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74

第74章 宋元时期的酒肆文化

宋代时,酒肆文化更加繁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酒楼。尤其是北宋首都东京和南宋首都临安(杭州)的酒肆酒楼最为繁荣,当时不但私人卖酒,而且还有专门的官方酒楼。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市民生活舒适,酒楼发展到此时已基本上摆脱了古代神话传说色彩,更接近市民生活,也更为讲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酒楼: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采楼、欢门。惟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萤煌,上下相照……自矶楼后改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用飞桥栏槛,明暗通,珠帘绣额,灯烛光耀……九桥门街市酒店,采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政和后来,景灵宫东墙下长庆楼尤盛。

这里仅提出几家有代表性的酒楼。其实当时类似于这些酒楼规模的在东京有72家,其繁华景况不言而喻。据史料记载,当时东京饮酒之风奢侈,只两人对座饮酒,也要用酒壶一只,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小菜碗三五只,花费“银近百两”。有时一人独饮,也要用酒盏之类,必不可少。

宋代文人墨客常流连于茶楼酒肆之中,留下了许多关于酒楼的诗篇,从中也可看出宋代酒楼之繁华。

陆游《点绎唇

采药归来》一词,描写作者采药归来,在乡村小酒店沽酒的乐趣。词曰: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青山千嶂,渔歌唱晚,新酒初酿,不能不引发作者“醉弄扁舟”的豪情。

南宋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酒楼林立,装饰习尚都仿效作汴京成俗,虽已咸偏安之局,但华奢之风较之北宋有过之而不及。《梦粱录》记载:

中瓦子前武林园……店门首彩画观门,设红绿杈子,排绿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装饰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潇酒。但此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一二十步,分南北两廊,皆济楚阁儿,稳便坐席,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

在丰豫门外,旧名耸翠楼,据西湖之会,千峰连环,一碧万顷,柳汀花坞,历历槛栏间,而游桡通画,悼歌堤唱,簇往会合于楼下,为游览最。顾以官酤喧杂,楼亦卑小弗与景称。

淳祐九年(1249年)赵安抚与簧始撤新之,瑰丽宏特,高切云汉,遂为西湖之状。

元继承宋时的酒专卖制度,官府依然经营酒楼,其规模大抵与宋代不相上下。元人张可久《折桂令避暑醉题》小令,描写元代酒肆的繁华景象:

俯沧波楼观烟霞。胜览方舆,独占繁华。彩舰轻帘,银鞍骏马,翠袖娇娃。

十里香风酒家,一川凉雨荷花。醉墨涂鸦,题遍红楼,倒裹乌纱。

《饮兴》小令则描写了元代酒楼中歌妓俏酒的情景:

小糟新滴滴珍珠,醉倒黄公旧酒垆。滔旗儿飘甩在垂杨树,常想着花间酒一壶,酒中多少名儒。漉酒的陶元亮,当酒的唐杜甫,更有个涤酒器的司马相如。

延伸阅读

盗杯无罪

宋徽宗年间元宵节,徽宗皇帝下令开宫赐酒,人得一杯,不分男女,一律以皇宫的金杯为器,忽然卫士抓来一个年轻女子,压至御前,此女子显然是刚喝过酒,“美人即醉,朱颜些”可是通报她的罪名却是盗了皇帝的金杯,只见她跪拜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说道:“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酒杯作证明。”风流皇帝听后大喜,好一个不寻常的女子,好一个不寻常的理由,高兴地下令把金杯赏给了她,派卫士送回家,留下了一段元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