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98

第98章 和为什么受宠

和,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一人兼任多种要职,为乾隆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传说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

随驾出宫。乾隆问身边的大臣一些事情,大臣们答不上来,乾隆有点生气。这时候聪明的和答出了乾隆的问题,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从此,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乾隆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此后,他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他还是乾隆帝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为什么和

会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宠信和委以大权,成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为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诸葛孔明再生吗?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和确实精明能干,敏捷异常,善于临机应变,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记忆力特别好,还精通满文、汉文,会蒙文和藏文,有处理政务的一定能力,但离真正的善理国政的名相和指挥三军克敌制胜的名帅,还相距甚远。至于和问什么那么受乾隆的宠信,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

有人认为,和

之所以受宠是因为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动而成的。一次,主仆二人说起江南秀丽风光,繁华都市,乾隆帝道:“朕也想重游江南。但顾虑南北迢遥,劳命伤财,朕所以未决。”和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非但未招致民怨,反而被颂为圣君。古来圣君,莫如尧舜。但凡圣君,道本相似,何况国库殷实,金银充足,区区巡游不会耗费多少库银。”和这一席话,正好逢迎了皇上仿效先祖、学尧舜的喜好,乾隆遂降旨预备南巡。和亲自监督龙舟等南巡的设施,华丽奢侈之极,库银由和流水般地挥霍掉了。和

也因此更加得到宠信,被升为侍郎。

这种观点认为,和

论文论武,都没有什么才能,但因为他善玩心理战术,逢迎皇帝,才受到皇帝的恩宠。

长得像乾隆喜欢的已故宫女

然而,关于和

受宠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离奇的说法。据记载,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宫中一位宫女。宝亲王时年17岁,情窦已开,常在没人的时候和这位宫女调笑。一天,不知为何,宫女误撞到宝亲王的眉际,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以宫女调戏皇子为名,下令将宫女牵到月华门勒死。宝亲王听后,流着泪跑到月华门前。此时的宫女已奄奄一息,宝亲王放声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宫女颈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以红痣相认。”话至此,宫女淌了两行眼泪便魂归西天。宝亲王又仔细端详了宫女的脸面,吩咐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把宫女贴身的衬衣脱下来,日日同眠。

宝亲王登基后,这件事渐渐淡忘了。而和。酷似这位已故的宫女,而且他的颈上也有一颗鲜红的血痣。因此,对佛家的转世轮回之说深信不疑的乾隆皇帝竟深信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宫女转世而来。因而从这以后,乾隆将对宫女的歉疚全部补偿给了和,便刻意提携他。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至于乾隆为什么这么宠信和,也许答案只有乾隆自己知道。

延伸阅读

之死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

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突的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和

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和入狱。嘉庆帝本要将和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儿媳妇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刘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的和余党一律免于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