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03

第3章 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氏

窦氏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公元前180年被立为皇后。她的丈夫和儿子,分别是着名盛世“文景之治”的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她的孙子是以雄武着称的汉武帝,窦氏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

几经波折终为皇后

窦氏出身为良家子女,她的父亲为避秦朝末年的战乱,在观津隐居钓鱼,不幸坠河而死,留下窦氏和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名为窦长君,弟弟名为窦少君,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生活十分悲惨。秦末汉初兵乱未平,百姓流离失所,窦氏与哥哥和弟弟几乎不能自存,时值朝廷在民间挑选宫女进宫,窦氏便去应选,因此得以进入汉宫。窦氏入宫以后一直没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在宫中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皇后吕雉操纵国政,她把皇宫中皇帝未曾宠幸过的宫女挑选一些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谁知这个宦官却在分派宫女时把这件事忘个一干二净,把她的名字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就这样她去了代国,做了代王刘恒的嫔妃,命运亦由此改变。窦氏年轻貌美,虽然身居后宫未得高祖宠幸,但是依然妩媚动人,再加上聪明伶俐,因此深得代王刘恒的喜欢。窦氏到了代国没多久就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刘嫖。汉惠帝七年生了长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再后来又生了儿子刘武,就是后来的梁王。

在刘恒称帝前他的结发妻子王后便病逝了,而且她的四个儿子在刘恒称帝前后也相继病亡。文帝刘恒即位后不久,大臣奏请立皇太子。这时,文帝刘恒诸子中,数窦氏所生的刘启年龄最大,刘启则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窦氏随之就成了皇后,入主后宫。她所生的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王。

窦氏头顶皇后桂冠不久,有人上书称自己是皇后的弟弟窦少君,窦氏急忙诏此人进宫查问。那人详细说出了窦氏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姓氏。窦氏还要他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那人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是在驿站分别的,她还讨来米汤水给我洗了头,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话时,知道这就是失散多年的弟弟少君,握着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于是窦氏重赏了两个兄弟,把他们都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经过一番学习,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都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不久,窦氏又追封她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

母以子贵执掌朝纲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逝,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窦氏因此成了皇太后。窦太后溺爱幼子刘武,对其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做皇帝。景帝对这个同胞兄弟也感情至深,不仅同辇进出,而且还想传位于他。

公元前154年,当时景帝还未立太子,梁王刘武入朝,景帝设宴款待他。席间,景帝从容地对刘武说等他千秋万岁后,就把皇位传给刘武。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听了也很高兴,又提出想以刘武为嗣,并征求大臣意见。可是在座的太后堂侄窦婴说:“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擅传梁王!”对此事表示反对,窦太后十分气愤,没过几天就把窦婴从皇亲的名册上除了名。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儿子刘荣为皇太子,封另一个儿子刘彻——后来的汉武帝为胶东王。但在三年后,景帝又把皇太子废了。窦太后召宴景帝、梁王兄弟,窦太后说殷朝兄终弟及,周朝父子相继,道理是一样的,景帝千秋后,让梁王来继承。景帝只得答应,于宴会后向大臣袁盎征求意见,袁盎等不赞成立弟,说怕景帝、梁王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会为争帝位导致国家政局混乱。窦太后这才无话可说。景帝遂立刘彻为太子。梁王也不敢再让太后给他说话,回了自己的封地。但他对此事并没有死心,派人刺杀反对立他的朝臣袁盎等人,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暴露了阴谋,引起景帝的愤怒。梁王十分害怕,通过姐姐馆陶长公主向母后说情,取得窦太后对他的谅解。于是,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梁王无罪开释。但景帝经过此事之后对弟弟的感情再也不像从前那般亲近,而且变得越来越疏远。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悲伤至极,不吃不喝,说皇帝果然把她儿子杀了。景帝见母亲绝食,不知如何是好,同姐姐馆陶长公主商量,决定把梁国分为五国,给梁王的五个儿子,即梁王的五个儿子都被封为王,同时另给他五个女儿汤沐邑。窦太后这才转悲为喜。

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但景帝对儒学和黄老思想都却不置可否,这实际上是怂恿了儒学与黄老思想的争权夺利。在这种局面下,窦太后坚决维护黄老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击儒学。有一次,齐儒辕固生当着窦太后的面侮辱黄老思想的代表作《老子》一书,窦太后当即大怒,下令把辕固生扔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景帝见辕固生乃一介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16年,始终未任用儒生。

武帝即位后,窦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悦,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窦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一直到她去世前,武帝都没有重用儒生,这足可见窦太后在政治上的影响。

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其侄窦婴,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魏其侯。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