送接口,增加可信SOAP服务器,采用可信SOAP进行消息传输,而应用的主体业务逻辑部分保持不变。其次,采用WSDL可信描述整合后的业务系统,发布UDDI到可信中心或直接发布给业务服务调用者。最后,服务调用者通过可信SOAP绑定并使用整合后的业务系统。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以后,各业务系统的用户将不再与业务系统的服务器端直接相连,而必须通过可信应用支撑平台服务器端的认证和授权才能进入各业务系统服务器。智慧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用户主要有公务员,企业用户充分融合“以用户为中心”的一思想,应用博客、书签等服务,加强交流与互动。

6.3智慧政府的服务

6.3.1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总体结构从宏观上描述了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结构框架和联接机制,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则是在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具体组成及其实现的服务内容,为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两大平台和基于服务对象需求形成的服务输出。

1.公共服务前台

智慧政府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前台由政府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中心两部分组成,形成物理实体与网络虚拟相结合的存在形式,这是由信息化发展程度、国民信息意识和智慧政府建设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政府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中心又体现着不同的价值理念,承载着不同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