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04

第4章 汉代酒业

秦汉时期,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大幅度的提高,这就为酿酒业的发展和兴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西汉初建之时,因为秦末战争的破坏,粮食生产不足,政府采取了禁酒措施,官方发布了禁止群饮的条款。《史记文帝本纪》中就写到汉相萧何制定的律令,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到了汉景帝以后,粮食产量增产,禁酒令名存实亡,酿酒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名酒,其中洪粱酒、九酝酒等尤为著名。

古籍《拾遗记》记载了洪粱酒:

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时始穿昆灵之池,泛飞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时日已西倾,凉风激水,女伶歌声甚遒,因赋落叶哀蝉之曲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帝闻唱动心,闷闷不自支持,命龙膏之灯以照舟内,悲不自止。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祗之国。酒出洪梁之县,此属右扶风,至哀帝废此邑,南人受此酿法。今言云阳出美酒,两声相乱矣。帝饮三爵,色悦心欢。

这段话是说汉武帝思念一个死去的妃子,侍者呈上洪梁酒为他解忧,皇帝喝了此酒后,龙颜大悦。

曹操与九酝酒

曹操能文会武,亦能饮酒,他在诗歌中曾写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酒”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九酝酒出自乡人郭芝的酿酒法,他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

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时清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日壁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下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曹操献出的这个酿造法,对酿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后来成为了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方法。

汉代名酒

汉代有很多名酒,其中有一种叫做百末旨酒的美酒。《汉书礼乐志》记载:百末,百草华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华末杂酒,故香且美也。

华即花,可见这种酒是以杂采百花之

末而精心酿成的。《后汉书

范冉传》还记载了一种用麦子酿造的酒:(范冉)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范冉为出任太守职位的好友送行用麦酒,可见这种酒的品位之高。

金浆酒是汉代用甘蔗汁酿成的美酒。西汉枚乘《柳赋》记载:“于是罇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原注曰:“梁人作薯蔗酒,名金浆。”薯蔗,甘拓都是甘蔗的古称。由此可知,汉代已经有了被人们称为“金浆”的甘蔗酒了。

椒酒是用花椒籽浸制的酒。汉代风俗,元旦(正月初一)子孙向家长献椒酒。《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从如此之多名酒,可见汉代酒业的鼎盛与繁荣。

延伸阅读

汉高祖醉斩白蛇

秦末,刘邦任亭长,往骊山押送劳工。可是在路上,不少劳工都逃跑了,到了丰西泽时,他把剩下劳工全放走,结果有十几个人愿意跟随刘邦。晚上,刘邦喝醉了酒,命这些人前行,走在前面的人跑过来告诉他,前面有一条大白蛇阻住了去路。刘邦在酒醉中说:“是壮士的就跟我来!”然后就快步上前,挥剑把挡路的大蛇斩为两段。后来,一个老妇人在蛇被杀死的地方大哭,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自己的儿子白帝子被杀了。那人又问是谁杀了他儿,老妇人说是赤帝子。当人们把这个故事告诉刘邦,再去找老妇人的时候,老妇人却突然不见了。这个故事为刘邦树立威信奠定了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