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115

第115章 沈阳故宫的三大谜团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或盛京皇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占地6万平方米,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许多学者一直关注着沈阳故宫,并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古迹,更多的还是因为宫中藏有不少待解谜团。

努尔哈赤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努尔哈赤于1621年将都城迁到了辽东重镇辽阳。但1625年,他又突然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努尔哈赤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虽然这个传说过于神奇,但历来皇帝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据《侯氏宗谱》说,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据此推测应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但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主任却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据《侯氏宗谱》记载:“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那么,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延伸阅读

沈阳故宫的建筑特点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

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