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42

第42章 清文宗奕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清文宗奕(咸丰帝)皇后。父穆阳阿,官广西右江道。1852年被册立为皇后,穆宗即位后尊为“慈安皇太后”。谥号“孝贞显皇后”。她虽和慈禧共同两度垂帘听政,但因宽厚仁爱而形同虚设,大权全部被慈禧夺得。

勤俭德高母仪天下

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高贵。在奕即位之前,她就以侧室的身份在宫中侍奉皇储。当时的嫡福晋是富泰之女萨克达氏。

道光二十九年,萨克达氏病逝。道光三十年,奕即位,是为文宗,即咸丰皇帝,晋封钮祜禄氏为孝慈皇贵妃。咸丰二年,钮祜禄氏被立为皇后。

在清代所有皇后中,钮祜禄氏算得上是最勤俭、最有道德的。朝内外的大臣官员们为了巴结皇帝和皇后,在她生日那天便纷纷前来献送厚礼,钮祜禄氏一概拒绝,绝不通融。在对待人们送礼一事上,她曾这样告诫当时尚为兰贵人的叶赫那拉氏说:“我们这些人若多接受一份礼物,老百姓们就会多一份饥寒。所以,此陋习必须被戒除!”她平时穿的都是布衣服,帷帐、罩幕与雨披等也一律不用绣品,对那些好看不中用的洋纺织物更是不用。宫中穿用的绣鞋鞋面上的花,她都督令宫女们绣上去,而且每年自己也要亲手绣一双鞋面,以此倡导每个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钮祜禄皇后,严格遵守封建礼法,一举一动都没有疏漏越轨之举。夏天天气再热,她也不露出身体来,洗澡时也从不用宫女、太监们伺候,不换上礼服就不去见皇帝,坐着时腰板挺直,走动时慢步徐行,从不快步疾走。对待下人,她也比较和善,从不疾言厉色。咸丰帝几乎把她当成女圣人来看待。一次,咸丰帝为了游乐,下令花巨款整饰圆明园等居处。为劝阻皇上的做法,一向温顺的钮祜禄氏竟拔下头上的簪子,披头散发地对咸丰帝进谏。从此,咸丰更是敬重于她。

清朝宫中的规矩,妃嫔以下所有女子穿的服装,都必须是窄袖长袍,不许穿裙子,头上的髻要统一梳成横长式,站时要挺直腰板。等到被册立为妃时,穿着、梳头、行动才能稍微自由一些。叶赫那拉氏初选入宫刚被封为贵人时,由于不熟悉清宫里的礼制,偶尔梳过宫外满洲妇女们常梳的飞云髻,不料被皇后看到。为此她传谕,申斥其要谨遵宫中法度,这件事引起了兰贵人的不满,但皇后因为她并无成见而毫无觉察。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兵进天津,直逼通州,欲进犯北京。咸丰帝带着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和皇子载淳一行,仓皇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咸丰帝平日沉溺于声色,纵欲过度,致使体弱多病。钮祜禄氏虽身为皇后,但懦弱的性格使她根本无力劝阻。到热河后,咸丰帝照样偷空出外游乐,身体越来越坏。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开始大量咯血,身体急剧恶化,于当月十七日在寝宫烟波致爽殿病逝。这一年,钮祜禄皇后才24岁,叶赫那拉氏也不过26岁。

咸丰帝去世后,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即皇帝位,尊封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同时尊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小皇帝称慈安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称慈禧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居住的宫院,慈安太后居上首,坐东;慈禧太后居下首,坐西。后来她们共同垂帘听政,同样是慈安太后坐皇帝座上首(东面),慈禧太后从下首(西面),因此慈安太后又称东太后,慈禧太后则称西太后。

节俭自爱智斩太监

辛酉政变之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开始了共同垂帘听政的生涯。开始的时候,由于慈安太后位居正宫,名位高于慈禧太后,因此慈禧太后不敢太张狂,大权一度由慈安太后掌握着。这时,满朝尚以节俭为荣,她常以东南太平天国未灭,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为由,驳回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奏请大兴土木重修圆明园的奏折。

同治四年,慈禧太后经过一番谋划,将恭亲王奕革除了摄政王的头衔。此后,慈禧太后完全把持了朝政,慈安太后的“听政”也就成了一种陪衬,节俭的那一套做法当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同治初年,慈禧太后宠幸安德海,也允许其参议国政。穆宗载淳尚未成年,但对安德海飞扬跋扈的一套非常不满,经常为一些事训斥安德海。而每次挨了训,安德海都要向慈禧太后诉委屈,慈禧太后马上便召载淳来指责一番,皇帝由此对安德海更是痛恨。

