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92

第92章 以少胜多采石战(4)

宗泽去世后,宋朝派杜充做东京留守。杜充是个昏庸残暴的人,一到开封,把宗泽的一切防守措施都废除了。没多久,中原地区又全部落在金军手里。

岳家军大破兀术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三百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土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土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这一来,岳飞的勇敢出了名。过了几年,他在宗泽部下当将领。宗泽很器重他,对他说:“象你这样智勇双全,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但是光靠冲锋陷阵,毕竟不是常胜的办法。”他交给岳飞一份古代的阵图,说:“你拿这个去好好研究一下。”

岳飞接过阵图,向宗泽道谢了,接着说:“按照阵图作战,这是兵法的常规。至于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还得靠当将领善于用心。”

宗泽听了,十分赞赏这个青年将领的见解,

岳飞跟宗泽一样,把抗金作为自己的职责。宋高宗即位以后,他就马上写了一份奏章,希望高宗能亲自率领宋军北伐,激励士气,恢复中原。他还批评了黄潜善,汪伯彦一伙投降派的主张。

奏章一上去,宋高宗不但不听,反而嫌岳飞小小将官,多管闲事,革了他的军职。

宗泽死后,岳飞归东京留守杜充指挥。金兵大举进攻,杜充逃到建康;金将兀术攻打建康,杜充又可耻地向金军投降,杜充手下的将士都散了伙,只有岳飞的队伍仍旧坚持在建康附近战斗。这回趁兀术北撤的时候,他跟韩世忠配合,把兀术打得大败。

金兵北撤以后,朱高宗从温州回到临安。金朝在中原地区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国号大齐,充当金朝的帮凶,骚扰南宋地界。岳飞率领将士多次打退了金齐联军,建立战功。到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已经从一个普通将领提升到节度使的地位,跟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驾齐驱了。

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满江红》,抒发了他抗金的壮志豪情。词的上半首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一心恢复中原,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宋高宗曾经为他造一座住宅,岳飞推辞了,他说:“敌人还没消灭,哪里顾得上家呢?”有人问他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岳飞平时十分注意练兵,部队休整的时候,他也带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象打仗时一样严格。有一次,他儿子岳云在骑马冲山坡的时候,因为战马失足,摔倒在地。岳飞知道了,狠狠责打了岳云。别的兵士看到主将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严格,就格外认真操练了。

在岳家军里,军纪特别严。一次,有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中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对待将士要求十分严格,又关心爱护。兵士生病,他常常亲自替他们调药;部下将领出征的时候,他就叫妻子岳夫人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在战争中阵亡,就抚育他们的子女;上级赏给他的财物,一概分配给将士,自己家里丝毫不留。

经过这样的训练和照顾,岳家军将士士气旺盛,作战勇猛。岳飞在作战之前,总是先召集将领,一起商量作战方案,然后才出战。所以打起仗来,每战必胜,从没有打过败仗。金军将士见到岳家军,没有一个不害怕,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名将,再加上各地百姓组织的义军的配合,要打退金兵本来是有条件的。但是宋高宗不顾岳飞等人反对,一味向金朝屈辱求和,公元1139年,竟向金朝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算是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赏还”南宋。

公元1140年十月,金朝又扯毁和约,发动全国精锐部队,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进攻。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还给南宋的土地,全被金军夺去,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宋高宗这才不得不下诏书,要各路宋军抵抗。

岳飞得到这个命令,立刻一面派部将王贵、牛皋、杨再兴等分路出兵,一面派人到河北跟义军首领梁兴联络,要他率领义军在河东,河北包抄敌人后方,岳飞坐镇在郾城指挥。

过了几天,几路人马纷纷告捷,先后收复了颍昌(今河南许吕东)、陈州(今河南淮阳)和郑州,金军统帅兀术在东京听到岳飞进兵,大为恐慌,连忙召集部下将领一起商量对策,大家纷纷议论,说宋朝别的将帅还容易对付,就是岳家军攻势难当。但是既然来了,只好集中全力,跟岳家军拼一下,接着兀术就和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带大军进攻郾城。

