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09

第9章 《满江红》是岳飞所作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抗金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敬仰。而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所作《满江红》,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岳飞在写作《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满江红》一词,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在神州大地传颂。按照传统的说法,《满江红》出自岳飞之手已经确认无疑。

但是,近代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并在学术界引发了长期的争论。他们认为《满江红》一词不是岳飞所作,而是后人的伪作。

岳珂没有收录这首词

余嘉锡认为,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

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是不遗余力的,此集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为何未收此词?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宽亦未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与岳飞作战的地名不符

夏承焘认为,这首词上有一个叫“贺兰山阙”的地名。他认为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此词若真出自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如果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明中叶以后也是如此,若以泛指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

与岳飞的心境不符

1980年,海内外又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热潮。如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的文章,再次对《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了疑问。他首先指出《满江红》词中用了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是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其次,他认为《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后者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

《满江红》词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作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岳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而这首词的思想价值以及它的历史作用早已得到了历史和人民的认可。

延伸阅读

岳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也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受“恩例”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被秦迫害致死的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有人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