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64

第64章 福泽不浅

两人归家心切, 一路急行, 到清水沟时,天色还是已经擦黑。

到了晚上, 家里人都把大门用插销插起, 景天推一下没有推开,只得拍门喊人。

“爹, 娘, 嫂子, 大哥,我们回来了。”

拍了几下没人应门,景天只得又拍几下。

“大哥!来开一下门!”

少倾,才听到脚步声,大狗取了插销打开门来,上前跟景天撞了一下肩,满脸喜意。

“你们终于回来了!你们再不回来,你嫂子都要进城去找你们了!”

“哈哈哈,我知道家里现在又是春耕又是卖点心的,忙不过来,不然我都要让你们进城看我们了。”

景天朗声大笑, 一脚跨进门, 与半夏和大狗并肩往里走。

屋里本已经歇下的几人都穿了衣裳出来, 上下打量着景天和半夏。

王氏借光看了看景天, 欣慰道:“看来半夏把你养得很好, 还是那么结实精神气色好, 一点也不见瘦。”

半夏好笑道:“自然是要养好一些,否则怎么能考个秀才回来?”

众人一愣,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或是半夏在开玩笑。

翠枝试探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旁的人也直直望向景天二人,过年的时候大伯家梅芳问过,是不是考过这次就是秀才。

景天分明说考过这次什么都不是,只是取得一个什么考试资格,后面还要考一堆乱七八糟的考试,都过了才会成秀才。

也就是三四年前的事,里长家陈君然前前后后考了近一年的时间,里长才放鞭炮通知全村人,他家陈君然中了秀才。

半夏刚刚吐出的那句话,乍听上去就是景天也考了个秀才回来,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没有人不爱面子,当年虽然陈君然只是增生,但怎么着都是个入了官学的秀才,里长嘴一直没合上过。

没多久就把自家房屋加檐拔高了,比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都高了三寸,预示着地位比平头百姓高三分。

所以哪怕感觉不靠谱,家里人还是期盼的看着半夏。

半夏笑意盈盈,从包袱里翻出盖了官印的文书递过去。

“你们没听错,景郎是秀才啦!如假包换。而且不是增生,也不是附生,是正儿八经的廪生,主考官亲自给景郎写了名字在昭示榜上,当众将景郎收做门生。”

“真的吗!?”

王氏接过那份文书,激动得手有些微微发抖。

虽然家里人都不识字,但还是凑过去,借着昏黄的烛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翻着翻着看了又看。

大狗挠了挠头,“这都写的什么?”

半夏走过去,指着文书上景天的名字,“你们看,这是景郎的名字,李全,山河县明山镇人,华元十四年亥春为县案首,授秀才功名。”

李老汉看清文书上的官印后,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是官府的印章没错!你陈叔给我看过陈君然的文书,跟这个长得差不多,你陈叔当宝似的,现在我们也有一本哈哈哈哈哈!”

翠枝走来走去,“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要做点什么吗?”

“呃……”

翠枝的话把景天和半夏都问住,他们要做点什么?

成了秀才官府不会特意来通知,中了状元也只是戴花游街而已。

在山村里,考上秀才算是光荣的大事,巴不得让别人知道。

一般都是自家买上鞭炮去跟里长说,里长确认无误后,召集村里人,燃鞭炮通知,说谁家那谁考上了秀才,什么时候要摆宴庆祝。

然后村里人会备上礼物,摆宴当天上门送礼吃酒。

翠枝兴高采烈,“明日我去出摊,买鞭炮回来,就去告知陈叔,让他主持。”

顿了顿又道:“我们还得请陈叔看个日子,好准备酒席,我请人给我娘家人带信,这是天大的喜事,要让所有亲戚都知道!”

王氏附和道:“对对对,翠枝你顺便请人给我娘家哥哥带个信,我儿子考上秀才了!”

“……”

景天和半夏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喜讯,能让家里人高兴成这样。

“那个……娘,嫂子,咱用不着这般大张旗鼓吧?通知一下村里人就成了。”

李老汉一拍膝盖,“用!怎么不用?你跟半夏安心念书去,不要你操心,有我们就成。”

当年李老汉还年轻时,王氏的兄长就一副瞧不上他的样子,自己也确实没什么好拿得出手的,如今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这必须得通知才说得过去!

