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有所医的回顾—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49626800000028

第28章 贵州民族医学教育(6)

龙步明医师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来,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民族医药心得,在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利用侗族民间古兰迎汤治疗乙型肝炎18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01)、《利用侗族民间草药为主自拟“盘龙汤”治疗骨质增生58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09)、《盘龙骨刺汤丸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疾病》等10余篇论文和专题报告,受到广大医学界专家的赞誉。2009年应邀参加全国第三届侗族医药学术会议,其论文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专家评审,荣获优秀论文证书,并获得三等奖。龙步明医师出生在中医世家,得到了他父亲和多位名师的指导,主张中西医结合,博采各家之长,以理论为指导,临床疗效为标准,积极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在苗侗民族医药的基础上,龙步明医师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精益求精,多次改处方,并且自己拿药实验,多次昏倒在医院,龙步明医师与曾桂忠最终于2007年共同成功研发出两种民族新药治疗痛风的“盘龙痛风丸”和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盘龙骨刺汤丸”。这两种新药在5000多例省内外患者临床应用中,药效迅速,疗效良好,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龙步明医师与他的同事在痛风、颈腰椎骨质增生、乙型肝炎、子宫肌瘤、白血病、淋巴结核和心血管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一般1~2疗程见效。

刘书华,男,苗族,1957年4月生。1978年8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药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至黔东南卫生学校从事药理学教学,2002年5月与原单位一起合并升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从事药理学教学和药学专业的有关课程教学。现为药理学教授,国家注册执业药师,黔东南州药学会副理事长,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32年的教学研究生涯里,共对中职护理、民族医士、口腔、助产、爱德基金班、药剂专业的5000余名学生,上课达6000余学时。从2002年起,增加了对大专层次的教学,共对药学、口腔医学技术、护理专业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授课。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职:药理学;拉丁语;药品市场学;药物制剂与设备。高职:药理学;药品营销技术;药剂学。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1987年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评为优秀个人。与此同时,刘书华还撰写、发表了以下论文:《苗药道否纳栓剂的毒性学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12期);《苗药窝嘎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5月第9卷第五期);《一种中药抗菌洗液杀菌效果与毒性试验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30-532);《贵州省三级医院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分析》(《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7年4期);《贵州省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分析》(《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2月);《苗格郎软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增刊);《苗药复方阿金彩液的主要药效学实验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2):930-932);《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与研究方法探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内)》,2007第2期);《剖析药业发展中的高职药学教育》(《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内)》,2008第2期)《高职药学教育与黔东南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黔东南日报》,2009年3月14日);《黔东南州非处方药销售模式的探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内)》,2009年第1期);《围绕市场开辟实习就业基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内)》,2009第3期)。由刘书华著、主编、主审及担任副主编出版了以下13部著作:《药理学》(主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药理学实验教程与学习指导》(主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药理学基础知识分析与训练》(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社区常见病的中西药治疗及其分析》(主编),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药理学》(主审),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药理学》(副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药理学》(副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药理学》(编委),上海: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拉丁语》,自编教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第二版)》(副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药物学基础》(副主编),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药品营销技术》(著),校本教材,2010年版;等等。其科研项目主要有:2001~2003年贵州省级课题《贵州省三级医院常见病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分析》(第二负责人)。2008年院级课题:《以行业能力需求为引导,面向职业岗位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获得学院三等奖。院级课题《药品行业各岗位能力要求与高职药学课程内容对应研究》等都已结题。除此之外,刘教授还承担了4项关于黔东南民族医药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主要有:为贵州信邦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开发苗药雷公山牌苗家人系列3个品种》;为黔东南州苗山苗族药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苗药苗山牌系列6个品种;受SFDA委托,培训药学从业人员300人,全部合格。为黔东南苗圣堂民族药业有限公司独立开发苗药苗格郎牌系列品种4个。

张有碧,侗族,现在贵州省凯里市西门街67号张有碧侗医诊所,系世界针灸联合会会员,中国侗医药针灸专家,中华医学临床研究治疗中风偏瘫、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特色专科医疗专家,国际特效医术研究会核心医术医药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2009年担任首届天柱县民族医药学会会长。2000~2009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大型医药学术研讨会”,曾与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炳奎、崔月犁、钱信忠等国家领导人座谈研究中国传统医药;2007年出席世界针灸学术会,并与世界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界联合会主席邓良月合影,并在大会上毫不保留地向世界各国代表们深刻交流了个人绝方绝技。