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48

第48章 宋太祖:一杯清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州)人。公元960年称帝,建立北宋王朝,他为了稳固自己夺取的皇位,在酒宴上用计解除一些重臣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其父赵弘殷早年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的父亲先后当过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为他的武艺出众,所以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来,他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升任为殿前都点检,并且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归德军节度使,掌握了后周的兵权,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年仅七岁。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进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人十分着急,也不辨真假,就派赵匡胤领大军北上御敌。大军行至陈桥驿停驻不前,赵匡胤发动兵变,称帝建国,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虽然被他亲自率兵平定了,但却耗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为此,夜访赵普,宰相赵普,指陈唐末以来潘振大将兵权过重的教训,由此赵匡胤准备消夺藩镇大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在宫中举行酒会,约请了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酒过三巡,宋太祖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说:“众将干杯!”大将们都站起来,喝干了杯中的酒。宋太祖接着说:“不瞒各位,我做皇帝以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主要原因是有人暗怀鬼胎,总想趁机篡夺皇位。”这些人听了此话后,都着了慌,一个个跪在地上说:“目前天下太平,国家安定,谁还敢对陛下心生歹意?”

宋太祖说:“你们几位,我自然很放心的。但是你们的部下,要是为了贪图富贵,硬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那时候你们想不干,也就不行了。”听了宋太祖的话,石守信等人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恳求说:“请陛下念在我们跟随你多年的情分上,为我们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说:“人都愿意富贵,想多积点钱,置田买产,饮酒欢乐。现在你们辞去军职,到地方上做个闲官,也消除了我们君臣之间的猜疑。”石守信等人诚惶诚恐,连连赞道:“陛下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前一晚参加酒会的大将,都递上一份辞呈,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胜任现职,愿意告老回乡,过闲居的生活。宋太祖准了他们的请辞,收回了他们的兵权,还赏给各人一份厚礼。过了几年,宋太祖又施同样的手段,用举杯痛饮的方式,消除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权利,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吸取了唐朝以来藩镇跋扈、拥兵自重、尾大难掉的教训,化干戈于美酒,释军权于宫宴,用和平的方式将军权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从而避免了一场诸侯割据、生灵涂炭的悲剧的发生,比起那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念戎马功勋,却过河拆桥的皇帝来,毕竟是多了几许人情味。

但是,赵匡胤重文轻武、偏于防守的方针,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也无疑有所影响。

延伸阅读

王彦超主动请辞反如故

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召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等同时入朝,在皇宫后苑设宴。席间,王彦超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现年事已高,望能恩准我告老还乡。”宋太祖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谓谦谦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的用意,历陈平昔战功及履历艰辛。次日,宋太祖下,撤消了他们的职务,接着又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权,使节度使这个从八世纪中叶以来炙手可热的官职终于退出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