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81

第81章 酒中牡丹古井贡

古井贡酒产自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亳州,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

古井贡酒是中国原八大名酒之一,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曹操与酒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曹操在《上九酝春酒请奏》中说:“臣具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解冻,用好稻米,滤去曲滓,便酿……三日一酝,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法,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九酝酒法”是对当时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亳州的“九酝春酒”曾作为贡品的最早也是唯一的文字依据。另据《亳州志》记载:

现酿酒取水之古井,是南北朝梁大通四年(532年)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其酿酒尤佳。

明代,此酒又作贡品进献万历,谓之“古井贡酒”。1959年,毫州古井酒厂(当时名毫县古井酒厂)就是据此为今天的“古井贡酒“命名的。“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酒中牡丹古井贡酒之所以“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饮誉海内外,是与酿酒所取水的一口古井分不开的。

独孤信投锏井

公元532年,阴风怒号,战马嘶鸣。北魏为夺回谯城(今毫州),与南梁戌守的大将元树拼命死战。魏将独孤信奉命出战。但几经厮杀,仍惨遭失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直至次年7月,北魏再派大将樊子鹊统帅大军围攻谯城,元树粮绝战死,才收复失地。后人为纪念独孤信,在他安营扎寨的地方修建了独孤将军庙,并在他投锏的井旁开井24眼。历史沧桑巨变,现尚存4眼。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

水是一种极好的熔媒,与酿酒的糖化迟速、发酵良否、酒味优劣都极有关系。早在公元6世纪,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论述:“河水第一好,凡得者取极甘之井水,小咸则不佳。”这就是说,凡水中氯化物含量适当,对微生物是一种养分,对酶无剌激作用,还能促进发酵。若味觉感到咸苦味时,则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即所谓“小咸则不佳”了。应了“名酒必有佳泉”这句话,毫州古井酒厂取水的这口井水质甘甜、清澈。

古井“常年水深六七米,从未干涸过”。据当地老人传说,百余年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有人掏过井。毫州古井酒厂建立后,曾试图掏井,但终因泉涌太旺,且又限于当时无先进提水设备,只得半途作罢。至今,贡酒酿造用水仍从此井中汲取。酒厂用每小时可提水10立方米的水泵抽水,昼夜不停,井水仍不见下耗,真可谓“古井神水”。

外宾求酒

现代古井贡酒的风昧和吸引力仍不减当年。据报载,一群法国游客到古城西安一家餐厅就餐时,被古井贡酒十年陈酿的浓香所吸引,观其包装,更是巧夺天工,于是其中一男士不惜以法兰西最隆重的跪请礼节求赠此物。原来他们在西安红楼剧院的餐厅里就餐之时,忽然有股酒香飘入鼻际。他们顺着酒香寻去,在餐厅的一角,几位中国人正觥筹交错,在他们的酒桌上,一只印着威武雄壮的魏武帝曹操头像的酒瓶特别显眼。法国游客连声称赞:“中国文化灿烂辉煌,没想到中国的酒更加神奇,能引人至仙境,还有那酒瓶让人看一眼就不想再把目光移开,完全超出法国的白兰地。”一位法国女士用胳膊碰了她身边一位叫雨果的男士,要求雨果将那只酒瓶要过来。雨果耸耸肩,表示为难。原来,按法国风俗,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得到宴会上最精致的礼品。雨果走到这几位中国人桌前,单腿跪下,双手高举,在座的人赶紧将雨果扶起,并将酒瓶赠送给了他。

延伸阅读

古井贡酒的特点

古井在淡雅香型白酒研究方面的大胆探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淡雅香型古井贡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粮投料、独特的“两花一伏”(即“桃花曲”、“伏曲”和“菊花曲”)大曲发酵、“三高一低”(即入池淀粉高、入池酸度高、入池水分高、入地温度低)和“三清一控”(即清蒸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池底、控浆除杂)等独特技术,又经小火馏酒,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分别摘出窑香、醇香、醇甜3个典型的酒放入陶坛贮存,正是这些成熟而又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赋予了淡雅型古井贡酒优异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