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明白为什么而奋斗
5624300000007

第7章 问题6—为什么努力的人机遇更多

每个人都知道机会的重要性,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机会的脾性似乎总是捉摸不定,有些人平时很努力,可是机会来了,他却反应迟钝,最终与机会失之交臂,后悔不已。

有人说: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有朝一日,机会来了,准备充足的人可以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机会之门;稍有准备的人,紧赶慢赶,慌里慌张,也可能侥幸挤进去,然后再继续努力;而没有准备的人,就是机会来了,他也不认为这是机会,认不清它的真面目,因此只能错失良机。

因此,请珍惜每一次机会,在机会到来之前做充分的准备,让属于自己的机会不会悄悄地溜走,转眼成空。

第220条星星鱼

清晨,一望无际的海滩,随处可见许许多多的星星鱼。

一个年轻人看见一个小男孩正费力地捡起一条条鱼抛向大海,嘴里还数着:214,215……

年轻人问:“这个海滩上差不多有几百万条鱼,太阳一出来,这些鱼就要死了,你这么捡又有什么用呢?”

小孩头也没抬,说:“已经有220条鱼得救了。”

是啊,在我们工作中有许许多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可谁又去做了呢?当日复一日的生活周而复始之时,我们会不会已经麻木,当机会来临时,我们又是否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能够把握得住?下面这个故事较好地反映了我们在机会面前的手足无措。

普救寺的老方丈健康每况愈下,于是想在众徒弟中挑选一位善良聪慧的做自己的衣钵传人。

一天,他让徒弟们去西山砍一捆柴回来。徒弟们不敢怠慢,一早就动身,想多砍点柴回来,好赢得师傅的信任。

然而,等下了山往西山走时,徒弟们都傻眼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突然多出来一条河来,河水不但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且水势异常凶猛,根本没法过去。无奈之下,徒弟们只好空手而归,老方丈看看他们笑了,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这时候,最小的徒弟背着竹篓步履蹒跚地回来了,对方丈说:“师傅,前几天雨下得大,山脚下的溪水已经涨成一条河那么宽了,没法过去。我看见旁边的枣熟了,就摘了一筐枣回来。”说着把枣递给了方丈。

两天后,老方丈圆寂,临终时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了这个小和尚。

正是小和尚的热情和积极感动了方丈,使方丈下决心将衣钵传授给他。其实在我们工作中,许多人正是凭着自己不放弃的那份执著和热情最终抓住机会,走向成功的。有时候在我们看来,每一份机会大概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成功,许多人便因此而打退堂鼓,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而事实上许多成功正来自这万分之一的可能。

圣诞节快到了,大卫要搭火车去外地出差,但车票还没有买好。因为是圣诞节,人员流动大,所以车票不是很好买。大卫打电话到车站,询问车票情况。车站的人告诉他所有的票已经卖完了,如果不怕麻烦的话,不妨到车站碰碰运气,也许会有人退票。但这个时候不太可能有人退票,退票的概率大概只有万分之一。

大卫想都没想,他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火车站。两个小时过去了,并没有人来退票,可大卫还在等。他很清楚这次外出谈判对公司的意义。一直到火车出发前的最后五分钟,一个女人抱着发烧的孩子赶来退票,大卫如愿搭上了那趟火车。

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大都会乔装成各种问题来为难我们。或许在你看来毫无希望,那么这时就需要你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想、去思考,善于把握潜伏着的机会,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推往万分之一的机会,最终获得成功。这也是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原因所在。

思考题:

你有过成功地把握机会的经历吗?

每个人一生中所遇到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吗?

发现自己身上的金矿

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却常常在别处不断地寻找。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工作,珍惜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就能发现机会,创造不同凡响的人生。

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却始终没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上自杀身亡。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他拿给别人鉴定,才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

你也拥有钻石宝藏,那就是你的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帮你将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的,只是在工作中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机会早晚会在你的身边出现。

每一项任务都是一次机遇。面对每一项任务你首先要问的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新的知识,积累什么新的经验,这是不是一项挑战,自己是不是要积聚起更大的勇气,更加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挑战?