同治帝曾找慈安太后密商除掉安德海的办法,他们认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敢作敢为,因此在丁宝桢入京晋见时,皇帝令他俟机诛杀安德海,丁宝桢慨然允诺。同治八年七月,慈禧太后命安德海往南方采办宫中用物,安德海公然打着钦差大臣的旗号乘楼船沿运河南下,沿途搜刮百姓,公开受贿。安德海进入山东德州地界时,丁宝桢得知消息,令总兵王正启率兵追捕安德海,并于泰安将其抓住,押回济南。丁宝桢派人飞马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得到报告,立即召见军机大臣奕及内务府大臣等商议处置办法。诸大臣都说祖制规定,太监不得出都城之门,大清建立200多年来还从没有敢违犯的,如有违犯者要坚决处死不可饶恕,安德海应就地正法。慈安太后果断地以皇帝的名义降旨,在济南就地处死安德海。

宽厚仁爱反遭暗算

慈安太后为人宽厚仁爱,对同治帝从小就照顾有加,她俩的关系远远超过同治帝与其生母慈禧太后的关系。一次,同治帝独自从皇宫后门出去游玩,路旁有卖凉粉的,感到口渴时,他就去吃凉粉,但从来不知道应当付钱。卖凉粉的见他举止不凡,认为一定是大官的子弟,所以不敢向他要钱。后来得知情由,同治帝就敕令广储司付给白银500两。官员向慈安太后汇报时,慈安太后说:“这真是胡闹!虽然是小孩开玩笑,但皇宫怎能失信于百姓呢!”马上命令照纸条上写的数目付银子。接着又召小皇帝来询问这事,载淳毫不隐讳地都承认了,慈安太后听完也只是笑笑而已。

慈安太后在为同治选择皇后时也颇费一番苦心。她怕载淳亲政以后年纪太轻,不能胜任繁重的政务,所以得要一位成熟贤淑、识大体,而又能动笔墨的皇后。但她也不独断专行,而是在征得同治帝同意后,立钮祜禄氏为皇后。皇帝“大婚”之后,慈安太后对皇后钮祜禄氏更是多方关照,每次皇后来问安、伺膳,她都热情接待,并屡次催促皇后早早回宫,不必过于拘礼。但由于慈禧太后的挑拨、干扰,致使皇帝与皇后两人分居而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悲剧,导致同治帝死亡。在载淳刚死后的几天里,也多亏她安慰、开导皇后,才使钮祜禄氏有了生活的勇气。

穆宗死后,载被立为帝,是为德宗,即光绪皇帝。这本非出自慈安太后之愿,完全是慈禧太后的主张。由于德宗皇帝即位时年纪尚幼,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听政。这时虽然是二人同时训政,但慈安太后更是毫无权力可言,实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光绪年间,慈安太后诚心信奉佛教,在宫中天天以持斋念佛为主。慈安太后十分不满慈禧太后的专权和无理,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

慈安太后打算劝阻慈禧太后骄横擅权的独断行为,给她一个警告,使她收敛一些。在光绪七年的某一天晚上,慈安太后在自己宫中置办酒宴,以祝福为名将慈禧太后请到自己宫中。酒至半酣,慈安太后屏退左右,先用一些旧事打动慈禧,忽然话题一转道:“咱们姊妹现在都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要离开尘世。我们也同心协力了二十几年,期间都没说过冲撞对方的话。而我这里存有一件东西,是过去从先帝文宗处接受过来的,现在它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说完,从袖中拿出一个精致的信封递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后吓得脸色顿变。这封函内装的是清文宗交给慈安太后的遗诏。遗诏的大意是:“叶赫那拉氏是皇帝的亲生母亲,母以子贵,日后定会尊封为皇太后,我对此人实在是不能深信。此后如果她能安分守法也就罢了,否则,你可以出示这一纸诏书,命廷臣宣布我的遗命,把她除掉。”慈安太后等慈禧太后看完,当面烧了。

几天后,慈安太后偶然因有事到慈禧太后宫中,慈禧太后一反过去的骄狂放纵,十分恭敬地对待了她,连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感到很奇怪。慈安太后也暗自高兴,认为是前日自己烧密旨的做法收到了效果。两个人坐下来聊天,越聊越投机,时间稍长,慈安太后觉着腹内稍微有点饥饿,慈禧太后即令侍者捧来一盒糕饼,慈安太后吃着很对口味,说这好像不是御膳房做的食物。慈禧太后回答:“这是我妹妹送给我的。姐姐您喜欢吃,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来。”过了一两天,慈禧太后派人把几盒糕饼送进慈安太后宫中,花色味道与上次吃过的一模一样。没想到慈安太后只吃了一两个,就觉得身体不适,到了晚上竟撒手西归了。享年45岁。

慈安太后去世后,被埋葬在定陵东面的普祥峪,取名为“定东陵”。累谥“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