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二)
58800200000004

第4章 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所有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更是国家公务员应有的理想和信念。忠于社会主义,这是公务员的基本政治行为规范。

(一)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制度的基础。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之上。

国家公务员只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握我国的根本性质,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性质最集中和最深刻的体现,是我国同资本主义及其他历史类型国家真正区别开来的根本准则。

我国宪法把这种制度确定下来以后,我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要在这种制度下进行,不得与之相违背。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公务员一定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

当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

邓小平就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公务员一定要清楚,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也越突出地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共产主义一定会最终实现。

(三)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已经显示了无比优越性。作为公务员,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加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干好本职工作。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代表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概念。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在自己的发展中孕育了资本主义的最后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危机。

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并不等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完全搞清楚了。也不等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论证出来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也不是对资本主义或其他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进行批驳、谩骂中体现出来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实干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苏联从1928年至1940年,工业生产以年平均递增21%的速度持续发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短短12年时间创造出资本主义100年才能完成的奇迹。社会主义国家不靠剥削本国劳动人民,不靠殖民掠夺而创造出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也许有人会很迷惑,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优越性,为什么到现在还赶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首先,要全面看待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在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优劣时,往往将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而忘记了那些大多数落后、贫困的资本主义国家。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对于第三世界,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来说,资本主义只是灾难。

其次,我们要进行正确对比。我们拿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对比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们是不是有可比性。我们要知道,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都是在封建的甚至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同有数百年掠夺积累的资本主义差别悬殊。我们要知道,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腥的肮脏发迹史。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起,就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乃至武装侵略,发展环境十分险恶。而资本主义大发展时,封建制度已经彻底衰落,国际环境十分有利。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就会清楚,把只有几十年发展历史、处于幼年时期的社会主义同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这是不公正的;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将来要达到的共产主义相比,也是不科学的。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来看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所在。

另外,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在我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的新课题,我们党曾因此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确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和进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事实充分证明,在中国,除了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够给中国带来这样的发展,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我们公务员一定要忠于社会主义,这是完全合乎规律的正确选择。

(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作为公务员,不能忘记我国的历史,更不能忘记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华民族是有着古老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曾经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内部腐朽的大清王朝轰然坍塌,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表明,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在近代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为什么我国人民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些问题,要从我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条件来说明。

第一,从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来说,不允许我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第二,从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来说,中国人民只能选择了社会主义。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这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

第四,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来看。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拒绝组织联合政府,发动内战,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识界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

最后,我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我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从当时我国社会各阶层来看,农民阶级虽然力量最大,但保守分散,不堪重任;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没有勇气和能力;只有工人阶级是我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因此,我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由此可知,我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他们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转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正在逐步解决。

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总之,是社会主义让我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13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中国制度”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突破了西方世界既有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创造了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中国历史,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都必然有其相应的制度支撑。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没有一整套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我们怎么可能实现数亿人口的脱贫、成功解决1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怎么可能使经济总量跃至世界前列,实现人民生活的总体小康?怎么可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疲软的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怎么可能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挑战,从容面对社会转型风险,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放下理论层面的争议,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证。资本对制度极为敏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吸引投资的能力,是公认的观察一个国家制度优劣的晴雨表。中国能够成为吸引外资大国,稳定地引来外商直接投资,引来全球五百强企业投资设厂,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对“中国制度”的认可。外国媒体评价,这表明全球用资本对“中国制度”投了赞成票。

经历了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在时代大势下既自觉扬弃自己又主动与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激荡交融的双重选择。神州大地上演绎的“中国传奇”,显示了“中国制度”所具有的独特包容力、整合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既吸收他人长处,又不放弃自身优势,更不故步自封,“中国制度”必定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