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108

第108章 谁焚烧了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1974年3月,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面3里的西杨村,几位农民在奋力打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陶制人头。农民们十分沮丧,因为据说挖井挖到人头是一件不吉利的事。于是,他们悄悄把人头埋好,又换了个地方继续挖井。可是,没想到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这次他们挖出许多陶制的身体和头。农民们感觉蹊跷,于是他们迅速地报告了有关部门。有关部门立即派考古工作者展开钻探和发掘工作。当地表层被掘开时,神话般的奇迹就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在5米多深的深坑内站满了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威武健壮的武士俑和拖拉木制马车的陶马俑。这就是举世震惊的一号兵马俑。1976年6月,第二号和第三号兵马俑坑又相继在一号俑坑的北侧20米处发现。

秦兵马俑距秦始皇陵1000多米,共有3个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在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还发现了一个未建成的兵马俑坑,即四号坑,有学者猜测它可能是计划内要修的后勤部队俑坑,但也有人认为是象征中军的兵马俑坑。至于为什么突然停建,则很可能是秦末农民起义扰乱了修建计划。

可以看出,原来这些兵马俑是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的,但是,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考古发掘现场却是一片残破的景象,一号坑的全部和二号坑的一部分有明显的因火焚烧而塌陷的痕迹。里面的兵马俑有的东倒西歪,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头破腹裂,有的臂断腿折。陶俑、陶马身上的彩绘经火焚烧后大都脱落,而坑上面架设的棚木、芦席、顶梁木等也都成了灰烬或者焦炭,坑周围到处是经过大火焚烧而成的赤红色的红烧土。如此景象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是谁焚烧了秦兵马俑坑呢?又是为什么要焚烧它呢?

项羽、牧童焚毁说

据《汉书》转引刘向的疏文:“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其他史籍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所以,不少学者认为秦兵马俑就是项羽和牧童烧的。但是,也有人反对此说。他们认为,刘向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谏阻汉成帝营建奢华的陵墓,这是一种援古讽今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事实。何况,细细品味此文可以发现,文中仅提到项羽、牧童焚烧秦始皇的陵墓而并没有明确提出焚烧的就是秦兵马俑。事实上,纵观全文,刘向只字未提兵马俑。

葬礼仪式自焚说

由于在三号坑中发现有一堆动物骨骼朽迹和一段残缺不全的鹿角,说明了在秦代卜战仪式依然存在。再以古代丧葬制度和民俗学的资料为据,有人提出,秦兵马俑的火不是别人而正是秦人在陵墓建成之后自己放的。在古代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丧葬礼仪中,放一把火来烧毁祭葬物品和墓前某些建筑物是一种很常见的风俗,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够在阴间继续享受。不过,这种说法也有说不过去的地方。既然要烧,为什么只烧一号坑和二号坑,而独有三号坑幸免于难?就算是秦人自己放火烧的,那么从建成到焚烧的间隔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可奇怪的是,根据现场考古发掘来看,俑坑底下普遍都有二三十厘米厚的淤泥,这种淤泥层绝非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积累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在秦朝灭亡之前兵马俑是安然无恙的。所以说,这种“葬礼仪式自焚说”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秦兵马俑到底是怎么起火的?或者说究竟是被谁焚毁的?要解答这个难题,只能靠进一步的探索了。

延伸阅读

秦始皇陵所遭到的破坏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