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13

第13章 汉章帝刘炟皇后窦氏(2)

清河王刘庆,虽然年幼,却很懂事。为避祸,他从不向人提及自己的母亲。刘肇比他小一岁,兄弟俩两小无猜,关系亲密,废太子位后,刘庆待刘肇更加小心谨慎。皇太子刘肇也仍将刘庆视作亲哥哥。稍大些,刘肇曾在章帝面前为刘庆辩解,说他天性宽厚恭谨,从来没有坏心。章帝听了,勾起父子之情,命窦皇后好生抚育刘庆,所有衣食用品,与太子同等拨给,刘肇与刘庆入则同室,出则同车。因此,刘庆才能平安无事。

对付大小宋贵人之后,窦皇后便回过头来对付大小梁贵人。除掉大小宋贵人,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可谓是用心良苦。这一回,她决定换以凌厉的攻势,以期速战速决。

自刘肇被立为皇太子后,梁贵人一家蒙恩诏,从九真赦还洛阳。梁竦从此回甘肃老家闭门自养,每日以读经书为乐事,不问政事。他怎么也没想到,即使如此,也会触犯皇家,祸从天降!建初八年,忽然有洛阳朝使奉诏来到汉阳(郡名,辖境在今甘肃定西、陇西一带),说梁竦在家结纳盗贼,图谋不轨,想为哥哥梁松报仇,命汉阳太守立即将梁竦逮捕下狱拷问。不久,梁竦便在狱中死去,妻儿又被流放九真。

无疑,这又是窦皇后的阴谋。她同兄弟窦宪、窦笃内外勾结,先使二窦在外庭罗织罪名,诬陷梁竦。然后,又向章帝进谗,说大小梁贵人参与父亲的谋逆,又逼死了大小梁贵人。连光武帝的大女儿、舞阴长公主也因此案而受到牵连,被逼独居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即变相地被软禁了起来。

斗死了两对敌手,窦皇后巩固了地位。梁贵人一死,她变成了皇太子的正式母亲,皇后地位更加巩固。

励精图治族灭身死

章和二年二月,章帝驾崩,太子刘肇即位,他就是汉和帝。当时由于和帝年仅10岁,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朝廷大权落入窦氏手中。这一年窦氏只有年27岁。窦太后聪慧过人,精于谋划。章帝时,她曾协助章帝多次处理朝廷政事。因此对于繁琐的朝事,她能轻车熟路地处理,在这一点上,也算是东汉朝的幸运。

窦太后励精图治,提倡儒学,劝民农桑;另外,她还革除当时经济政策中的一些弊病。自西汉武帝以来,国家实行对盐、铁的专卖政策,禁止私人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繁荣。为了再次活跃市场,除去弊端,在窦太后执政期间,就罢除盐、铁专卖政策,听任百姓煮盐和铸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东汉经济的发展。

88年五月,塞外传来有关匈奴的讯息。匈奴发生内乱,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发生饥荒,有数千人到南匈奴投降。南匈奴的单于派使者送来书信,请东汉王朝出兵,共同消灭北匈奴,永绝后患。窦太后见信大喜。她仔细地衡量了东汉的兵力,认为再有南匈奴为内线,就可以击败北匈奴。她愈想愈觉得此举可行,她决定要建旷世奇功。她把北伐匈奴的军国大事拿出来让群臣商议,大臣耿秉认为:“这是天赐之机,匈奴内乱,以夷伐夷,此乃国家之利,宜可听许!”而大多数群臣却说:“北虏(指匈奴)凶恶贪婪,自汉兴以来数次征伐,皆无大的成就,今无故开战,恐劳民伤财,于国无益!”然而,太后的心中早有打算,她在心里暗暗做着出征的计划。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章帝死后,宗室都乡侯刘畅来吊国丧。刘畅身躯伟岸,仪容秀美,太后见而爱之,于是数次召见,情意殷殷,爱意浓浓,刘畅遂成为太后的情人。窦太后之兄窦宪当时任朝廷的侍中,听说太后与刘畅的关系,很是不悦。他既怕朝廷的流言飞语对太后不利,又怕刘畅得幸,将削弱窦氏的权力。于是,窦宪派人刺杀了刘畅。刘畅被刺,太后大怒,派人调查杀人者,追捕到凶手,才知幕后主谋是窦宪。汉朝法律规定:指使家奴杀人者,主人必须偿命。太后一怒之下,把窦宪拘捕,囚禁在内宫大狱。

窦宪深知自己这位胞妹的性格,她可以毫不顾惜亲情地将他处死。如今,他们的母亲沘阳公主也死去了,连一个为窦宪求情的人也没有。窦宪在狱中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

