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二)
58800200000005

第5章 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公务员,只有理解了科学社会主义,才能理解我国的立国之本,才能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找到最终归宿。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我们需要了解以下方面。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1844年8月底,他们在巴黎会晤,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历程。至1847年末,他们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的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完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同盟纲领的最后定稿工作。《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订的纲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在近半个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使科学社会主理论不断充实完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等一系列著作的相继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的指南,是发展的科学。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

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这些富有独创性的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这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而不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狭义科学社会主义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公务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最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是当代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共同的斗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组织。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要获得革命的胜利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政党。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核心力量。这个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要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有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国家将自行消亡。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