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15

第15章 魏文帝曹丕皇后甄洛

甄洛,中山无极(今河北省定远县)人,上蔡令甄逸的幼女,懂诗文,貌艳丽,是三国时着名美女。甄洛生前只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死后其子明帝谥予“文昭皇后”。

甄洛生长在世宦之家,家中有3位哥哥和4位姐姐,她是排行最小的五妹,不仅美色艳人,而且博览群书、通晓经史。她读书明理,了知天下大事,更对朝政的得失、政治的明暗有自己的见识,俨然是位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才女。

东汉末年,群雄角逐,刘汉王朝分崩离析,手握重兵的董卓纵火焚烧洛阳宫室,造成大批饥民流离失所,面对残破不堪的动荡局面,官宦大户的甄府却大发国难财,将屯积的大量粮食换取饥民的金银珠宝。这样的做法,让甄洛非常不满,年仅10岁的甄洛为父母指出:“趁火打劫定会招致饥民的愤恨,日后对自家将招来不测;倘若将粮食拿出来周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旦有变,将会有个照应;广济灾民,才是积德免灾之道。”短短数言,足见甄洛富有非凡的胆识和眼光。后来,袁绍听说自己统治的区域有一位这样美貌贤淑的女子,于是派人为他的次子袁熙求亲,娶甄洛为儿媳妇。婚后不久,袁熙北上幽州,留甄洛在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侍奉母亲,她日夜陪伴着袁绍之妻刘夫人,送茶送饭,尽心尽力。

204年,曹操举兵攻下邺都,曹丕闻甄洛美色,率部众抵袁府,只见堂上坐着一位年纪较大的妇女,旁边有一位年青女子惶恐地伏在妇人的膝上,看不清相貌。曹丕说明来意,说他奉曹丞相之命保护袁家妇女,大家不必惊慌,并请年轻女子抬头相见。实际上,这位年青女子就是甄洛,年长的妇女就是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刘夫人扶起甄洛,曹丕的双目便被吸住了,只见她匀称的身姿,芳泽无以复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皓齿。由于看得入神,曹丕下意识地把手中宝剑一松,“当”的一声跌在地上,吓得厅上婆媳俩又紧紧抱在一起。后来,曹操知道儿子曹丕已坠入爱河,便把甄洛许给曹丕为妻,这就是“曹丕乘乱纳甄氏”的故事。曹丕不仅迷恋甄洛的美貌,更爱她的文才,每逢邀请文人墨客饮宴时,都让甄洛一同饮酒赋诗。但甄洛心里清楚,曹丕因情窦初开才会如此宠爱自己,又因曹袁两家世仇,作为再嫁女子,不应该任性妄为、恃宠而骄。所以她鼓励曹丕广纳妻妾、诞育子嗣,对后宫的宠姬们也显示出宽容大量的情怀,不仅如此,甄洛对曹丕之母卞夫人也恪尽孝道,诚意可嘉。婚后,甄洛生了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曹操和卞夫人更加喜欢甄氏了。

黄初元年,33岁的曹丕称帝后,本应该册立甄洛为皇后。曹丕反而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能与甄洛争夺皇后之位的只有郭女王,郭女王长得也十分美丽,而且比甄洛年青,就是没有生下儿子。于是,郭女王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两个月后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妒火上涌,知道此事是郭氏挑拨,便大骂曹丕连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也怀疑,有损曹门家风。甄洛本来就比曹丕大5岁,这时曹丕33岁,甄氏38岁,已是人老珠黄,对曹丕早已失去吸引力。此时曹丕身边已有几位美女,再加上汉献帝刘协的两个女儿。最终,比甄洛小两岁且颇有心机的郭女王,用尽心计当上了皇后。

原来,曹丕没有称帝之前,他的父亲曹操在究竟由曹丕还是他的弟弟曹植称帝的问题上也曾一度犹豫不决。论才华,曹植要高于哥哥曹丕。而论权计,曹植则不及曹丕。在这关键时刻,郭女王积极为曹丕出谋划策,“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郭女王当上皇后,又在曹丕面前大说甄洛的不是。受人诬陷而心情郁闷的甄洛,少不了发些牢骚。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甄洛写下了一首名为《塘上行》的诗作留传于今,全诗基调非常凄楚,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她入宫后由宠到衰的悲惨境遇。诗中写道:

蒲生我池中,绿叶何离离。岂无蒹葭艾,与君生虽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成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倍恩常苦枯,蹶船常苦没。教君安息定,慎莫致仓卒。

与君一别离,何时复相对。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搜搜。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谁知她的这首诗却引来了杀身之祸,曹丕听了甄洛对自己不满的牢骚话,顿时大怒,于221年赐甄洛自尽,时年40岁。甄洛死后,安葬在邺城。郭皇后怕甄洛鬼魂向阎王告状,于是下令在安葬时把甄洛的头发披在脸上,用糠塞住她的口,叫她的魂魄无法控诉冤屈。这样使这位高贵美丽的绝色佳人落得死后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悲惨命运。

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去,皇太子曹睿即位,是为魏明帝,追谥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并立寝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