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30

第30章 行军打仗的酒俗

古时候行军打仗时,也有很多酒俗,如出师时有祝捷之饮,胜利归来时有庆功酒等等。

出师祝捷之饮在我国已延续了几千年,是古代的战争传统。

箪醪劳师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在吴国作了三年阶下囚的越王勾践“住石室,养军马”,三年面无愠色,卧薪尝胆,终于赢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而获释回国。回国后立志复国,经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使越国国库充实,兵强马壮,百姓富足,破吴雪耻的时机终于来到。出征那天,倾国的百姓来送行,还有人送来一箪酒。勾践闻着从壶中逸出的酒香,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为自己当年的无知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而愧疚,又为有如此通情达理生死与共的好臣民而宽慰,他含着热泪向军民大声说:“寡人戒酒二十载兮,所盼乃今日,而今开戒,不灭吴国兮,誓不返回!”并登上祭台对天祈祷:“苍天助我!祖宗佑我!”说罢,以酒酬军。但因酒少兵众,便命人将酒倒入河流中,与将士们一起迎流痛饮。酒入河口味虽淡,但将士们却从中品味到了爱国之情。因此,士气更加高昂,人人都说:“有此良君也,何以畏死乎!”一时间,“父勉子,兄勉弟,妇勉夫”场面十分动人。在一片激昂的“不灭吴国,誓死不归”的呼号声中,越王率将士们踏上了伐吴的征途。征战中,越国将士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一举攻下姑苏,打败了吴国,继而挺进中原谋求霸业。

衣锦还乡

汉高祖刘邦在取得中国统治权以后,回到故乡沛(今江苏沛县),召故人、父老、子弟痛饮。酒酣时,刘邦亲自敲击一种叫“筑”的乐器,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载,刘邦一边唱,一边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温酒斩华雄

东汉建安年间,刘、曹、孙还未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刘备兄弟暂寄在曹操的门下。曹操与董卓两军对垒,被大将华雄连斩两员偏将,曹营一时哗然。这时关羽主动请战,愿取华雄之头献于帐前。曹操转忧为喜,特酬热酒一杯为关羽助威。关羽把酒放下,飞身上马,直奔华雄,帐外喊声大作,如山崩地裂,诸将正在观望,关羽已将华雄之头掷于帐前,此时杯酒尚温。出师之酒又成了胜利之饮。

祝捷庆功的胜利之饮,较之出师之饮似乎更受重视,也更为习见。事实上,在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不仅作战取胜,举凡一项工程任务圆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取得成果,一场竞技名列前茅等等,都常举行酒宴庆贺。

延伸阅读

水酒

水酒的历史十分的悠久,在很早的时候人们称它为“”。水酒是一种发酵酒,它是用黍、麦、稻等为原料加酒曲经糖化、酒化直接发酵而成,汁和滓同时食用的。水酒按发酵程度的不同,分为甜白酒和辣白酒两类。甜白酒是以大米、玉米、粟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控在不渗水的盆、罐、桶等盛容具中,待凉透之后,撒上甜酒曲,淋少许凉水,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干燥处储存一至五天即可。甜白酒实质上是在粮食中的淀粉完全糖化、而酒化过程即开始时形成的水酒,甘甜可口,只隐约透出酒的醇香。辣白酒是以大米、糯米、玉米、大麦、小麦、青等粮食为主要原料,酿成的低度原汁酒,它基本和黄酒是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