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41

第41章 人面鱼纹盆的神秘象征

仰韶文化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成为了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珍品,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和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彩绘的形式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图案,即几何图形和各种植物花纹;一种是写实,即各种自然现象和现实中的日常生活片段。人面鱼纹作为写实绘画,它可能正是当时渔猎经济情景的真实反映,体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民们对生存环境的客观认识。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推测,关于人面鱼文饰蕴涵的真正意义,历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几种说法:

祖先崇拜说

有人认为人面鱼文饰是原始先民幻想中祖先形象的真实写照,人们按照自己的样子而描绘出了祖先的面貌,又绘上了具有明显特征的鱼类躯体,因而产生了“人面鱼身”这一图腾形象。把自己的祖先描绘成半人半鱼的形象,正说明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与鱼合婚后所繁衍的子孙后代。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既然以鱼作为祖先来加以祟拜,那么照理祖先是不能被猎杀的,然而,事实是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工具,这显然与先人们将鱼作为图腾崇拜是相矛盾的。

生殖崇拜说

原始社会人们经常以鱼为食,在长期的捕食过程中,他们发现鱼有惊人的生殖能力,因而产生了由衷的崇拜。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卜书》中指出:“半坡先民精工特制了彩陶,绘上特别的鱼纹,用以举行特别的鱼祭,那些鱼纹仍然有特殊的含义。从表象观察,是半坡先民崇拜鱼类;从深层分析,则是他们将鱼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生殖崇拜,尤其是祈求人口繁盛。”而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鱼纹是一种既具有象生纹样特点,又有几何纹样特点的纹样,作为象生纹样,它的意蕴主要反映了原始人类与鱼的一种特殊关系,但绝不仅限于此。作为几何纹样,也就是说鱼形被抽象变体,并被纳入到一种几何纹样的图案中,这时,鱼纹的主要功能和意义是为了图案的美观和适宜,它的形式的含义超过了概念的意味。因此,认为赵国华的观点“是忽视研究对象本身特点的一种表现”。

图腾崇拜说

远古时代,图腾崇拜非常广泛,所以有人认为彩陶上的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人面鱼纹和图案化的象征性鱼纹等等,可能是一个氏族内各个家族为了相互区别,便以同一图腾动物的变体纹样作为标识。这样,从纹样上可以看出它属于哪一个氏族,同时也可以与其他部族相互区分。当代学者李泽厚认为,动物形象到几何图案的陶器文饰,具有氏族图腾的神圣含义,鱼纹就是半坡类型氏族的图腾。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同一地区包含着无数个部落和部落联盟,即一种文化类型不可能只有一种图腾,而同一部落内也可能信奉不同的图腾。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说法外,还有几种非主流说法,如权利象征说、面具说、外星人形象说等。总之对于人面鱼文饰包含的精神指向,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公认的答案,因而,人面鱼文饰的真实涵义也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大未解之谜。

延伸阅读

人面鱼纹盆与福娃

2004年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时,对半坡文明情有独钟的吴冠英教授递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喜娃”,它们是五个不同颜色、形态各异、有着半坡彩陶风格的人面鱼纹小精灵。

因为喜娃代表着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又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契合。于是,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吴冠英的“喜娃”一路过关斩将入围了50强作品,并成为其中唯一由五个娃娃组成的吉祥物。但就在这个时候,“喜娃”头部的人面鱼纹造型却惹来了争议。

有关人士认为,人面鱼纹盆是上古时代的殉葬品,与奥运的氛围有冲突,所以“喜娃”的设计被暂时搁置。但在后来的评选过程中,“喜娃”所含的“五行”理念被重新采纳,只是头部的人面鱼纹设计被去掉,最终设计成了五个头戴着熊猫、鱼、燕子、火焰、藏羚羊形象帽子的可爱娃娃,也有了“中国福娃”这样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