永远不要对别人妄加揣测,更不要对自己的任务妄自菲薄。如果因此而丧失工作热情,就会坐失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流失让自己更加强大的土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把每一项任务都当做一次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和得到认可的机会。

彼得到某大公司应聘部门经理,老板提出要给他一个试用期。但出乎彼得意料的是,他上班后竟被安排到基层商店去站柜台,做销售代表的工作。一开始彼得根本无法理解,但还是毫无怨言地坚持了3个月。后来,他认识到,自己对这个行业不熟悉,对这个公司也不是很了解,确实需要从基层工作做起,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熟悉业务,何况自己虽然做的是销售代表的工作,拿的仍是部门经理的工资。

尽管实际情况与自己最初的预想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彼得明白这是老板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他坚持下来了。3个月以后,他负责部门的所有工作。结合3个月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彼得带领团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半年后,公司经理调走了,他得以提升;一年以后,公司总裁另有任命,他被提升为总裁。

在说起往事时,彼得颇有感慨地说:“当时忍辱负重地工作,心中别提有多委屈,但我也明白这是老板在考验我的忠诚度,于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获得了老板的信任。”

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机遇,机会在每一份工作中,因此你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进取、全力付出。相信不久,机会就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当然,对于我们身边那些不合心意的任务,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不”。我们无法断言,这项任务是否会对自己的业绩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也无法确定老板是否在借机用困难考验自己;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可以认真;完成每项任务。不论是大是小,是否受欢迎,没有人会批评我们态度认真,没有人会批评我们把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况且,只要认真去做,即便是简单和微小的事情也能让我们从中受益。充当打字员输入资料可以提高我们的打字速度;复印资料会让我们进一步熟悉复印机,找到更有效的复印方法;当一次会议记录员可以锻炼速记能力;即便是帮同事倒杯咖啡也可带来与同事交流的机会……也许有一天这些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思考题:

每完成一次任务之后,你都有什么收获?

你会将一次任务看做一次机遇还是一种负担?

临危不惧的毛遂

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英雄往往是在别人都无法承受或做不到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才打造出属于他的辉煌。在今天看来,所谓的“乱世”、“危难时刻”正是我们所说的机遇。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有随时面对挑战的决心和信心,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挺身而出,那么工作中的危机就会变成你个人的成长机遇。

战国时期,一次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困起来。在这危急关头,赵王决定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代替自己到楚国去,请求楚国出兵抗秦,并和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

到了楚国,平原君献上礼物,和楚王商谈出兵抗秦的事。可是谈了一天,楚王还是犹豫不决,没有答应。这时,站在台下的毛遂手按剑柄,快步登上会谈的大殿。毛遂对平原君说:“两国联合抗秦的事,道理是十分清楚的。为什么从日出谈到日落,还没有个结果呢?”

楚王听了毛遂的话很不高兴,就斥责他退下去。毛遂不但不害怕,反而威严地走近楚王,大声说:“你们楚国是个大国,理应称霸天下,可是在秦军面前,你们竟胆小如鼠。想从前,秦军的兵马曾攻占你们的都城,并且烧掉了你们的祖坟。这样的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羞耻,难道大王您忘了吗?再说,楚国和赵国联合抗秦,也不只是为了赵国。我们赵国灭亡了,楚国还能长久吗?”

毛遂这一番话义正词严,楚王点头称是,于是就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并出兵解救了赵国。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把毛遂尊为宾客,并且重用他。

危机是一个人成长的良机。一名员工加入一家公司,就是要为公司解决问题,化解危机。每个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都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如果你能够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公司及时化解危机,那么你就是公司的关键员工,而铺在你面前的也必将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

林光和张帆是一家著名的4A广告公司的摄影师,林光是公司的首席摄影师,张帆到公司比较晚,主要负责一些比较琐碎的摄影任务,难度比较高和比较艰巨的任务都由林光完成。一次,当地一家四星级酒店让他们拍摄菜品广告。按照惯例,林光背着相机前往酒店拍摄。由于林光使用数码相机时对光线把握出现偏差,一直都拍不出满意的照片,酒店方面颇有微词。眼看生意就要黄了,张帆临危受命,接下了拍摄的任务,并且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这件事后,张帆渐渐成了公司主要拍摄任务的执行者。不久,林光辞职,首席摄影师也就由张帆来担任了。

工作危机中包含着个人成长的机遇。日本著名的作家谷口雅春先生在他的著作《你是无限能力者》一书中说:“坠落才是机遇。”意思是说机遇总是藏在危机之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它。只有我们经历了危机的压力,经历过痛苦的磨难,我们才能在精神和人格上获得成熟和进步。

思考题:

你是否拥有应对危机的良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