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09

第9章 明代酒业

明代,酒的酿造和蒸馏技术得到提高,出现了以黄酒和烧酒为原料的配制酒和滋补酒。酒的种类相比元代有所增加,出现了青稞酒,而且果酒也不仅仅是葡萄酒,还出现了枣酒、桑葚酒、荔枝酒等。

明清时期,黄酒和烧酒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绍兴酒和山西汾酒。宋代,绍兴酒业就很发达,出产竹叶青等名酒。明代绍兴酒业继续兴隆,其酒品远销京师。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初至绍兴就写到: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家家开酒店,老少唱吴歌。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绍兴酒业兴旺的景象。

饮酒风气

明代既不征收酒税,又无关于饮酒的禁令,民间都以酒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就像早饭晚饭一样不可或缺。

明代各级文武官员多押妓饮宴。虽有禁却难以坚持,到正德年间便“大纵矣”,押妓饮宴已成为当时官僚们的时尚了。上行下效,巨商豪富以及文人、市民们也皆如此。《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三言二拍”中关于这类事的描述颇多。

酒令自唐代出现后,经过五代宋元的不断丰富发展,到明代已呈现绚丽多彩的局面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酒令和行令方式盛行于明代各种类型的酒宴上。与此同时,总结推广这类文化知识的书籍也纷纷出现了,如《安雅堂酒令》、《觞政》、《醉乡律令》、《文字饮》、《嘉宾心令》、《狂夫酒语》和《酒家佣》等等。袁宏道在《觞政》一书中分十六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行酒、劝酒、斗酒、祭酒圣、罚酒和酒席上所具备的各种助兴器物等具体的内容。其他书籍也各有侧重地介绍了酒宴知识。这些书籍的出现和流传,无疑对明代的饮酒风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酒业发展

明代酿酒作坊和烧锅作坊遍及城乡,除专业经营的外,农村的田家也多在丰年酿酒以供自家饮用。甚至有些作其他买卖的小本生意人也以造酒为辅助盈利手段。从文献记载上看,明代酒类品种明显多于前几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高谦《遵生八笺》、宋应星《天工开物》、射肇《五杂俎》等书和一些地方志中都记录了大量的明代酒。另外,明代小说、传奇、诗歌中也有一些明代酒的资料。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知道明代的酒类至少有五十多种,如:金华酒、砸嘛酒、麻姑酒、秋露白、饼子酒、景芝高烧、愈疟酒、逡巡酒、五加皮酒、白杨皮酒、当归酒、枸杞酒、桑葚酒、姜酒、茴香酒、金盆露水、薏苡仁酒、天门冬酒、古井贡酒、绿豆酒、茵陈酒、青蒿酒、术酒、百部酒、仙茆酒、松液酒、竹叶酒、槐枝酒、红曲酒、神曲酒、花蛇酒、紫酒、豆淋酒、霹雳酒、虎骨酒、戊戌酒、羊羔酒、葡萄酒、桃源酒、香雪酒、碧香酒、建昌红酒、五香烧酒、山药酒、三白酒、闽中酒、梨酒、枣酒、马奶酒、红灰酒、双料莱莉花酒、葛蜀欠酒、莲花白、德州罗酒、窝儿酒等。

延伸阅读

五加皮酒的传说

相传,东海龙王的五女儿来到人间,与一个男子相爱。两人生活很困难,于是龙女就提出要丈夫造一种能健身治病的酒,丈夫感到很为难。后来,龙女让丈夫按她说的方法和比例投放中药来酿酒。丈夫在投中药时,龙女唱道:一味当归补心血,去化湿用

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这首歌里包含了十二种中药,它们就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丈夫按此法造出酒后,龙女将它命名为“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问世后,达官贵人和百姓,都纷至来购买这种香味扑鼻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