兀术大军来到郾城,宋金双方都摆开战场。岳飞先派他儿子岳云领着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他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打胜仗,如果不能打胜,回来就先砍你的头。”

岳云答应了一声,就带头冲上阵去,奋勇拼杀。宋军随着岳云,杀得金兵丢下了遍野的尸首。

兀术败了一阵,就调用他的“铁浮图”进攻。“铁浮图”是经过兀术专门训练的一支骑兵,这支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以三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冲锋;又用两支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叫做“拐子马”。

岳飞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命令将士上阵时候,带着刀斧。等敌人冲来,弯着身子,专砍马脚。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岳飞就命令兵士出击,把铁浮图、拐子马打得落花流水,兀术听到这消息,哭得挺伤心,说:“自从起兵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这下全完了。”但他不肯认输,过了几天,又亲自率领十二万大军进攻宋军。岳飞部将杨再兴带领三百名骑兵在前哨巡视,见到金兵,立即投入战斗,杀伤敌人两千多人。杨再兴也中箭牺牲,宋将张宪从后面赶上,杀散金兵,兀术才不得不逃走。

兀术在郾城失败,又改攻颍昌,岳飞早料到这一着,派岳云带兵救援颍昌。岳云带领八百骑兵往来冲杀,金兵竟没人能抵挡。后来宋军步兵和义军分左右两翼包围,金兵又打了个大败仗。

这时后。由梁兴率领的太行山义军和黄河两岸的各路义军,也纷纷响应,到处打击金军,截断金军的运粮线。他们所到的地方,都打起岳家军的旗帜,金兵看了吓得心惊胆战,岳家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距离东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得直流眼泪。

岳飞眼看这个胜利的形势,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虞允文书生退敌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僻聚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称为海陵王。完颜亮把金朝的京都从上京迁到燕京,一心想发动战争,消灭南宋。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里他上了天宫,天帝命令他讨伐宋朝。他跟大臣谈起这个梦,一些凑趣的大臣都说这是个好兆头,向他祝贺。完颜亮就把发兵南侵的事决定下来了。

完颜亮准备发兵的风声,传到临安。有些官员要朝廷早作准备,反而被宋高宗斥责是造谣生事。有一回,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临安,宋高宗叫大臣张焘(音dáo)接待。张焘想从施宜生那里探听消息。施宜生原来是宋朝的官员,也想透露点消息给张焘,但是旁边有金朝的随从官员,不好明说。只好暗示说:“今天北风可刮得厉害啊!”又拿起几案上的笔说:“笔来,笔来!”(“笔”和“毕”同音,“毕来”就是都来的意思。)

张焘得到施宜生的暗示,连忙把金兵要大举南下的消息告诉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只当耳边风。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完颜亮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从前梁王(指兀术)进攻宋朝,费了多少时间,没取得胜利,我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绮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到金兵南下,吓得丧魂落隗根本没想抵抗。完颜亮渡过淮河,王权还没见到金兵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才害怕起来。他把王权撤了既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守军。

叶义问也是个胆小鬼,不敢亲自上前线,另派一个中书舍人(官名)虞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对岸的金兵正在准备渡江。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文到了江边,只见宋军兵土三三两两垂头丧气地坐在路旁,把马鞍和盔甲丢在一边。

虞允文问他们说:“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们坐在这里等什么?”

兵士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文官,汉好气地说:“将军们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仗?”

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土,告诉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报告朝廷,论功行赏。”

大伙儿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

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战。别人把事办得那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

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好阵势,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队。

宋军布置刚刚结束,金军已经开始渡江。完颜亮亲自挥动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金兵已经陆续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就都垮下来了。

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象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一半还在顽抗。

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了下来,江面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今河南潢洲)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牢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全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颜亮不会甘心失败。当天夜里,就把战船分为两队,一队开到上游,一队留在渡口。到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完颜亮果然又派金军渡江。虞允文指挥两队战船夹击。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三百只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军放起一把火,把敌船全烧了。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不成功,又把他们的兵士乱杀宁一批,才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想到那里去渡江。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十分钦佩。

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郝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绮防守。那时候,刘绮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绮。刘绮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