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100

第100章 甲午战争中日军在哪里登陆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中日战争对腐朽的清政府来说,是一场耻辱之战。当时,日军首先在山东登陆,然而,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史学界一直争论不已。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荣成登陆。甲午战争时期的荣成在今荣成县城崖头东北80多里的龙须岛西部。甲午战争期间在北洋舰队“定远”舰任职的陈兆锵持此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龙须岛登陆,赞同这种说法的学者较多。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日军登陆的当天,将日军活动情况电告李鸿章,电文中说:“两船向龙须岛驶,二十二船在灯塔处或二英里处或八英里游弋,必是倭船有登岸之举。”北洋海军覆亡时,《会陈海军覆亡禀》中有记载说:“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895年1月20日),倭以水陆劲旅自龙须岛登岸,破荣成县城,攻桥头等隘。”另外,曹和济所撰写的《津门奉使纪闻》中亦持此说。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落凤港登陆。落凤港位于龙须岛南侧、荣成湾的北端。山东巡抚李秉衡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电告清廷称:“昨调倭岛、里岛防营折赴龙须岛,尚未赶到,而倭人于落凤港登陆,径赴荣成县。”甲午战争期间曾一度上书言事的易顺鼎说:“二十五日,倭以运船四十艘,载陆兵由落凤港登岸,扑荣成县。”池仲在《海军实记述战篇》中亦持此说。当代史著,未曾采用此说。

第四种说法认为在金山嘴登陆。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当时镇守威海卫南帮炮台的总兵刘超佩将日军登陆和中国军队抵抗的详细情况电告李鸿章,电文中这样说:“二十五日早四点钟,倭船三四十只在龙须岛、倭岛、里岛游弋,嗣于龙须岛、倭岛交界之金山嘴水深处下兵……贼兵蜂拥而上,枪队不能存身,退回荣成。”

在《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中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期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即山东半岛作战计划。计划中决定,由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第二师团及在国内的第六师团编成“山东作战军”,由海路运输,在山东半岛登陆。从1894年12月19日到23日,日军共3.5万人,3800匹马登陆荣成湾。

目前,史学界已经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将登陆地点圈定在龙须岛了。

延伸阅读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中国和日本签下了《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