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66

第66章 “狸猫换太子”真假之谜

宋仁宗赵祯,真宗之子。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死,才开始亲政。宋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关于宋仁宗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故事并不能代表历史,历史对此有另一种说法。

传说故事

传说包拯巡行到地方,路上在经过一处破窑时,被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妇拦住了。这位老妇自称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原来,当年没有生育的刘德妃因为嫉妒李娘娘怀上了“龙种”,于是就买通接生婆,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出生的宋仁宗。宋真宗见了这个血淋淋的怪物,一怒之下就把李娘娘打入冷宫。后来刘德妃升为皇后,就对李娘娘起了灭口之心。李娘娘在一位宫女的帮助下逃出了深宫,从此就躲到了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年。故事最后,包拯洗雪了李娘娘的冤仇,想方设法让仁宗认了真母。

可是这毕竟只是传说,正史里并没有记载这件事。

正史记载

《宋史》上说,李宸妃确有其人。李宸妃是刘德妃的侍女,在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就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宋真宗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

真宗去世后,11岁的赵祯即位(宋仁宗),刘皇后也被尊为刘太后,辅政掌权。谁都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来挑明这个真相。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到仁宗现在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但自己死后一定会有人向仁宗禀告实情。如果仁宗因此怪罪太后家人,那就不是谁可以控制的了,所以应当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那时即便谁要说什么坏话,仁宗也不会拿刘家怎么样的。李宸妃的丧礼因此举行得极为隆重。

刘太后去世后,果然就有人告诉了宋仁宗他的生母其实是李宸妃。仁宗十分悲痛,他号啕大哭,甚至下了哀痛诏自责。他十分愤怒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还让母亲含恨而死,至死母子不能相认。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刘太后的错,于是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家的府第。这时宰相吕夷简急忙觐见,劝说仁宗,太后虽然不义,可是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就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虽然刘太后不是陛下的生母,可是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这种恩情陛下又怎能忘呢?

这一番话使仁宗冷静下来,他命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检查了李宸妃的下葬,一看生母没有被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还穿了皇后服下葬,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亲属的包围。仁宗下旨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章懿,亲临殡仪地方祭告。并且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还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由此可见,包公与“狸猫换太子”这件事毫无关系,李宸妃也并没有流落民间。但是,至于刘德妃当时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把宋仁宗变成自己的儿子,至今无法揭晓。

延伸阅读

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出兵攻打宋,宋真宗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主张逃跑,宰相寇准说,如果放弃

京南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进入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士气大振。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的坚持和使者曹利用到辽营一再讨价还价,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