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22

第22章 上流社会交往的燕礼

燕礼在古代的六礼中属嘉礼,它是诸侯与卿大夫之间的酒宴礼仪,根据《仪礼》的记载,燕礼的礼节是由迎宾礼、献宾之礼、饮酒之礼、宴饮礼和送宾礼,这五个部分组成的。

中国古代上流社会中的交往有很多专门性的礼节,尤其是王侯之间的酒礼更是有很多程序和规则,例如迎宾礼、献宾礼,以及酒宴上的饮酒规则。

迎宾礼

迎宾礼,分为告戒、设具、命宾、命执役、纳宾这几个环节。在告戒和设具中,诸侯命令臣子通知参加燕礼的群臣。诸侯举行燕礼,都要膳宰设馔具,乐人持乐器,各个席位也依次设定:诸侯席面向西,设于阼阶之上;宾筵设在室户的西边,面向南;卿席设于宾席的东边,小卿及大夫席则放在宾席的西边。在命宾和命执役中,诸侯在群臣之中选一个大夫为宾,然后命一个人主管酒尊之事,命造膳的人主管膳馔之事。接下来的纳宾中,诸侯命射人纳宾,众人入庭,诸侯下一个台阶,揖迎众宾。然后,诸侯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人也各就各位。

献宾礼

献宾礼在迎宾礼之后,在这个阶段,由于参加宴礼的诸侯和作为宾客的群臣之间有君臣的关系,所以在燕礼的献宾之礼中,诸侯国君由于地位特殊,因此不对大臣亲自献酒,改由宰夫代作主人行献宾之礼。主人献宾后,宾客酢主人;主人献公,主人自酢;最后,主人开始酬宾。接下来,臣子让二个大夫媵爵,大夫送爵给诸侯王公,王公以酒酬宾,卿和大夫依次相递向诸侯敬酒。然后,开始奏乐,行饮酒之礼。

燕礼中的宴会内容

饮酒之礼结束后,宴会就才开始了。在正式的宴会阶段,诸侯立司正为安宾,劝宾客饮酒;立射人为司正监酒。这时候,卿和大夫们都脱鞋就席而坐。司正传诸侯的命令,说:“无不醉”,卿大夫起立,齐声说:“诺,敢不醉”。接下来,所有的人就尽兴宴饮。所有的人都酒足饭饱后,就到了燕礼的最后部分——送宾。这时候,卿和大夫拿着赏赐的肉脯低头退出,以表示重视国君的赏赐,然后散席,国君不送卿和大夫,他们各自散去。然后,乐队奏《陔夏》乐。在燕礼中,国君也宴请别国的使者,在宴会结束的时候,国君要让卿和大夫送使者。

延伸阅读

孔子枣集醉酒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声和才学,于是他就和弟子子路一起赶往苦县拜见老子。一天,孔子师徒驱车来到苦县,闻到一股异香,孔子大为惊诧,认为这里肯定出产上好的美酒。不知觉间,他到了枣集,孔子师徒见天色已晚,就在村里的一户人家寄宿。

夜里,月色空明,晚风习习,枣集沁人心脾的酒香阵阵袭来。孔子的酒兴大起,心情亢奋,以致辗转不能入睡。后来,孔子就让子路前往打酒,子路从枣集村打酒回来之后,二人开怀畅饮,一直喝到深夜,喝得大醉。第二天天亮之后,孔子为饮到美酒,还大发感叹:“美哉!然惟酒无量不及乱。”此后,孔子酒醉枣集一事,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