第二天,窦宪自狱中上书太后,要求率兵北伐匈奴,戴罪立功。窦太后正在物色选拔北伐的人选,可惜都不满意,窦宪的上书正合她意。派哥哥去,既可让他立功塞外,又可赦免其罪,两全其美。于是窦太后欣然应允,她力排众议,充罪奴为兵,征发各州县的粮食,以支援战争。

这年十月,窦太后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耿秉为副,率领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等兵马以及羌、胡军队等数十万大军出塞,北伐匈奴。窦太后亲自送窦宪、耿秉至玄武门外,交付了兵符帅印,谆谆叮咛:深入塞外,小心谨慎,遇事多听诸将领的意见,千万不可鲁莽。窦宪自幼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而且此番出征是戴罪立功,故兵至塞外,周密计划,谨慎用兵。在当地胡人的帮助下,熟悉了匈奴地区的山川地理。次年六月,窦宪的大军与匈奴相遇。窦宪、耿秉率军出朔方鸡鹿山,南单于出满夷谷,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败逃,窦宪大军追赶,又在私渠北鞮海相遇大战,斩匈奴诸王以下13000余人、获牲畜100多万头。匈奴诸裨小王率众前来投降的,共有81部,20多万人。

窦宪、耿秉率大军出塞外,绝大漠,共计3000多里,功成之后窦宪登上燕然山,令随行护军班固刻石铭功,以宣汉朝威德。从此,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单于率部西逃,远至欧洲,引起了日尔曼人的大迁徙。东汉帝国消除了自战国、秦汉以来边境匈奴的威胁。这些大功远远超过了西汉的卫青和霍去病。

窦宪破匈奴的第二年五月,太后派往河西的边帅班超大破月氏,迫使月氏每年向东汉帝国进贡。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皆归降汉朝。太后立即嘉奖班超,并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窦太后统治之下,剿灭北匈奴,西建西域都护府,建立了旷世功勋,东汉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正当窦太后雄心勃勃治理朝政的时候,一场宫廷政变正在悄悄地进行。

刘庆被废去太子头衔时,年龄不大,而他生母的惨死和外家的贬斥,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知道自己的祸福与太子刘肇紧密相连,他们有共同的恩怨。刘肇即位后,他更是倾心相结。和帝刘肇也把清河王当做知己。

转眼已是太后当政的第五年,汉和帝刘肇已经15岁了。这年春季的一天,和帝和清河王刘庆在西苑游玩。刘庆忽然说:“陛下,你见过豆树吗?”和帝大笑:“世上哪有什么豆树?”刘庆指着那一片柳林说:“瞧,那不是豆树吗!”小皇帝感到奇怪:“这是柳树,怎么成了豆树?”刘庆借机说:“姓刘的江山都变成姓窦的了,这柳(刘)树不也变成豆(窦)树了吗!”和帝恍然大悟。这一晚,他们二人谈了很多,谈了很久,最后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和帝让刘庆出宫,联合千乘王刘伉和司徒丁鸿。丁鸿曾进谏太后,让和帝亲政,刘肇认为丁鸿亦是自己的亲信。同时又让心腹太监郑众往来传递消息。

当和帝等人正在秘密策划的时候,窦宪、耿秉率远征军回到京师洛阳。京师张灯结彩,宫里灯红酒绿,窦太后亲自把盏,为远征大漠、得胜回朝的将士们接风洗尘。庆功会上,窦宪喜气洋洋,小皇帝还向他祝酒呢;在一片颂扬声中,他喝得酩酊大醉。宴会过后,侍从们把大将军窦宪送回府中。窦夫人赶快令人给老爷做醒酒汤。这时,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只说宫中有旨,窦宪吓得酒醒了一半,赶快接旨。而实际上是,和帝命丁鸿带领禁卫亲兵包围了窦府。窦宪措手不及,被拘捕。窦宪、窦笃、窦景、窦环皆被迫自杀;北征匈奴的功臣耿秉之子耿忠(耿秉已死)被削去封国,班固下狱折磨致死;窦氏亲戚郭举、郭璜、邓垒、邓磊皆下狱而死;太尉宋由被迫自杀。窦氏满门抄斩。

剿灭窦氏家族以后,和帝秉告了太后。窦太后知大势已去,宣布还政于和帝。汉和帝刘肇用功臣的鲜血染红了皇帝的宝座,宦官郑众等人被加官进爵,从此开了东汉宦官参政的先例。

窦太后交出国家玉玺,走下听政的宝座,不久就忧郁而死。死后,葬于汉章帝陵——敬陵。随着她的死亡,东汉帝国也走完了自己的鼎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