景天和半夏无奈,只得由他们去了。

人生短短数十年,怎么高兴怎么来,不管别人的看法。

半夏笑道:“就算要带信,那也是明天的事,现在是时候去歇息了,养足精神明天才好办事。”

“对,半夏说的在理,咱赶紧去睡觉。”大狗推着翠枝进屋,旁的人也各自回屋睡觉。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氏就起床跟翠枝忙活开了,她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决定要亲自上街找人带信。

景天好不容易从考试里解脱出来,暂时就放了放书本,干脆跟家里人一同去镇上,纯纯粹粹的赶个集。

大狗和李老汉要去种苞米,就让王氏翠枝和半夏夫妇二人去镇上置办。

走在路上,翠枝说起自景天和半夏去了县城应试,明山镇没了卖挑花刺绣的人,没多长时间,就看到大伯母在镇上卖挑花刺绣。

“大伯母?”半夏心里讶异,大伯家好像没有谁是能作点画的巧手,怎么就能去卖挑花刺绣?

翠枝道:“好像是跟你学的,你不是复制二狗画的花色么?别人家买了挑花刺绣的,大伯母去布庄买了那种网格布,去那些人家照着剪差不多的大小,自己穿暗线数格子点的。”

景天目瞪口呆,半晌吐出一句“厉害!”。

在他看来,没有人指点,又没有绘画功底,这事算是一个大工程,不得不说这大伯母很有毅力也很有耐心。

王氏问道:“要不要去问问你那大伯母?为啥要用咱二狗画的花色去赚钱?”

半夏摇头,“不用去,虽然花色最初是出自景天之手,但她能想法子让别人准她去复制算她的本事,复制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随她去吧。”

明山镇终究地界不大,长远发展自然是去大的地方,并且没多久她们就要去县城落脚。

明山镇这块肉她们已经啃得差不多,就留点骨头和汤,给清水沟其他有能耐的人去吃。

虽然大伯母实在难以让人喜欢,但怎么说都还是亲戚,只要她不过分,半夏一般不主动找茬。

王氏和翠枝点头,如今她们家可是有秀才的人家,才懒得跟赵氏计较那些鸡毛蒜皮蝇头小利的事儿。

到了街上,还果真看到大伯母,她没能耐接定制花色,只是身前摆了几套相同花色的挑花刺绣,等别人看上。

看到景天和半夏,赵氏心里一怵,下意识想把那些她们举家复制的刺绣收起来。

伸手往后拖了拖又停住,景天和半夏肯定都看见了,就算没看见,翠枝和王氏自会与二人说,现在藏起来也没什么用。

半夏看这大伯母畏畏缩缩的样子,心里好笑,又觉得有些可悲。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确实如此。

她不至于同情心泛滥,却也懒得再去磋磨阻碍,自生自灭吧。

赵氏见半夏一行人只是看了她一眼,便直接从她摊前走了过去,心里还有些莫名其妙。

她以为半夏至少要上前给她难堪,再把这些她辛辛苦苦复制出来的挑花刺绣毁去。

虽然心里奇怪,但没做多想,只要半夏不来妨碍她挣钱就是。

今天破天荒的,景天和半夏守着点心摊子,翠枝和王氏上街转悠,找到娘家那边的人,就请了帮忙带信过去。

之后王氏忙着买鞭炮,买红布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

买了满满两背篓,回去的路上直接去了里长家。

里长听闻这事,一时有些愣神,虽然他一直觉得李老汉家这次子夫妻俩不是池中之物,却没想到景天能县试得了县案首。

要知道前年的时候李全都还是李二狗,沉默寡言两眼无光。

摔一跤后,变得口齿清晰就已经算是奇迹,而后在半夏的教导下,用一年有余的时间,一试便成秀才。

想到此处,里长心里一突,莫不是文曲星下凡历劫?附身在了李老汉家李二狗身上?

如此才能说得通!

里长又细细看了李老汉家众人一眼,心里感叹李老汉夫妻真是福泽不浅,竟能有李全这样的儿子和一知书二达理的两个儿媳。

“既然如此,便留下炮仗,明日一早鸣炮报喜!”

李老汉家众人点头应下,与里长一起在近日选一吉日,大摆宴席宴请全村。

第二天一早,李老汉和大狗忙着在全村议事的场子高台上挂起红,里长就敲响了召集锣声。

村里得空的人听到这声响,陆陆续续往这边来,汇聚在场子上。

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他们都觉得奇怪,一般没事里长根本不敲这锣,要有什么大事或者通知,才会让村里人在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