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02

第2章 汉字起源于何时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在形体上是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的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仓颉造字说

中国古代最通行的说法是仓颉造字。那么仓颉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有人说是黄帝的史官,有人讲是古代的帝王,也有人说他生活在神农和黄帝之间,还有人认为在炎帝时代等等。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远古伏羲氏作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以“结绳”记事,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这其中,“八卦”是由记数符号构成的,“结绳”也属于一种记数法,而“书契”,反映了原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因此,在汉字起源的说法中,以“仓颉造字说”最具权威性。

另一种说法是,“仓颉”的发音和契刻等字差不多,古代的文字不用笔写,而是用刀刻,仓颉是指那些契刻文字的人。还有人则认为,汉字是由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至于“巫”和“史”是什么人,又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陶器刻符说

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记事符号的陶器,有些接近于文字,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一些刻符被解读为斤、戌、炅、斧、旦等,于是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汉字起源于陶器刻符。

殷商甲骨文说

有学者认为,到了殷商才开始有了文字——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因为现在已知用于记录或成句语言系统的最早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商代的甲骨文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规范化,它不仅在语法结构上为先秦书面语言奠定了雏形,而且字型也跟东周、西周、秦、汉文字有一脉相承的联系,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汉字“殷商甲骨文说”是目前史学界较普遍的看法。

夏代起源说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早已经成熟,据此推断,其发展至少应该在商代以前1000多年,因此中国的文字应该起源于夏或夏之前。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但至今仍没有得到证实。

知识小百科

什么是“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汉初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笔势狂放不,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