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明白为什么而奋斗
5624300000027

第27章 问题26—为什么工作不仅是完成任务

现代社会,职场人士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受人驱使不自由。这使得工作成为负担、压力和烦恼的来源。其实工作本来就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让工作控制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控制工作呢?我们应该去做工作的主人。当我们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们就会对工作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就会意识到由于工作中责任空白的存在、追求完美的要求、自己成功的渴望,所以工作就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我们的一项事业。这样,我们就能以一种乐观的方式投入工作中,就会收获到工作的乐趣。

填补责任空白

韩国某知名公司有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领导制,即员工轮流当经理,全权管理公司大小事务。

这些轮流的经理和真正的经理没什么本质区别,拥有一切处理公司事务的权力。他们担任一日经理时,如果发现员工有不正确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必须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分发给所有员工,并让大家发表意见。而公司其他的部门经理、主管等,在收到这一记录文件后,必须根据批评、意见,随时审核、查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记录中所说的失误。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在经理这个位置上表现得最好。

自从“一日领导”制在公司实行以后,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公司的向心力极度增强,而且仅开展后的第一年就节约了近5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

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他们就会对“我是公司的主人,我应该做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承担主人翁责任”这一意识有深刻体会。员工有了这种主人翁精神,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责任空白”的时候,才能够主动地填补责任上的空缺。

珍妮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普通职员,负责递交文件、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杂务。工作琐碎且辛苦,不过她总是尽心尽力,没有怨言。

珍妮连续五年上班全勤,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早退,而且乐于助人,年年当选优秀员工。她自愿放弃每两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从未填报加班费。珍妮经过的公司角落,你不会看到不该亮的灯、滴水的龙头,或是地上的纸屑。

珍妮还是公司环境的维护者。清理垃圾时她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印坏的纸张或是一些背面空白的废纸,她都裁成小张分给同事做便条纸,其他废纸只要是可以回收的,就一一摊平后与废纸箱一并捆绑卖掉,得到的钱捐给工会。

显而易见,珍妮已经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了。她赢得了同事们由衷的敬佩,尤其当拥有高学历的员工抱怨工作不顺时,看到她每天很认真地做事,也就无话可说了。两年后,珍妮靠着把自己当做企业“主人”或“合伙人”的责任感,在那些学士、硕士们的羡慕中被破格提升为总务主任,进入公司中层主管的行列。

珍妮是一个以 “主人翁精神”填补责任空白的生动例子。“责任空白”会随时随地地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无法采用面面俱到的制度规章,来避免责任空白的出现。这时候我们就应当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填补责任上的空白。

思考题:

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责任空白”?

你能主动发现“责任空白”吗?

完美,来自永不满足

美国作家威廉·埃拉里·钱宁说:“劳动可以促进人们思考。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他都应该尽职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追求完美的念头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个月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合乎标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在这里有一个有关魏小娥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发现她认真执著的工作精神。

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魏小娥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未放松过。在一次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当老板委派你一项重任时,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要做就做到尽善尽美。在追求进步方面,不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识能力方面,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能够高标准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成为老板眼中最优秀的职员。

思考题:

你有追求完美的习惯吗?

要在工作中做到完美,会对个人能力提出哪些方面的要求?

尽善尽美,你会收获更多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寻找到最简捷有效的方法,从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了吗?

有些人认为“尽职尽责”就好,而有些人却追求“尽善尽美”。也许你会问:“尽职尽责”与“尽善尽美”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尽善尽美”需要在“尽职尽责”之中再加入你的创造力与热情,加入你的信念与才能。

“尽善尽美”是一种心理的追求,这种心理会体现在你的工作表现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你的工作状况;“尽善尽美”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它的有无直接影响你的用心程度、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最后得到的结果。

有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平凡的人,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但一颗追求“尽善尽美”的心使他在工作中加入了许多创造性元素,同时也使他超越了平凡,走向了卓越。

在美国某个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出租车要到某个目的地。这位乘客上了车,发现这辆车不只是外观光鲜亮丽而已,司机先生服装整齐,车内的布置亦十分典雅。车子一发动,司机很热心地问车内的温度是否适合,又问他要不要听音乐或是收音机。

车上还有早报及当期的杂志,前面是一个小冰箱,冰箱中的果汁及可乐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热咖啡,保温瓶内有热咖啡。这些特殊的服务,让这位乘客大吃一惊,他不禁望了一下这位司机,司机先生愉悦的表情就像车窗外和煦的阳光。不一会儿,司机先生对乘客说:“前面路段可能会塞车,这个时候高速公路反而不会塞车,我们走高速公路好吗?”

在乘客同意后,这位司机又体贴地说:“我是一个无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么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风景,那我就会静静地开车,不打扰您了。”从一上车到此刻,这位常搭出租车的乘客就充满了惊奇,他不禁问这位司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方式的?”这位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司机继续说他那段觉醒的过程。以前他经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没有意义。但在不经意间,他听到广播节目里正在谈一些人生的态度,大意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觉得日子不顺心,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觉得倒霉;相反的,如果今天你觉得是幸运的一天,那么今天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贵人。就从那一刻开始,他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到了,司机下了车,绕到后面帮乘客开车门,并递上名片,说道:“希望下次有机会再为您服务。”

结果,这位出租车司机的生意没有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他很少会空车在这个城市里兜转,他的客人总是会事先预订好他的车。他的改变,不只是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更从工作中得到了自尊。

罗素·康威尔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展现而已。”追求尽善尽美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比昨天更好。追求完美就不允许等待,追求完美就要有刻苦敬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超越自己、拒绝平庸的勇气,只有做到了尽善尽美,我们才会收获更多。

思考题: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尽职尽责”与“尽善尽美”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