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35

第35章 酒祭先祖的风俗

用酒来祭祀神灵祖先的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古代社会,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祭祖。皇家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场面很大,仅祭祀用的酒器就有几十种,而且还要使用多种祭祀专用的酒。民间祭祀祖先,不讲什么排场,但酒水却少不了。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十分重视逝去的祖先了,在周代的制度中,对祖先的祭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从汉代开始,墓祭之风就开始流行了,当时在朝廷还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了对祖先祭祀的礼制。

古代民间祭祖酒礼

从两汉到魏晋隋唐时期,祭祀祖先的风俗与封建的祭祀礼制进一步结合,并且逐渐通过礼仪制度在民间渗透,由此形成了以酒祭祀的民俗和礼制,并影响到全国各地的祭祀民俗的发展。元代,葡萄酒的酿造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个时候人们祭祀祖先还出现了使用葡萄酒的状况。在古代,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清明、冬至,民间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届时,一家之主要率领全家给祖先斟酒,并把酒洒在地上行酹酒礼,以祈求祖宗神灵的庇佑。古时每年的清明节,还有“饮福酒”的祭祖风俗,当天族长率领全族长幼酒祭祖先,然后打扫祖墓。祭扫完毕后,由族长主持,集合全族至本族祠堂内,按辈份大小依次向祖宗牌位,跪拜并进香点烛烧纸献酒,祭毕按长幼尊卑就座,分食祭祖的酒菜,象征祖先赐福于子孙。

皇家酒礼

在古代,皇家祭祀祖先都是在宗庙中进行的。宗庙制度是人们崇拜祖先的产物,它是人们在阳间为祖先亡灵建立的寄居。在古代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百姓庶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另外,一些较大的宗族设有家庙。庙中的祖先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在祭祀时才摆放,在祭祀的时候要设立祭器,而在祭器中酒器占有很大的比例。祭祀的酒和用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先师礼

皇家和民间除了酒祭自己的祖先外,还有酒祭孔子的习俗。从汉代开始,全国民间的郡县在每年三月,都要行祭孔仪式,在祭孔后则举行酒会,届时科庠学堂师生都要开怀畅饮,尽兴欢聚。到魏晋以后,朝廷和民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举行荐酒而祭,有音乐不进行选尸的释奠,各地郡学也设孔庙。到了唐代,人们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释奠已经很普及了。到了唐宋以后,人们一直沿用释奠,并且以此作为学礼来祭孔。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到了清代,朝廷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这时候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都已成为祭祀制度。这时候祀礼规格也上升了,出现了奠帛、读祝文、三献奠酒的礼仪。

延伸阅读

曲部尚书汝阳王

唐玄宗长兄李宪的一个儿子名叫李,他长得眉目清秀,为人谦虚谨慎,而且善于骑射。唐玄宗很喜欢他,于是就封他为汝阳王、太仆卿。他与贺知章、庭诲、梁涉人关系很好,几人常在一起饮酒作诗。一次,汝阳王在皇上面前,脚不能动了,最后被人抬了回去。后来,他对皇上说:“为臣喝了三斗酒壮胆,不想却成了这样。”汝阳王家里有造酒之法,名为《甘露经》。他在王府开凿一个渠来蓄酒,并且作金龟银鱼放在里面,作为酌酒的器具,他还自称为酿酒王兼曲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